《芳华》: 他们在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而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虚度光阴

《芳华》: 他们在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而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虚度光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一直很奇怪,冯小刚总能熟练地分裂成冯小刚和冯小刚作品(如《我不是潘金莲》上演那阵和王氏父子的骂战),正如他在这几年,会把贺岁片之王和审查红线的拉锯者这些事情,搞得泾渭分明。你以为冯小刚变得不一样了,但冯小刚一直是那个冯小刚。1.0到2.0,口径还是那个口径,钢炮还是那筒钢炮。

      很天然地,我事先认为,《芳华》是一场老年直男癌的赤裸意淫,尤其是片头出来的大长腿,文工团,花枝招展,青春正盛。大概只是负责美,挑逗,以及那个年代的资源享受差异。归根结底,都是麻醉与诱惑。

      结果,这出风华正茂,却让我看出来了冻彻心扉的寒意——尤其是越战创伤后的精神病人,聚众围观文工团的歌舞表演,把整部电影的情绪,压制到了谷底,悲凉到了极点。

      全片最触动我的就是那场独舞,那是关于信仰和对集体主义的控诉。故事里没有敌人,但敌人又无处不在,我们都活在这个剧团里,大家表面和善,但都心怀鬼胎,指着别人的笑话过日子。在这个反英雄的时代,任何喊“活雷锋”的都是在臊老实人。

      说到老实,我当然相信何小平当时和丁丁说一句军装是她拿的,丁丁肯定不会怪她。但是何小平不可能说,因为她的自卑,因为她从来就没有被这个世界善待过。不是每个人都能出生在高干家庭里,你们翻着白眼鼻孔冲着别人说话,不是因为你们有多优秀,那只是你们的运气好罢了。片中最有认同感的一句话是:“没有被善待过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何小平喜欢刘峰不是因为刘峰有多优秀,人缘有多好,有多乐意助人,而是因为刘峰的善良。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石神也是这样卑微的爱着靖子。是因为在他们人生最绝望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天使降临般的人物出现,为他们驱走寒冷带来温暖。这种爱超越了时空范畴,超越了革命友谊,超越了一切意识形态。

      在当下这个媚俗的年代,尽是充斥着没什么经历,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青年人。他们觉得户外探险很酷,觉得攀岩滑雪很酷,觉得咖啡旁边放一本百年孤独很酷,觉得学英语练瑜伽很酷。大喊着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大理丽江拉萨就是他们的远方。而我觉得这些并不酷,只是每个人一咬牙一跺脚都能装得了的逼。在我看来最酷的事情是持久爱上一个人,持久爱上一件事,《爆裂鼓手》里的迈尔斯特勒打鼓打的满手是血很酷,《分手信》里钱老板他爹执着于收藏残币很酷。梵高那充斥着生命热情的画很酷,《天生杀人狂》里那一对疯子很酷,哈利奎恩疯狂爱着joker这也很酷。爱不光是一瞬间的荷尔蒙爆炸,爱是永恒。

      片中那场丛林战的戏,拍的简直是大师级的。这个冯导已在《集结号》里向我们证明了其实力。而这次的氛围营造和镜头跟进都直逼《敦刻尔克》片头那场巷战。而在时间跨度节奏上就没有那么大师级了,这个可以参考《阿甘正传》和《本杰明巴顿奇事》。而第一人称的萧穗子,我觉得这个故事只能由她来讲,因为她在文工团里没有其他人那么坏,但也没有何小平刘峰那么老实。她会帮着何小平安出头,也会拿刘峰的假手开着摸不摸的玩笑。她是一个真实的人,她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

      动荡、漂泊是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都是共产主义大厦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给爷爷整理回忆录之前,我对那个时代的印象就是:从四九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人们就开始咧着嘴扭着秧歌一路高兴到现在。后来听爷爷回忆解放后并不是那么太平,我们忙着收拾完大陆残余的蒋介石反动派之后又收复了海南岛,在准备收复台湾之际爆发了朝鲜战争,到朝鲜战争结束我们把美国人打回三八线之后,我们开始大炼钢铁大跃进,卯着劲要收复台湾和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美帝人民。紧接着十年文革。改革开放,到了八十年代又遇上严打闹学潮。一直到我们出生,这个国度才迎来近三十年来的和平稳定。动荡对我们来说真是及其的遥远,只有从爷爷和爸爸每晚都要关紧窗户这个举动中才能看出那个动荡时代给他们留下来的后遗症。爷爷也是在辗转的很多地方,从唐山到承德到太原到霍州再到长治最后到了晋城落了根。听爷爷回忆:抽派他们去山西的时候,他都不敢和他母亲说,只说是去出个差,反正那个年代一年半载不回家也是正常的。他们在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而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虚度光阴,

      影片最后冯导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亘古不变的事实,那就是生活他妈的只会欺负老实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芳华》: 他们在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而我们在最好的年代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