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和专家

2013-10-04

杂家和专家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杂家、专家”

火山

几乎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朋友圈的内容来看,除了登录本地交友网站之外,微信已经成为一个特色的自媒体平台。

自由时间,我还是喜欢间接和人接触,毕竟之间不是挺熟悉,较为熟悉的人直接倒是觉得可以宽心。部分已经获取信任托付的人,也是挺喜欢直接交流的。文章成为间接交流的常态方式之后,我觉得这样挺自在的。毕竟没有相应文字沉淀过程的人,他是没有耐性进行互相欣赏的进展。

现代是快速的时代,各种平衡似乎在快速打破,同时也在快速建立。那种强势平衡,似乎依靠着生活方式的幸福感、物质感与科技、权力巧妙结合。当初看了一部科技大片,发现里面描述的组织已经失去了爱的表达和能力,最后还是一些新生力量展现了这种情感和合作依托。有组织生存和详细的分工,才能更精致地获取对方的真实需求。在一些机构的存在之余,正在剿灭着一些个人特色的表达。

于是,个体精神和做事升华在所难免,要么极为高端,要么极为低端。中间态是一种过渡的态势,不是升级,就是坠落。除非有自身的心态平衡能力,不然面对很多选择,我们依然是随波逐流。成功自主一条道,因此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交替使用,我们才能成为社会上灵活存在的杂家。专家最终也是依附在杂家的周围,哪怕最终沉淀成为一种机构的成员,依然需要削尖脑袋进行内部的竞争。

我相信竞争才有人类的进步,这种进步的代价以自我栽赃为代价的话,爱的能力已经成为收藏模式,乃至成为饥渴模式。在心性没有完全变异的情况之下,我时刻感受和警惕着自己的变化,当然也需要知道自己在哪里模糊,在哪里精进;不然那种生活的平衡挺不容易地建立,反而促使我们快速改变重新物色社会位置竞争方式。

在技术需要不断检验的情况之下,心性的耐性才是立足社会的一种长久之计。所以新技术伴随的极端精致心态,反而成为一种新型威胁,让一些停留在舒服区的人排斥。但是,触屏手机淘汰键盘手机的事实,说明快速改变和适应是如何的重要。

因此,无论什么家都要,都需要不断适应和学习,直至内心能够驾驭这些技术和方法。要不然,冲击时刻考验着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家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