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数据库

第五章

  1. 第一节数据库系统的概述
    1.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 50年代初
        1. 数据不保存再计算机中
        2. 系统中没有对数据进行管理的专门软件
        3. 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4. 数据是面向应用的,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数据不能共享
      2. 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
        1. ​​​​​​​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
        2. 出现了操作系统和高机语言,在文件系统下支持下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程序,可以重复始用
        3. 数据冗余大
        4. 数据吧一致
        5. 数据之间联系弱
      3. 20世纪70i年代开始
        1. 数据库技术主要目的是有效管理和存取大量数据资源,以实现数据共享
        2.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3. 数据面向整个系统,可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
        4.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5. 统一的数据管理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
        6. 喂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 90年代初期
        1. 关系型数据库
    2.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 数据库:是指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外部存储介质上,有结构的,可共享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2.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介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用于对数据库进行集中管理的软件系统
        1. 语言编译处理程序:
        2. 系统运行控制程序:
        3. 系统建立、维护程序:
      3. 数据库应用系统:简称DBA,数据库应用系统是是以哦那个数据库语言及应用开发工具开发的、能够满足数据处理需求的应用程序。
      4. 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是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建试、整理的工作人员。
      5. 用户:用户可以直接所以用数据库语言访问数据库和操纵数据库。
    3. 数据模型
      1. 数据模型概念
        1. 层次模型
          1. 树形结构
          2. 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无父节点,称为根节点
          3. 其它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
        2. 网状模型
          1. 一个以上的节点
          2. 至少有一个节点有多个父节点
        3. 关系模型:用关系表示的数据模型成为关系模型,在数据库理论中,关系是指由行与列构成的二维表
          1. 关系数据库
            1. 关系必须规范化,属性不可再分割
            2. 再同一个关系中不允许出现相同的属性名
            3. 在同一个关系中元祖及属性的顺序可以任意。
            4. 任意交换两个元祖或属性的位置,不会改变关系模式
            5. 优点、
              1. 数据结构单一
              2. 关系规范化,并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上。
              3. 概念简单,操作方便。
            6. 关系数据库
              1. 以关系模型建立的数据库就是关系数据库
        4. 数据库系统结构
          1. 模式
          2. 外模式
          3. 内模式
        5. 数据库的研究内容
          1. 数据库理论
          2. 数据模型
          3. 数据库语言
          4. 数据的安全
          5. 事务管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