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学习405-406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学习405-406_第1张图片

卫灵公篇第十五·二六(405)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钱穆译】先生说:“巧言可以乱人之品德。小处不能忍,可以乱了大计谋。”

【杨伯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忍耐,便会败坏大事情。”

【傅佩荣译】孔子说:“动听的言语足以混淆道德判断,小事情不能忍耐,就会搅乱大的计划。”

乱,败坏,破坏。

傅教授的解释在这里虽然合情理,但没有把“乱”按本意解,造成前后解释不一,整句话的意义就产生偏差了。

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3》)巧言令色的很少有仁心,这样的人缺乏真诚,内心没有真情和善意,势必会败坏德行。对小事情不能够忍耐,太过于计较一时的得失,情绪很容易被琐碎杂事所左右,这种人没有大局观,这样势必会破坏大的、长远的计划实施。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17》)“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一种,忍不仅指小的仇怨,也包括小的恩惠。

因此,在以后的人生中要避免不真诚的巧言,虽然巧言可能会带来小利,但会大大影响德行的修养;同样也要避免无关紧要的小事纠结,着眼于足以影响未来的大局,放眼长远,坚定信心和目标。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和退不是退缩和放弃,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大的目标或大的计划。


卫灵公篇第十五·二七(406)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钱穆译】先生说:“人人都厌恶他,必得仔细审察。人人都喜好他,也必得仔细审察。”

【杨伯峻译】孔子说:“大家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傅佩荣译】孔子说:“大家讨厌的人,我们一定要仔细考察才作判断;大家喜欢的人,我们也一定要仔细考察才作判断。”

众,多数人。察,考察,审视。

按理说,大多数人讨厌一个人,此人未必有好的一面;大多数人喜欢一个人,此人未必有不好的一面。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多数人认定是正确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吗?

答案显然不能肯定,因为很多时候群众有可能被蒙蔽,被误导,被煽动,被蛊惑,有可能是盲从的,有可能是人云亦云的附和,难免会出现偏差。同时也有这种情况存在,这个多数人是“恶人”或者是“好人”,在《论语·子路24》篇中,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评论一个人好坏,孔子说比较可取的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讨厌他。这里的多数人有好坏区分了,也就是说如果大多数的好人都讨厌一个人,那此人真的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如果大多数的好人都喜欢一个人,那么此人一定有什么可称道的。反之,如果大多数的恶人都讨厌一个人,那么此人必有相对好的一面;如果大多数恶人都喜欢一个人,那么此人必有相对不好的一面,所以面对众人的目光,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还是要一定去重新考察审视,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样才客观和公平。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论语》学习403-404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人生最怕有过而不改——《论语》学习407-409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学习40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