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矛盾中的生机,让教育更有力量——学本培训有感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我把今天的讲座学习和前几天郑老师推荐的一篇文章结合起来,梳理出三点心得:指向课堂主问题设计、小组合作中的机会均等和个性发展、命运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三方面。

现分条呈现,具体如下


矛盾中捕捉生机1:在大框架中用“小、巧、实”教有温度的知识

教师教学的着眼点就在于能使学生开窍。学生开窍的过程就是一个个问题的提出、理解及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知识作为问题解决的工具被探索、被发现的过程。

课堂质量是由问题的质量而非数量决定的。如何设计主问题,设计什么样的主问题是我们实现优质教学的关键。从大的框架来说,好的主问题必须是聚焦教学重难点并具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设计,是教学重难点和思维引爆点的综合。但只有把大框架中预设目标与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之间的落差分步转化、化整为零,以“小、巧、实”步步引导,设计好问题的角度与梯度,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抓手才能助推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树上的桃子。

这些问题既要精准化,不能有歧义,又应该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和自身主观努力后能完成的。

例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一课中,我第一板块的学习任务是梳理概括。

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的问题抓手是找议论段、概括主要事件。结果学生在找议论段的时候很茫然,说得乱七八糟。课下反思本节课的议论、抒情、记叙、描写手法本就是浑然一体的,很难把某一种表达方式单独找出来。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状况本质就是该问题的模糊与混乱。

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把该学生的主问题修改成补充思维导图梳理概括,并给出两段话作为教师示例,预计5分钟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硬生生花费了将近10分钟。我课下反思,这个问题太难,虽然老师有示例,但那些提炼后的语言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与水平提炼出来的,和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能力有落差,就算结合文本,他们很难像我一样迅速提炼梳理。这个问题不用改,因为他表述精准,即吻合学习目标,又有思维引爆点。但给学生解答大问题的“抓手”要改,要“小、巧、实”。于是我把PPT上大段的教师示例直接去掉,既然学法指导是“圈画关键词”“寻找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关键段”,我干脆就领着学生直接读文圈画,再利用圈画的词句段梳理总结。把教师的思维过程直接呈现在课堂上,而非把思维结果干巴巴展现出来,让学生再从结果中探寻规律,徒增学习难度,最终学生在预设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也就是教师设置问题要具体,构思要精巧,设计要精细。

大和小的矛盾在对立中实现统一,学生在小支架中步步攀升,实现大能力的培养。

刚才所列举的是学生依靠老师引导突破解决问题,其实他们也可以通过学伴——小组成员解决。如果问题有难度,教师可以在评估确认后,再次给予小组交流探讨时间,通过跑得快的学伴帮助学得慢的学生最终实现全部都会,也就是最朴素的兵教兵的理念。


矛盾中捕捉生机2:保公平下促发展

共性和个性,共同发展和个人先行似乎一直都是矛盾的。在大班额教学中,如何即保公平又促发展,龚院长给了我很多启发。他提出小组交流三步走:首先有效结合,有序发言,全员参与,弱者先行,中者补充,优者总结;再次自由答疑,充分交流,从容合作,深度对话,深层分享;最后合分析,达成共识,把浅合作、假合作变为深合作、真合作。

这种合作不能多用,不能滥用。只能在达成共识的核心问题上运用,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上不能进行小组合作。

全员参与补短板、保公平,深层分享张个性、促发展,达成共识规范标准。学生在课堂如此,进入社会亦是如此,把个性与社会规则合理相融,在共同的纪律下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在矛盾中寻找统一。


矛盾中捕捉生机3:在不确定的命运之轮中把握确定性

都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在我看来,性格就是思维方式和认知层次外化表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层次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教育对其起着重要作用。我们教师手里掌握着专业的力量,我们做教育就是在探寻规律下的必该然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爱改变学生的命运。比如思维品质偏向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孩子,我们可以扬其长,补其短。扬长一定在补短之前,补短时要侧重提供提升的策略手段,而非空洞说教。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个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旋律,要使孩子的心和我们的话发生共鸣,我们就要充分发挥皮革马利翁效应,给予合理的正确的期待与欣赏。同时人形形色色,事千千万万,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再多情感再足理性,也无法确保我们遭遇的每一个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犯错误。因此我们还要宽容的看待孩子们的缺点,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往的过错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欣赏和宽容并行。扬长在前,避短在后,无常的命运之脉络应该会更清晰一些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捕捉矛盾中的生机,让教育更有力量——学本培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