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

毕业了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兴趣在哪里,能做什么,不知道什么行业有前景,只得先找一份勉强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日复一日,越发感到迷茫。。。。。。我相信跟我有相似感受的大学毕业生还有很多,但我又明白,这是我们由学生走向社会必须得经历的过程。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大家临近考试的时候都会争相涌入图书馆去备考,每当考试时间,图书馆也都是人满为患,老实说,我曾近不止一次地发问:图书馆难道不是一个公共的查阅资料、博览群书、增长见识的地方吗?为什么现在它成为了大家“临时抱佛脚”的场所?

出了学校之后,我越来越发现,人与人主要的差距其实是由除了上班那8小时之外决定的,刚开始我一下班回到家便习惯性的打开电脑,本来打算学点专业知识,结果还没开始,就被桌面自动推送出时下最火热的电视剧或是综艺节目所吸引了,等到睡觉之前躺在床上了又习惯性的打开手机,本来想着用英语学习app还能在睡前学下英语,不料微信等各种有趣的app早已占领了下拉栏,一大堆热点新闻,朋友圈动态迎面扑来,我在心里告诉我自己:有极度强迫症的我只是想把他们一一点掉而已,但是就在点击时我的手指才告诉我自己:你的大脑是多么享受那些娱乐八卦带来的的愉悦感!

我又想起了大学时的“图书馆学习模式”,事实上,大家去图书馆就是为了寻找一种学习的氛围(这个场合下大家潜意识都觉得学习才是正确的、应做的事),图书馆也没有太多的干扰(保证注意力不被干扰),这样的环境可以帮助自己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保证学习的效率。那么,离开学校之后,我们是否还能找到各自的“图书馆”来获得高效率的学习时间呢?

注意力才是人最宝贵的财富

我总喜欢问自己一个问题,那些手机里的各种app推送的资讯本质上除了给我们营造一时的快感之外还有什么?要知道实际上我们并不是那些app的客户,广告商才是他们真正的客户呀,我们只是商人们搜刮注意力的对象而已,那一条条吸引眼球的推送消息都是资深的编辑们迎合人的本性制造出的一个个套路。细思极恐,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还有多少这样浪费我们注意力的坑?早上到公司就被一件同事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热点大事”所吸引;跟同事吹牛愉悦到忘记了时间,到快下班才发现工作没做完于是不得不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打开手机淘宝app本来只是想买一本书,结果被海量的促销广告吸引。。。。。。我这才明白之前听说牛人都很会挤时间,其实更准确说是我们普通人太会浪费时间才对呀,只需要稍微反省下,就会意识到自己一天24小时有太多都被各种杀时间的坑给白白浪费了。一天如此,那一年呢,几年下来呢?差距就是这样一天天积累的。

我终于明白了自己本身就具有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我所拥有的金钱,因为它可以再生,也不是自己的知识,因为那只代表过去,甚至不是我的时间,因为本质上它不属于我,任何人每天都是一样的24小时,时间是不随着我的主观意愿而自然流逝的。注意力才是我最宝贵的资源呀,因为这才是可以完全由我自己做主的。

要做到有效保护自己的注意力,需要至少做到两点,一是要有珍惜注意力的意识,二是能分辨出正确的事情与浪费注意力的事情。比方说,因为不小心又点击了一条“天天快报”推送的骇人听闻的标题,花了15分钟时间来阅读,读完才再次发现这又就是一篇标题党,甚至文章思路缺乏逻辑。所以时刻审视自己的注意力被什么东西所吸引是很重要的,同时多总结踩过的坑,对于分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也许你问我,人何必活的那么累呢,时刻注意自己是否在浪费注意力是多么辛苦的事啊,人活着开心最重要嘛,有人甚至会问不知道用注意力去干嘛(这可能就是无聊的来源吧)我先说一下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积累知识

观察生活

思考未来

创造价值

经营人脉

。。。。。。

总有人会说自己是及时行乐类型的。到底是先苦后甜还是及时行乐,这个问题曾经一度苦恼我,然而生活会一次次教我反省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曾经的那大学四年“幸福”生活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除了能算作是一段经历之外还能给我带来什么?一个小问题便能问清楚自己究竟属于哪个类型。

当你开始有珍惜注意力的意识后,不仅不会感到累,反而会因为一次次保护了注意力获得成就感,乐此不疲,因为这是一个由被他人套路到自己主观掌控的转变,接着你得以用节省出来的注意力去做那些你原本觉得没时间做的好多事情。

有一个判断一件事情是否正确的好方法,就是判断它短期收益更多还是长期收益更多,能带来更多长期收益的事情是更加正确的(正所谓要多做必要不紧急的事情)。至少我是不会因为上周看的一部搞笑的短片而感到无比愉悦的,但我一定会对自己上个月完成的一篇精彩文章哪怕是总结日记感到充实而有意义,文字记录实际上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要知道在未来某一天当自己回来翻看自己写的文章时,至少我的成长经历是有迹可循的。

在知道注意力才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之后,再来看待一些现象,我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感。比如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免费的就是最贵的”,看看现在的各种新闻客户端,几乎都是免费的,但它却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甚至即使是一些热点消息,仔细一想就不难得出我们实际上只是在宣泄一些情绪;微信上眼花缭乱的订阅公众号,推送的那么多劲爆的文章,点进去一看才发现它的内容跟标题关系不大;就连我们用了多年的百度,如今也变得“答非所问了”,甚至有时候我们搜索出来的答案整页都是广告。。。。。。

都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其实爆炸的不是信息,是垃圾。

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要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其实是更难了,这是我毕业后才明白的一个道理,于是我开始寻找高价值的信息获取渠道。慢慢的,我发现有个叫做“知乎”的地方,从此我有问题时就几乎不去百度了;我又发现有个叫做“得到”的地方,然后认识了李笑来老师,从此,我成功的做到了每天花在手机上时间最多的不在微信上而是在“得到”上;再后来我终于开始喜爱上不少大牛都推荐的学习方式——读书,从此我每月的开销中除了生活费之外最大的一笔竟然是在买书上,很难想象我在上学时几乎是不读课外书的,直到我认识到读书才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看来时代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糟,有免费注意力的收割商人,就一定会有用良心做企业的服务者。因为价值才最终决定了一家企业能走多远。

既然“免费”是商人们常用的把戏,那“付费”呢,我开始发现原来那些付费的服务才能帮我节省时间,才能真正满足我的需求。最简单的比如现在各大视频网站都开通了付费会员免广告的功能,这其实也是一种花钱买时间的方式;在租房子的时候,选择一家离公司近点的虽然房租贵点,但当你把每天浪费在路上的时间跟精力算进来,你才发现这个钱花的太值了;还有像线上阅读学习这类,如果是通过微信公众号,那就得花大量时间去不断试错才能找到为数不多的质量好的公众号或文章,如果是选择付费的,那就至少省去好多筛选的工作,并且质量是有保证的,原因很简单,你付了费的,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客户,进而能享受优质的服务,而不是被用来投放广告的对象。

所以,付费就是捡便宜,花钱能搞定的事情别浪费其他资源

现代社会实际是一个到处跨界的社会,单一技能越来越不容易带来竞争力了,我发现身边的同事好多付费去报一些培训学习技能,有学习金融理财的,有学习英语的,甚至有收入一般去学习健身也找一个私人教练的,刚开始我很不理解(可能是我从小穷惯了吧,哈哈)但慢慢我总算意识到,那些零基础的并且愿意付费学习的人其实是最占便宜的,因为他们没有被一些乱七八糟的免费教程所打扰过,加上用金钱筛选出了比较靠谱的老师,所以会事半功倍。相反,最吃亏的则是总希望找捷径和免费教材的人,绕了一圈下来,感觉金钱上没有付出太多,但实际上已经浪费了太多的经历和时间,最终也没有收获好的结果。像健身这个事情,很多人觉得网上那么多教程,看几遍就会了,何苦花那钱,最后的结果是,要么练了好久没有效果,要么练出的线条和之前预想的不同,最严重的就是不小心受伤,想练也练不了。我终于明白了之前人家说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实际上是在说一种花钱捡便宜的门道呀。

正确出售时间的姿势

2015年我进入一家国内物流领域龙头企业工作,工作一年,有机会升任部门经理了,但我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辞职。身边的同事都很不理解,他们认为我这样辛苦为公司工作一年,又觉得我很适合这个岗位,要离开至少也做段时间经理再走吧。其实我心里很清楚,他们这是典型的沉没成本的思维,并且真正了解我自己的当然不是他们。那么为什么我会做出离开的决定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对于“出售时间”的理解。

给老板打工,实际上就是在向老板出售自己的时间,反过来老板就是在买我们的时间,那为什么老板愿意买呢,原因很简单,他在这份时间的买卖中赚到了嘛。所以永远不要奢求自己获得的薪水比自己实际付出的要多(除非你自己当老板)。我观察了一下身边的同事中不乏有耍小聪明的,希望通过“磨洋工”、“混日子”来提升自己的单位时间售价,他们觉得在自己工资不变的情况下干活的时间少了那自然单位时间的售价就提高了,甚至会认为工资这么低不偷点懒怎么对得起自己。他们中还有不少人会问我说“你每天那么辛苦干嘛,又不给你涨工资”,我每次都无言以对,因为我知道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想明白才行的。如果说把那些“混日子”的时间拿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比如看书都行)也还好吧,但真实情况是他们都无一例外的用来娱乐消遣了。

既然在买卖时间这个事情上我们注定会输给老板,那为什么不考虑把自己的时间再卖一次给自己呢?如果说卖给老板是获得薪水,那卖给自己就是获得成长。我从一开始就没把这份工作的薪水放在第一重要性上,我更在意的是我在工作过程中能否有足够的成长,只有成长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如果一份工作它几乎只能让你把时间出售给老板而不能再次出售给自己时,那才是最亏的时候(一般这个时候你的身价已经达到或超出了老板能支付的范围了)。

事实上当我还没工作到一年时就已经意识到自己在这份时间买卖中处于相当弱势的地步了,即使升职加薪也只是稍微增加了出售给老板的那份时间的单位售价而已,想要继续出售给自己的那份时间实际已经收效甚微了。

之前提到单位时间售价的概念,意思是要提高收入就要想尽办法提高自己单位时间的售价,或者想尽办法增加总的工作时间,很显然我们大部分努力都是为了提高前者。社会上有的职业单位时间售价特别高,比如律师,教授,心理咨询师等等。然而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也能提高总收入,甚至更大程度的提高,那就是让自己的一份时间能出售很多次,比如畅销书作家,写一本书的时间就那么多,但一本书出版后可以无限次的卖给不同的人,每卖一本,他的边际成本就更低,挣得就更多。像作家这样的售卖时间方式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电视制作人,歌星,线上课程的老师,消费电子设计工程师,程序员等等。。。。。。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所在的行业,极度依赖于从业者劳动时间,边际成本很难降下来,意思是在现阶段这个行业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人力的基础之上的,以我的经历来说,个人是很难把自己的单份时间多次出售出去的,一分收获的背后至少有一份时间的付出。这直接导致了这个行业的薪资水平不可能特别高。

所以正确出售时间的姿势就是:争取高的单位时间价格,并不断成长来提高自身价值获得更高议价的筹码,同时想尽办法让自己的时间能出售更多次。

当然以上只是从出售时间这一个维度来讲述我的工作体会的。

自己的价格由什么决定

在市场上,决定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其实是需求。或许我们对于中学课本上关于商品的价值的定义(是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或抽象的劳动力)已经深入内心,但实际上更能指导生产的“主观价值论”认为并不存在什么客观价值,如果没有了人,世界上的财富就没有了价值,价值都是人赋予的。

一个朴素的道理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的工资高不高主要不是由你工作辛不辛苦决定的,而是由你做的事情有多么的被社会需要决定的。越是有用,越是稀缺的技能才越值钱。

于是我又去寻找当代社会最被需要的技能都有哪些。

写作

编程

演讲

英语

理财

。。。。。。

我想我将会在很长时间段里去坚持提升自己的这五个技能。

并且又一个事实是:多维度成长才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最佳策略!在一维上,想要做到90分是很困难的。在二维上,做到2个80分也许就能达到一维90分的效果,但难度降低。在三维上,也许只需做到3个70分就远超一维90分。英语、编程、写作、金融、演讲这几个维度都很重要,平时就要积累。

回想一下之前好多的前辈给我灌输的所谓“能忽悠”“会来事儿”等大道理,这几个技能不知靠谱了多少倍了,原因就在于这些才是当下社会真正需要的。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不要只会闷头做事,例如我的上一份工作就是一个很好地教训,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如果你选错了领域、方向,不论多么努力,只要没有人需要你(当然大家都明白这是相对的),你的劳动成果就不被认可。我发现一些工作其实很辛苦不说,时间还很长,晚上八九点下班都是早的,但工资却很低,现在明白了那是因为自己在选择初期不愿意做足够多的功课,以至于在选择后期的努力过程中收效甚微。

老实说,我们每一个人曾经都思考过从事什么领域、哪个行业更有前景这个问题,但我们大多因为见识有限并不能分析出该进入什么行业。网上流行一个段子,说五年前同样优秀的两个毕业生,一个去了制造业某顶尖国企,一个去了BAT私企中一家,五年后的现在来看至少收入差距是极大的,这其实就说明了选择的重要性。

看来了解当今社会趋势是每个人必备的功课

智能时代

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概念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那么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讲这只是又一个被炒得过热的伪概念而已呢?还是说确实是一波新的技术浪潮?

曾经的我会对“文章出轨”“王宝强离婚”这样的事件吸引而浪费大量注意力,但后来我开始保护自己的注意力去关注一些我认为真正关乎自己成长的事情,比如“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我认为就值得自己好好研究下,先后在谷歌、腾讯都担任过高管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吴军博士出过一本书《智能时代》,也正是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自己正身处新一轮的技术革命、社会变革之中,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的使用,信息革命是计算机和半导体,那么当下这新一轮的革命则是“大数据”,数据将成为下一次技术革命的核心动力。

去年4月,谷歌开发的AlphGo围棋机器人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谷歌在向全世界宣布人类从此进入到了智能时代,今年,人工智能已经被中国列为了国家级战略。

人工智能在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被提出来,为什么这一次这么火?一方面是技术成熟、互联网数据大爆发,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它能通过很多应用切入到市场中,例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安保系统、自动驾驶等等。如果你经常使用语音输入的方式跟人进行文字聊天的话,你会发现现在的软件已经几乎完全听得懂人话了,还不需要你放慢语速,也不需要你发音多标准,甚至包括各种方言,现在的语音自动翻译技术也已经能做到即时翻译无停留了,跟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国人交流只需要佩戴一个能自动翻译的耳机就可以了,还有各大公司正积极投入大资金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见路上随处可见的无人驾驶车了。。。。。。这些技术背后其实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身处新一轮的社会大变革中了,我不禁要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我知道是时候实施点行动了。

什么是执行力?

我们经常听说执行力这个词,特别职场上很爱讲这个,但非要给它下个定义,很多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这不要紧,重要的是要知道执行力是实现想法的必要能力,我很认同的一种定义是:看一个人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做的不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的做。。。。。。

比放写作这个事情,在上中学时,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不好(理科生,大家都懂的),每次考试最怕写作文了,但从没有想到的是现在我会把写文章这个事情重新捡起来。

参加工作后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做事老是拖延,我就时常反省自己,有个毛病就是因为太追求完美,其实这只会让自己永远寸步难行。直到我读到这样一句话:

“你居然以为你能一上来就做得很好!

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谁能一上来就做得很好呢?”

是的,现在写的文章什么也不是,老实说有太多毛病,问题在于:写得不好就不写了吗?写的不好就不能从中受益了?写作给我带来的好处简直太多了:

锻炼逻辑思维

锻炼表达能力

检验学习状况

记录成长历程

增加个人影响

。。。。。。

没有速成,但有快速入门!

不开始行动,一切都是虚无。要学习一门新技能,就要尽快开始。

看了某个激动人心的视频,读了一本励志的书籍,听了一篇热血的演讲,我不止一次被打动得当场决心就要开始学一门技能,然而激情不过三天(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哈哈)。

于是网上自然就有无数类似“30天搞定口语”这样的速成广告(当然这是人家的宣传需要),这可把我们这些单纯的年轻人激动坏了呀,终于大多数人通过学习很快实现了“从入门到放弃”。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明白一个事实:速成也就是“迅速成功”是不可能的!任何精湛的技艺都是需要长期打磨的,学习从来都不是某一段时间的事。

轻易相信速成的都犯了一个错误:对短期期望过高,对长期期望过低!

迅速成功是不可能的,但快速入门,绝对是有可能的,而且还绝对必要!这是我在报班学习编程后领悟到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心得。事实上学习任何一门技能都要想办法在最快时间里摸索清楚最少必要知识都有哪些,然后迅速的掌握它们,在那一瞬间,也就完成了快速入门。

刚开始学习Java时,我总是希望能把每一个底层的原理都搞懂之后再开始写代码,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是大错特错,甚至对于初学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编程不只是知识更是技能,语法的概念语句的用法,无论怎么理解背诵都不算掌握,而多写代码多调试代码的过程不仅会自然而然的掌握用法,甚至之前不懂的概念也会逐条理解。所以,“用”其实是学习的一大法宝。不是非要掌握精了才拿出来用的,而是在“用”的过程中不断精进的。现在我们该明白了,好的培训机构应该是能快速教会学员最少必要知识接着带领学员在“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知识并养成不断精进的学习习惯的

共同成长

“选择跟一群有共同目标的人一起学习,相互分享,共同成长”是学习的终极法宝。

人的天性是懒惰的,讨厌负反馈的,偏爱舒适感的,这是我们的基因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感到难受的时候,特别是在遇到一点困难时,然而聪明的人类发明了一个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便是相互监督、鼓励跟讨论(“协作”简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有木有)。我记得我初次接触“面向对象”那部分时,突然感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说的简单些就是一下子蒙蔽了,班上还有好多同学也跟我一样,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感到太过焦虑,因为我们班良好的氛围,大家相互讨论,一起交流头脑中的概念细节,很快便对一些概念心领神会,甚至有的同学只是被另外一个同学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点通了,这就是共同学习的力量

我们的班主任要求我们每节课之前都轮流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这让我们不仅讨论了掌握得不清楚的知识,还加深了我们同学间的亲密程度,同时也利于营造一个共同学习的氛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于上台讲话还如少女般羞涩,扭扭捏捏,甚至无话可说,但在班主任的多次组织与带领下,不到一周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上台后谈吐自如,大方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原因很简单,当大家的心扉都敞开了,交流本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上课总会有听不大懂的时候,听不懂就容易走神,每当这时,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授课老师很快就能察觉到,他通过调整讲解方式、转变思维角度让有困惑的同学又跟上节奏,通过时不时幽默风趣的语言不断把走神的同学的思路吸引回课堂,夸张地说,我们每堂课都犹如一趟动力十足的公交车不知不觉便愉快的跑完了行程,授课老师便是我们的老司机,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乘客,没有任何一个乘客会愿意从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的车上下车的(大家都懂的,哈哈)。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一切学习都是社交,一切社交都是学习”,大家共同的进步真的是源源不断的幸福来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哪需要什么坚持的概念,简直就是停不下来好吧。

最后要感谢“得到”的李笑来老师,还有我现在身处的大集体“千锋教育”和我们班的班主任、授课老师以及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在我年轻稚嫩时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