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

明代心学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因其晚年喜爱越城东南的会稽山阳明洞,结庐而居,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王阳明的一生,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在28岁之前,憧憬圣学,希望做天下第一等人,行天下第一等事。

从28岁中进士以后到44岁是王阳明思想发展的第二阶段,宦海浮沉,遭受贬谪,来到偏僻的贵州龙场。这阶段王阳明生活极端困厄,精神抑塞沉郁,思想上则是处在印证时期,也是他事业和学说成功的开始。

王阳明人生的第三阶段,从45岁到57岁,病逝军中,是他建立功业和学术成熟时期,也是他讲学立说的极盛时期。

  这个月读了度阴山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了解了圣人的一生,接触了心学的思想,深感王阳明及心学的伟大。全书脉络梳理如下: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王阳明心学虽是横空出世,但在他之前已有心学,即陆九渊心学。陆九渊与朱熹,程颢与程颐本是同源,师从精通儒、释、道三家学问的周敦颐。周敦颐《太极图说》中提出了天理(无极)的概念,二程均认为要格物穷理,存天理灭人欲,但因理解的分歧,创造了不同的学派。南宋时,陆九渊继承了程颢的思想,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他们凭借天资将这两种思想发扬光大,这就是后来的陆九渊心学和程朱理学。

  无论是陆九渊心学还是程朱理学,目的都是为了存天理去人欲。为什么要存天理去人欲呢?南宋时另一位理学大师张载(张载是北宋关学学派创始人,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给出了答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附心学、理学发展脉络:

  纵览本书,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现将有感触的部分文字摘录如下:

  所谓ZZ力,无非是一个人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主要是人际关系。首先是处理好和上级的关系,要保住官帽;其次要搞好和下级的关系,要通过他们实行自己的意志;但更重要的是关心处理好和百姓的关系。

  ZZ没有是非,利害即是非。

  ZZ力在中国可谓是大有用处。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直非常佩服那些擅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包括一些领导。因为对我来说,要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真是太困难了,而且特别劳神费力。

  “ZZ没有是非,利害即是非。”雷军也说,“小孩子才关心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自私一点说,从自身利益出发,确实没必要计较那么多。GGKF这40年来,实用主义早已被中国人奉为圭臬,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放到现在都唤不醒沉睡的民众了,与其做一个举世皆浊我独清的人,还不如像杨廷和、张居正等人一样,学会适应世俗的那套规则,等站上高位再去改变这个世界。王阳明说,提高ZZ力的关键在于用心,既然做不到完美,那就尽可能用心努力去做到最好吧!

孟子也说,真正的大丈夫,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这和王阳明的意思相差无几,都是告诉人们:千万别被一些传统和常规所束缚,你要与时俱进,随时而变,大丈夫不能被诺言、世间的规矩所控制。只要是良知认为“适宜”的事,大胆去做,勇敢地去打破常规。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于常规。

池仲容只能咀嚼着无声的怨恨想到这里,即使是王阳明恐怕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地步:财产权是人不可侵犯的天赋权力之一。中国古代人没有财产权的概念,因为没有人-权的概念。仅以明帝国为例,皇帝想杀谁就杀谁,不需要通过法律。一个人连生命权都没有,何谈别的权力。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一个特别令人作呕的现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实际上,这是ZZ家最不要脸的行为之一。

  高晓松说,古代中国人只有天下的概念,没有国家的概念。蒙古人打过来做了皇帝,就听蒙古人的;满族人打过来做皇帝,就听满族人的。直到魏源写出了《海国图志》,中国人才有了国家的概念。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关心ZZ,同时也是最不关心ZZ的人。遇到国家大事,每个人都可以说几句很爱国的话,但是遇到国民基本权利被侵犯的情况时,却总能很好地将原因归结为官员个人,从不考虑为自己去争取基本权利,更不用说关心别人甚至别国人民死活了。这大概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丑陋自私的中国人。天涯网友“老老笨猫”说得好,“在他们的心中,爱国就是爱自己,因为这个国是他们的私国呀!”不得不说,中国虽然结束了封建社会的统治,但是国民的素质教育还差得远!(没有批评ZF的意思,只是有感而发= =)

  对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这里不做过多评论,只想说现在穷者仍然无立锥之地。

有人想不到别的办法,这缘于他们的一根筋。在他们心中,对付少数民族的叛乱就应该用铁血手段,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是对牛弹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没有沟通的可行性。另外,部队已经集结,如果不打,那在面子上也说不过去啊。

王阳明说:“除了打,还有很好的方法,即招抚。”

  广西戡乱期间,王阳明对待不同的土匪采取了不同的办法。

  对付王受和卢苏时,王阳明认为二人的武装暴动完全是ZF官员逼出来的,他们攻城略地并没有独立的意思,只是想增加和ZF谈判的筹码。最初王、卢二人之所以会狮子大开口,是因为姚镆手上没有军队。所以王阳明先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演习,接着再劝降,这是先礼后兵。不得不说,王阳明对人心、人性的把握真是出神入化,鬼神莫测。这也是他屡次用诈均能成功的原因。

  对付断藤峡的匪患时,王阳明不同意部下招抚的意见,坚持用雷霆手段扫除。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王阳明了解到无论是八寨还是断藤峡的盗匪,都被政府招安过,可他们屡降屡叛,已丧失了重新做人的想法。对付诸如此类良知被遮蔽的人,用招抚的办法只能让他们登鼻子上脸,认为政府好欺负,所以只能用剿。这正如花园里长满了杂草,谁也没有能力让它们变成花,必须毫不犹豫地铲除,还花园一个干净世界。

  从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措施对付这两处匪患的事情看,王阳明的绝非是一本正经的冬烘学究,处理实际问题,他从来都是灵活多变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不同,程朱理学太过教条,拘泥于形式,一味地教导人们存天理灭人欲,程颐甚至一生都没有笑过。正如被王阳明骂醒的那个和尚一样,亲情是所有人生来就有的情感,也是内心的良知指引我们去维护的,怎能让人生生割断这种联系呢?

“自得于心”肯定会蔑视权威。我们都知道,权威普遍存在于人类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各个领域,它们是大人物为了控制普通人的行为和思想而苦心孤诣构想出来的。既然是出于控制的目的,显然就违反了王阳明“我是自己上帝”的思想,而王阳明对权威发起挑战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人获得更多的自由,诸如生存的自由、言论的自由,做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最根本的就是不要做自己的心的奴隶。让你的心不要迷信权威,不要人云亦云,吠声吠影,更不要违背自己的良知,逆来顺受,甘心做“权威”的牺牲品。当然,王阳明所谓的独立自主的人,是建立在良知的基础上,不是要你胡作非为。所以当我的良知认为我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时,就要勇于抗争。

你对不公正的忍让和你杀人放火本质上没有不同,都是在伤天害理。一个拥有良知的人应该是在遇到压迫时,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即使屠刀架脖,即使不能成功,也要奋勇向前。这是为你的道、你的信仰、你的责任和你的良知必须付出的牺牲,这就是“杀身以成仁”和“无求生以害仁”。

  有一首忏悔诗也可以与之相呼应,它是德国著名神学家兼信义宗牧师马丁·尼莫拉的一首诗(忏悔文),这首诗被镌刻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新英格兰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石碑上。话说回来,这种观点也要辩证地看,不可一味地坚持己见。

起初他们(纳粹)冲着Commu-nist人;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Commu-nist人。

接着他们冲着社民党人;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社民党人。

然后他们冲着工会成员;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后来他们冲着犹太人;

我没有出声,

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现在他们冲我而来;

到这时,已经没有人可以替我说话了。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