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

《2001太空漫遊》的经典首先来自它的真实,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能够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1张图片

我习惯观影后当晚做手帐,趁着记忆还在先整理对电影的观感和评论要点,然后再写评论和分析在自己的平台分享。但由于工作忙碌,经常后面那一步骤就没了。

最近在整理今年大半年为止在不同影展做的手账,有时隔一段时间再看回这些手帐除了温故知新,最大好处还是让你再冷静审视这些作品。因为观影后短时间记录下的笔记虽然记忆新鲜,但同时也带有许多兴奋的情感,尤其是看到一些佳作,一些名作经典修复版,那种兴奋几乎会延续一晚。

看回这些手帐,到今年为止最佳的观影体验还是年初在香港电影节看《2001太空漫游》4K修复版。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剧场,超大宽银幕,尽管以前看碟看过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认为库布里克这部杰作只有在尽量大的宽银幕,最大的影厅和最好的音效看过才算真正看过。不久前,曾传言全国艺联将引进《2001太空漫游》修复版,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后来官方澄清消息不实,影迷空欢喜一场。这也侧面反映影迷对大银幕观看这部科幻杰作的期盼,和这部片在影迷心目中的经典地位。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2张图片

历久弥新首要因素是真实

《2001太空漫遊》的经典首先来自它的真实,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能够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本栏上一篇文章最后提到近年对我的电影分析和评论写作最有影响的香港影评人,其中四维出世的“横直论”颇受启发,此前一些影评也提到这个“一直多横”的分析方法,在此不赘言,可回顾前文。(传送门:视听之余,我们还需要有启发的长影评) 其中这个“一直”最为重要的元素就是你创作的内容是否真实,或者说是否来自现实。编剧创作可以虚构,但一切都需以对现实的观察为基础。你不可能把编剧当上帝,可以主宰任何人物和情节,或者违反一些客观可见的现实。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3张图片

《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片,库布里克给我们呈现了许多还处于探索阶段的内容,但库布里克并没有凭空创造概念,尽管它是改编自科幻小说家亚瑟·克拉克的小说。它虽然是科幻片,但我们看到的场景,人物的行为都让人是信服的。

比如在太空里就应该是寂静的,宇航员在太空中作业全程只有画面,没有一点声音。还有太空中的无重力状态,乘坐太空飞船太空漫游的乘客睡着,钢笔等各种物件漂浮在空中;太空飞船的女服务员要把头包起来防止头发散开;女服务员在舱内服务需要穿上重力鞋,克服失重状态走路像步履蹒跚,等等这些细节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使我们相信它的真实,尤其在当年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仅仅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登上太空成为第一个从太空看地球的人。人类登月还是在电影上映一年之后。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4张图片

影片出现许多未知的物体和景象,黑石、星门,到最后的星孩,这些充满神秘未知的东西基本能肯定都不是人类文明留下来的,它们可能真的就是来自人类文明以外的外星文明。但库布里克又没有告诉我们到底这些外星文明是什么,外星人是什么。据说当年库布里克和克拉克曾讨论过加入外星人的形象,但最后因觉得无法让人信服而打消这个想法。由此可见,库布里克的创作正是注重真实基础,而非凭空创造。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5张图片

没有影像是多余,没有音乐是滥用

直线的创作过了以真实为基这一关,接下来就是如何用影像叙事和表达。电影是时间和光影流动的艺术,导演应该如何进行这一场时光雕刻则是第二关。

罗杰·伊伯特(Roger Ebert)在《伟大的电影》里评价这部影史杰作写道:“《2001太空漫游》的天才之处不在于其丰富,而在于其简洁:没有一个镜头是仅仅为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而拍摄的,只有对自己的才华怀有无限信心的艺术家才敢与创作这样精炼的作品。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将每一个场景简化到极致。”

何为时光雕刻,怎样才能雕刻出极致的艺术品,库布里克给了我们示范。这个雕刻过程就是去粗取精的过程,要什么,不要什么。去看看那些二三流的电影,导演把什么东西都企图往电影里塞,观众能看到越多内容,越能吸引他们注意力,对科幻片,音乐越震撼越好。然而技艺高的导演不会对作品不断做加法,相反是在做减法。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6张图片

《2001太空漫游》影像简练,库布里克也没有用多少丰富的调度技巧,对白十分精炼,宇航员用视像与地球的女儿短暂的通话温馨有趣有爱。音乐就更不在话下,库布里克把古典音乐带入科幻片,没有让古典音乐的格调降低,而是让它保持着它应有的庄重。

就以最著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运用,这首曲在《2001太空漫游》中竟然能产生哲学启发的效果。这首曲开首以三声小号吹出三个音符:C,G,高音C,这三声代表着人类进化的三个阶段:猿人、人、超人。它在影片中总共出现刚好是三次:第一次全片开场,银幕没有任何画面,一片漆黑,只有混沌的声音在渐渐从小声变大声,这首overture:atmosphere代表着混沌初开,几十亿上百亿年前宇宙爆炸,地球还没有任何生命。这一段两分多钟的黑幕之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音乐响起,画面上看到曙光,光越来越强烈,直到片名出现在画面上,这是代表地球的第一次的进化。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7张图片

接着这首曲第二和第三次出现分别在猿人发现了工具,懂得使用工具,并领悟可以用来当武器,这是从猿到人进化最重要的表现,人开始成为地球的主宰;还有结尾新世纪的太空,出现星孩,这是人类另一场进化的开始,也代表一种新纪元到来。

显然音乐在《2001太空漫游》从来不是为煽情甚至滥情,它也不是为了加强影片情节上的节奏感,它是在启发我们。音乐在影片没有充当情感和叙事的辅助,但你从不会觉得影像和叙事沉闷得昏昏欲睡,这是对导演既要有极高的技艺要求,也要有足够的创作自信。

近年两部科幻大片与《2001》的差距

近几年诺兰的《星际穿越》和卡隆的《地心引力》(gravity)都是叫好叫座的太空科幻片,都被一些媒体拿来和《2001太空漫游》作比较,甚至有评论认为两部电影都能如《2001太空漫游》那样成为经典。

然而首先,经典与否,时间才是最公正的评判,其次论诺兰和卡隆的技艺显然还远未有库布里克的水准,这两部电影可以成为一时话题佳作,但细分析电影文本,从创作的“直线”入手分析,再到“多横”的解读,就会发现两部电影在艺术上与《2001太空漫游》不在同一水平。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8张图片

《星际穿越》被谈及最多的内容之一是音乐,汉斯季默和诺兰合作无间,做出许多商业卖座和口碑叫好的大片。然而我看《星际穿越》却觉得音乐稍显被滥用,用音乐营造煽情,也为掩盖影片叙事的单薄,影像的创造力不足。更重要是,一部试图探索未知领域的科幻片最后却沦为俗套的煽情通俗剧模式。另外一提是,诺兰对音乐的滥用和依赖,到《敦刻尔克》简直滥出境界,音乐、声效把画面填得满满,当时坐在影院里的体验不太舒服。

卡隆的《地心引力》比《星际穿越》要好,但在电影技术无所不能的今天,卡隆热衷于炫技,表面上看让人觉得导演手法厉害,但看深一层,这不过是科技带来的结果。像当时大肆宣传的长镜头,像穿过太空面罩再180度摇镜长镜头,都是今天科技能完成的效果,卡隆把这些用于电影炫技功能大于电影内容的表达。而“横线”的主题和延伸显然也过于刻意,像女主角在失重的太空舱内表现人类生命在母体内的形态过于直白,完全没有《2001》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当然,这是卡隆电影一直都有的女性议题,女性的关怀,去年的《罗马》也是典型卡隆式的作品。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9张图片

库布里克的类型与反类型

通过对《2001太空漫游》的直线和横线分析,不难看出库布里克作品的一大特点:反类型。作为科幻片,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一刻是在讨好观众,相反它是在试图启发观众。伊伯特说当年这部电影的首映就像个灾难,显然大家都满怀盼望能看到一部赏心悦目,官能刺激的科幻大片,但期望与现实完全相反。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师和杰作频出的时期,也许只有库布里克那么特别,他拍的题材往往都有很明显的类型片属性,然而最终出来却是反类型。看看他那些被印证的杰作,多数来自类型片:《2001太空漫游》是科幻片;《闪灵》是恐怖片;《乱世儿女》(Barry Lyndon);《风云群英会》(Spartacus)动作冒险,大制作;《光荣之路》和《全金属外壳》都是战争片,但完全不是战争片结构套路。

《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_第10张图片

这些类型都曾在当时流行一时,《风云群英会》出现在好莱坞片厂黄金年代,历史、冒险的大制作频出。那几年代表作就有《十诫》(1956)、《宾虚》(1959);60年代人类致力登月计划和探索太空,《2001太空漫游》在这个时候诞生,一年后人类登月成功。可以说库布里克被认为是伟大的电影作者,一直以来他的电影从来没有与商业和类型脱节,他的那些杰作都来自对类型电影的开拓创新和启发。

商业与艺术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历久弥新的杰作是可以打破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区隔,这取决于导演的技艺到不到家。如果用这个“一直多横”的分析方法来分析今天的许多电影,尤其以“直线”作为电影分析的重点,试问有多少是可以过关的?又有多少是真正的佳作?

参考资料:

《伟大的电影》 作者:罗杰·伊伯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

《电影✖音乐》 作者:罗展凤 三联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2001太空漫游》:杰作能历久弥新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