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好TA知道,你的坏TA记得,这样的共享单车你喜欢吗?

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的讨论就从未停止,各种私藏、加锁、损坏的新闻图片屡见不鲜,舆论对此冠以“照妖镜”的称谓,十足生动形象。

我始终相信贪小便宜和作恶的是少部分,这些人大体抱着没人管和不用负责的态度,由着真实人性放飞自我。对此,我的观点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此前有人分析过共享单车的赢利模式,分时租赁、押金增值、用户数据等等,从眼下来看,押金增值是短平快的收益来源,接入金融市场后玩的风生水起。用户数据则比较模糊,而在我看来却是共享单车未来的主要盈利点。

现阶段用户数据主要用于用户画像和市场细分,其商业价值大多指向优化配置、精准营销,以提高投入的回报率。大数据和云计算既新兴又热门,目前已在各行各业广泛接受和应用。

而我却认为,在宏观配置的基础上,大数据的终极目的,是要聚焦每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换言之,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行为,做出相对精准的信用评估。

共享单车的数据采集,正完全涵盖“人-事-物”三要素:身份明确的用户,租用登记在册的车,并从A点移动到B点。许多现实世界中遮遮掩掩的行为,在大数据采集中无处遁形,可以想象几个简单的场景:

被私藏加锁的车,系统中的记录就是始终被同一用户使用;

被损坏丢弃的车,系统会记录谁是最后的使用者;

藏车的人,系统中的记录就是连续使用同一辆车;

损车的人,系统发现他用过的车,不再被人激活……

诸如此类的单条信息不断叠加,最终汇聚成大而全的个人信用记录,是“共享”还是“私藏”,是“活跃”还是“霸占”,都由系统经过数据采集给出结论。

有了信用体系,相信服务就会随之优化,信用良好的高活跃用户,可以通过积分返现等形式体验优惠资费,而信用危机用户,恐怕就要付出更高昂的资费代价。

对于共享单车公司而言,用户信用数据的价值则远超共享单车本身的收益,目前已有的盈利已经指向金融行业,而未来,结合用户信用数据后,价值则会呈指数级上升。

4月22日,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证实了共享单车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趋势。

新兴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中相互激荡共同成长,在这条路上他们不断升级产品、优化体验。

普通用户享受这一切便利,有意无意的展示真实的自己,这一切,都被看在眼里,是君子是小人自有评判。

有到是:人在做,大数据在看。你的好TA知道,你的坏TA记得,这样的共享单车你喜欢吗?我很喜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好TA知道,你的坏TA记得,这样的共享单车你喜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