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最近关于小米的报道和评论非常多。对于小米而言很不幸,大多是负面。这些质疑集中在:小米的多元化是否合理;小米的基本盘手机是否守得住;小米推崇的性价比模式是否还走得通(往往会被拿来同华为作对比);小米赖以起家的依靠电商做渠道、论坛和社交媒体免费做营销的方法今天似乎也不行了,必须要做线下店,请明星代言,并且投放广告。

这两年中国科技界有两大疑难杂症:一是小米的未来究竟怎样;二是Uber在中国到底行不行。每一次科技圈的人和投资圈的人聚到一起,这两个话题必聊,而且一定是观点泾渭分明地分成两派。Uber在中国会怎么样的答案算是在8月份有了答案。小米的故事却没有这么容易就被人看清楚。对于小米而言,过去的一套打法和理论,似乎走到今天已经过时。但是,小米的团队包括雷军在内,又迟迟没有拿出取代此前的“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性价比”的升级版理论。在外界看来,小米似乎只是在做修补:手机出货量下降,那我做更多的产品;说我只能做低端产品,那我要去做高端;低成本口碑营销不行,那我投放广告和请代言人;单有线上渠道不行,那我开始建线下门店;说我专利有问题,那我就购买专利……

上个月我在混沌大学听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分享了他对小米的思考方式、方法论、布局和未来的思考。当时我就觉得非常有收获,至少回答了一部分我关于小米怎么想的疑问,而且,其中也有很多干货。但是事前签了保密协议,所以不好分享。后来,几次沟通后,感谢混沌研习社合伙人周一,她授权《李翔商业内参》发表根据刘德分享整理成的文章给我们的用户。

给一个公司下判断是非常复杂也非常危险的事情。所有的决策都有当时的语境,所有的打法也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小米内部人分享的他们现在的想法。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会有收获。

刘德:大公司由时代造就,如何抓住你的机会

刘德负责小米手机的工业设计和小米生态链业务

他曾创办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并担任系主任

我已经不是老师,也没有时间系统性地思考问题,所以今天只是一次分享,不是讲课,可以看作是我们在一线打仗,没事就做做战地笔记。今天,我把这个战地笔记分享给大家,它一定是不系统的,一定是没有理论高度的,也不一定是实用和有普适意义的,但是它非常真实,都是我们用真金白银换来的。

1. 了解你所处的时代|小米用生态链抓住IOT的机会

任何一个企业能否成功,中间有各种非常复杂的因素。但是任何一个事情都有本原逻辑,当你从本原逻辑上开始思考,顺势而为时,会发现巨大的机会。比如妈妈天生是爱孩子的,所以做母婴产品都是对的,假设你生硬地定义成家长都是恨孩子的,这个逻辑下什么商业都做不成。做一家小公司很容易,靠兄弟们打拼就好了,但做一家大公司就要靠运气,所谓运气就是说:你是不是看清了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大公司都是一个时代造成的,要牢牢了解你所处的时代。比如电脑家庭化成就了联想,家电的家庭化成就了美的、海尔、格力。

2010年,我们觉得下一个十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今年是2016年,不过6年,其实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这个时代的步伐比我们想象的要快。但是时代的方向遭遇变化时,你都要看清楚,它到底哪儿变了?解决了什么问题?当你看得越准确,你可能在做商业决策的时候更正确。到2013年上半年,我们觉得可能有一个巨大的机会,就是IOT。如果把互联网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传统互联网阶段,那时候电脑是电脑;第二阶段就是移动互联网阶段,手机是电脑,所以那个阶段能成就一堆智能手机公司;第三阶段是IOT阶段,所有的硬件都可以智能互联,所有的东西都有电脑属性。这个阶段连接的可能在几百亿的量级上,所以有巨大的机会能够成就很多大公司。

小米怎么抓住这个机会?有难度,我们只有2000多个工程师,解决不了人才库的问题。后来我们想,通过投资一些新兴的创业公司,用小米的这种平台优势,帮助它成长成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来进行这种生态链建设。这些公司和小米互相成为对方的放大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分享利益的。效率和速度很重要,因为世界变化太快了,如果你用传统的方法来做,可能好不容易把队伍都集结好了,结果机会已经过去了。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投了55家公司,到目前,这些公司里有20家已经发布了自己的产品,去年年底,有7家流水收入是过1亿元的,有2家收入过10亿元,估值在10亿美金以上的大概有4家。

所以做好一家公司包括三件事,缺任何一个,你都打不赢这场仗:第一,你要看清这个时代的大逻辑是什么;第二,你要看清这个产业的本质是什么;第三,你要做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产品。

2. 做最大的市场、有取舍|追求性价比、老板懂产品

我们说要看清楚时代的大逻辑,要看清楚产业的本质,后来我们发现,对于新兴的互联网行业来说,传统行业有非常多可借鉴之处。比如房地产行业的碧桂园,对我们的启示非常大。碧桂园连续16年实现百分之百的增长,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它可是一个传统行业。当时在碧桂园的老大杨国强主席的办公室,他跟我们讲了四点,我们十分受益:

第一,要做最大的市场。当时在他的办公室,他指着窗后那群建筑说:刘德你看,城市都是由建筑物组成的,所以房地产是最大的市场,我们要干就干最大的市场。第二,有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杨国强说,碧桂园从来不进一线大城市,基本上都是在三四线城市里,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它必须是每个城市做得最好的。

第三,追求性价比。他说,我们这个民族是非常讲性价比的。后来我们放眼世界,发现世界人民都很讲性价比,印度人民重视性价比,其实美国人也重视性价比,你看美国人在超市里,都是拿着优惠券挑来挑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觉得性价比是一个很low的商业策略。他说你看,我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的这些房子,零售价比万科的成本还要低。第四,最重要的就是,他说老板是产品家。如果一个公司的一把手不是产品家,而是外行,这个东西很难干。他当时说得特别真切,他说你看,我是泥瓦匠出身,一块砖我一看就知道值多少钱,房子哪里少了一根线我都知道。

后来也有人说,刘德,碧桂园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所以对我们不具备可参考性。我说其实碧桂园具有强烈的互联网公司属性。互联网公司很有趣的一点就是圈人,用户最重要。互联网是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四维空间里圈人,碧桂园是一个实体的划地圈人。你要去看看碧桂园的楼盘,它一建就是一个镇,一个楼盘里面有几家银行、几家学校、几个立交桥、几个邮局。一个楼盘就把十几万人圈进来,就是你进来之后,吃喝拉撒睡都是我的。

3. 我们不能逆风而动,只能顺势而为|针对80%的人定义产品反而简单

怎么做一个有战斗力的产品?它也跟时代相关。2011年,刚出小米手机2的时候,我们就想做智能表,因为我们坚信智能表一定是未来的方向,它有可能和手机一样,成为人人佩戴的产品。我们组了一个小队,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就是把智能表这个事情摸清楚。经过几次会议以后,我们发现这件事不能做,为什么呢?第一,因为苹果没有做,所以说没有人可以把它定义好,我们不能做;第二,因为苹果没有做,所以说量上不去,所有的供应商尺寸都不能下来,我们不能做;第三,因为苹果没有做,没有人教育好这个市场,所以我们不能做。后来我们就把这个队伍解散了,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的,此后索尼和三星,包括夏普都出过智能表,都没有成功。我们不能逆风而动,我们只能顺势而为。

手表不能做,到了2013年底的时候,我们觉得手环是有市场的,手环是华米做的,华米是我们这个生态链里英雄般的公司,这家公司过去是做手机的,切出30个人来干手环这件事情。那个时候国产的手环价格大概五百到八百,进口手环价格大概八百到一千五。智能手环对年轻人来说,真的是一个新鲜的事物,高科技、时尚、酷、新鲜。但是年轻人一打听价格说这东西要一千块,大家就会说,跟我有什么关系。它的价格和痛点都在小众上,不是一款大众产品。而且它的待机时间过短,一两周就要充一次电。第三就是没有用户黏性,可能用户戴了两天感觉不错,但是没充电就忘了戴,不戴也没什么感觉。

当时我们从产品定义上来说,要用大众市场的逻辑做小众的产品,一定要把价格控制在100元以内,很多人说不可能,但是我们做到了。我们精准地定义它的功能,原来的手环成本高,功能太多了。我们不惜牺牲外观,把所有没用的功能都干掉,就留下80%的人需要的功能,包括计步、计算卡路里、来电、闹钟提醒和睡眠监测,剩余都不要了。我们只用满足80%用户的需求。我们当时最纠结的是,要不要保留时钟,因为要能当表用的话,成本会高了,待电时间又短了。小米手环第二代带时间了,因为我们的供应链好,但第一代这是非常纠结的问题。后来我们自己内部来问这些问题,你看周围还有几个人戴手表,手机上就看时间了,所以把这个功能也干掉了。所以最后,我们成本控制在了100元以下,小米手环的待机时间我们差不多做到了充一次电可以戴50天左右,这样就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频率。但即使这样还不够,因为还是没有黏性。我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让用户有黏性?我们在手环里面加进去一个自动解锁的功能。把手环变成一个ID,戴着手环开手机不需要输密码就可以自动解锁。这样忽然有一天你把手环忘在家里,不得不又恢复了输入手机密码的状态,你会不会觉得非常不适应?这样用户就开始有了黏性。

如果说你要针对100%的人做,或者说某一个细分市场做,大家有各种各样的对手环的抱怨,说手环不够漂亮,它的体积不够小,手环还不够奢华,不够装饰主义等等等等。但是如果说我们针对80%的人定义这款手环,它的痛点一下子缩到了几点。第一,贵;第二,待机时间短;第三没有黏性,其它的都没有了。所以当一款产品针对80%人来定义的时候反而简单。所以到此为止我们完成了这款产品的定义,然后把全球的供应链打通,我们做到了79元的零售,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忽然有一天我们看到出租车司机都戴着,卖盒饭的中年人也戴着的时候,我都非常感动。就是我们已经把这款产品普世化了,所以我们第一年就干了十亿以上的流水。当模式和方向对了以后,公司会超速度增长。

4. 小米想做遥控器电商|开放会让产品品质失控

不仅有手环,还有净化器、电视、电饭煲……假设将来小米的这些硬件设备都能够相连的话,其实我们就铺了一个巨大的渠道网络。传统电商大概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叫做阿里的自由市场式电商,它就是把自由市场搬到线上去;京东是一个百货公司电商,小米是一个专卖店电商,SKU很少,京东有3000万个SKU,阿里就甭说了,小米最多的时候也就1100个SKU。其实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第四种电商方式,叫遥控器电商。怎么解释这个遥控器电商呢?我举个例子,当你买了一个小米的净化器,你用的手机APP就是小米智能家庭的摇控器,你能够远端控制净化器,能够看到你家里的空气质量,能够在办公室里面调整净化器。忽然有一天,这个净化器发现你家里该换滤芯了,它就会在你的遥控器上面提醒你,问你要不要买一个,如果你要买,一键下单,明天就送到你家里。或者它跟你说,你们家空气太干燥,我建议你买个小米加湿器,如果你要的话,明天就可以送到你家。等你用了加湿器,它可能告诉你,你家水质不好,要不要小米净水器?

大家想一想,这个净化器的性质完全改变了,它是一个自动贩卖机,就是这种模式,我们管它叫老鼠会电商,这个模式是老鼠会式的,它的整个电商模式是用遥控器来控制的,所以这是遥控器电商。所以这是未来IOT或者物联网巨大的机会,就是所有这些硬件相连,它比你还早地发现你的需求,然后它用最快捷的方式问你说,你要不要,要的话一键送到你家。在这个领域里,小米是有足够的先发优势的,小米生态链在过去两年里面保持了它的先锋性,就是我们要做到这个境界,这是一个巨大的电商通道,你甩都甩不掉。将来除了你的那些个性化需求以外,所有你这些消费,应该都能够用物联网帮你解决。

有人会问,小米的这种老鼠会电商,更多都是自己生态链的产品,为什么不进一步做到开放?因为如果我们完全开放,就是不开放。京东模式是完全开放的,京东每年的众筹大概是三千次,成功率很低,因为它没有办法强力控制这些产品的品质。如果我们完全开放了,我们这个计划就不会实现,因为我们不能强力地控制产品的品质,我们只能这样实验性地,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去影响,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当然如果有一天,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积累、积累、再积累,一定会有一个爆发期。但是什么时候来,我们不知道,所以现在完全开放是不可以的。

传统电商早晚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强有力地控制产品的品质,所以很难做成品牌电商,就是我进了这个电商以后,闭着眼睛买,什么都是好的。我今天至少跟你保证,你在小米这个商城买什么都是好的,即使暂时不好,也是我们能力的极限了。今天我们看小米,是要做一个科技界的MUJI,MUJI里SKU是有限制的,未来在小米网,有可能我们会控制在500个SKU。当你进入这一家店里的时候,你对它所有的产品都是信任的,是因为你对这个渠道品牌是信任的。我们希望这个小米品牌既是一个商品品牌,又是一个渠道品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未来的三五年里,我们的线下店也要做好,就是你在线下到处可以看到小米类似于MUJI这样的店,线上又有遥控器电商,我觉得大概就能够把这个领域封死了,这个未来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5. 影响公司发展的指标有大的逻辑: 最好的团队做最好的产品,拿到最多的钱

有人会问我,我一直讲要快,效率和速度很重要,但是快会带来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这些重要的指标,你能不能帮忙排个序?

第一个是产品的制高点,产品品质,因为任何一个东西产品是核心。你现在回忆一下,小米一代手机也不怎么样,到处都是问题,很丑很粗糙,可是你想一想,是我们举公司之力能够做到的最高峰了。没用也想买,用完了不想扔,一定要做到这个境界。还有一个维度叫速度,因为今天这个市场成全你,互联网这种工具可以给你速度,我们今天有更好的投融资环境,可以让你增加速度,还有今天整个社会发展的速度,如果你的速度慢了以后,你可能错过这一波。以小米为例,如果小米在过去,我们今天面临的困难早晚会来的。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个速度?今天的小米一切都没有了。速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不能说速度是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我只能说速度是我们以前做企业没有考虑到的一个维度。当然产品是一个永恒的维度。

所以这些指标的顺序,依据不同的公司是有微妙调节的,大的逻辑的话,第一是要保队伍,你必须有非常好的队伍才能做出好产品;第二要保产品的品质,产品制高点;第三就是融资能力,因为当你没有钱的时候跑起来很慢。就是最好的团队,做最好的产品,然后拿到最多的钱。

本文作者为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

根据作者在混沌大学产品进化营的封闭课程录音整理而成,由混沌大学授权,未经本人审阅。

《李翔商业内参》每周更新6期

周日~周五每晚9点前,我们会发布新内容

次日清晨7:30,您会再收到一次更新提醒

用户留言

弦外之音

236 赞

三年前,我买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小米2S,之前用的是诺基亚5230,安卓系统比起塞班系统来自然是相当出色,在当时小米手机是性价比的代言人,因为使用感觉不错,所以向亲戚朋友都介绍小米手机,只是到了后来,却发现小米的自带软件越来越多,整个手机48个软件,其中有24个是小米自带软件,并且16个软件一点儿用都没有,删还删不掉。这个是非常惹用户生气的,手机内存说是2G,被小米自己就占用了一半还多。我前后向小米提了三次建议,甚至有一次还提出,能不能让用户付几块或十几块钱,把这些没用的软件都删掉,但是一直也没人回复,每次都石沉大海了。今年4月份,小米手机摔了一次摔坏了,这一次,果断在京东入手华为荣耀7,内存是3G,下载软件想下多少就下多少,使用以后很是感慨,凡是用过小米的还会用华为,但是用过华为之后却永远不会再用小米了。小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战略,做为局外人也看不懂,但做为用户,小米在细节之处最终还是败了。未来,小米的颓势会更加明显,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雷军的梦想太大,想做什么产业链,并且真的低估了用户的耐心,以为用户真的是什么所谓的米粉,现在,小米已经没有资格和华为相提并论了,和步步高和VIVO都不一定有资格,起码步步高和VIVO看起来还很高端,而小米现在还剩下什么呢?其实什么都不剩下了,只剩下了曾经的神话。

8月12日 22:06

Lily

96 赞

李翔在课程上有触动、有收获,他不忘要与人分享,但有言在先,却不得已不能公布。“几次沟通后”,竟争取到授权,将第一手发言资料觅来,予以看客。别看“几次沟通”这几个简单的字,内参永远不缺内容,风起云涌左右逢源才思敏捷,不会缺了哪个内容就没有素材,是李翔凭借专业敏锐的眼光、严谨守诚的责任感和踏实求索的精神,让他决定,冒着打破别人的规则、被人龃龉的风险,去沟通、洽谈,只为找到一个折中的曲径,将一份有价值的材料摆到大家的面前。这份材料的曲折比其它材料要多,它像其它材料一样静静地摆在床头,但它仿佛又带着一路的尘土闪耀着光泽

8月12日 22:48

璞至天成_豪哥

65 赞

1. 任凭外界再怎么调侃小米,他无可否认是一家创造过奇迹的中国本土公司。存在不一定合理,但一定有他的道理…… 2. 自古以来,时势造英雄!小米是否能够从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安全过度到IOT的风口呢?首先,看小米是否判断对了这个时代的大逻辑;其次,是否能够看清行业的本质;最后,是否能打造出一款拳头产品…… 3. 碧桂园的杨总传授的四招心法:做最大的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追求性价比、老板是产品家。大格局的企业家果然是气吞山河,站得高就是尿得远…… 4. 要么潜心做高大上的小众市场,要么服务80%的高性价比大众市场…… 5. 小米的老鼠会电商模式未来是否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我不知道,但是就目前而言,小米提供的很多小家电产品的确是在发掘国人的高品质家电品类…… 6. 刘德华丽地给出了影响小米发展的三大指标:搭班子、做产品、融大钱……

8月12日 21:46

JACK GAO

57 赞

首先要说一句,就凭小米对于手机和互联网行业的贡献,她仍然不失为一家很好的公司,只是目前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遇到瓶颈的原因是发展的太快,要知道他的一路成长根本就找不到参考系,所以应该是可以理解的。雷军一路成长的逻辑是很清楚的,先做金山软件,所以后来小米的安卓系统是改的最好的,我遇到的所有用过小米手机的人,基本上都比较认同小米的系统。雷军做过卓越网,所以他懂得把小米的销售跟电商结合,挖掘出来一条野路,地上本没有路,雷军走过也便有了路。还有呢,就是雷军投资了魅族,所以手机方面是有一些新的理解的,因为在魅族那无法实现,于是只能自己亲自来实现。这些行为逻辑很清晰,不过走了产品多元化道路以后,他应该彻底了没有了参考系,彻底走向了一条自我摸索的道路。这是一条艰难险阻的路,荆棘满地正常,腥风血雨应该也是正常的。

8月12日 19:59

陈峰109030

38 赞

2012年买了小米2,2千多,用到现在还好用,只是应用太多内存不够了,几个月前改用5了。很多人把“性价比”这个概念读错了,以为几百块的红米用起来和苹果一样爽,这怎么可能吗?另外小米1很多人用了后从此就不用小米了,还到处说小米烂的不行,体验1次不太好,往后就一黑到底。很多人都是这样,没有用发展的思维去理解这个动态的世界,从来不想,如果不是小米的出现,现在的国内手机会是什么情况,被人家宰了还帮人家推销来着。

8月12日 22:31

好事成双

30 赞

一直觉得小米是营销上的成功,产品力其实很垃圾!第一代小米手机吹的神乎其神还饥饿营销,我也买了一台还是电信的合约机(还是加价买的,好像2300多元),但是从此麻烦不断,首先是手机品质问题,信号不好,屏幕触控有问题,售后服务也有问题投诉无门,最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直接扔垃圾桶了,当时就决定不在买小米的任何产品。当一个电话打进来你就是接不上因为屏幕滑动条抹不动,这是怎样一种无力感!!再也不要了!

8月12日 20:20

何军

29 赞

看了第一条,对一个观点产生了疑问,一定是时代造就了大公司吗,苹果手机不是很好的证明了,一个大公司也可以造就一个时代啊。一个一个时代的产生,倒不如说是一个一个强大的对手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如果没有这些大公司,优秀的人才,时代怎么可能改变呢

8月12日 23:18

徐彦超@移动互联(OA&免费App)

27 赞

大多数人对小米的印象还是手机公司,所以评判它的第一反应就是小米手机怎样怎样。刘德老师的这个战地笔记隐约透露了小米目前的真实形态:1.小米经由手机即电脑的移动互联阶段正在向IoT的万物互联进军,而万物互联的背后是,大数据。小米发展到现在,外界觉得是发展乏力或者遇到瓶颈,我倒觉得是经过早几年的终端数据积累,小米正在尝试利用这些数据去驱动整条生态链。刘德老师所说的遥控器电商场景,正是此类数据驱动应用之一;2.目前市面上硬件厂商利用APP去做所谓的遥控器应用也越来越多,各种接口标准参差不齐。情形一如当初电脑服务器硬件市场,最终统一于比如USB接口。从这个角度来说,借由小米目前覆盖的终端体量,再加上第1点中提及的数据优势,至少在国内,它是最有可能来做这种标准的。3.综上,就像刘德老师所说,得看清这个产业的本质:无论手机也好,其他电器也罢,既然进军IoT,拼到最后,必然是拼数据。所以,小米在想什么?小米要做数据公司。

8月12日 20:44

霜之哀伤

25 赞

今天这一期讲的小米,真心的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小米,我可以说是小米的老用户,从小米3到红米2,再到小米4c和小米max,小米的周边也买过不少,什么小米盒子,插线板之类的。说实话小米的产品还是蛮好用的,真的很好用,基本就不怎么想换,我都是在小米官网商城买的,所有产品从没碰到过次品。但是,我特么又非常讨厌小米,妹的,每次在小米官网看到想买的东西,不是售罄就是缺货,然后再就是每周的十点抢,那真是抢的让人心存恼火啊,你明明就是急着想用那个东西,他就是是让你买不到,各种钓你胃口,特别是手机,就比如说小米5,我看中了尊享版,好吧硬是抢了两个月无果换了小米4c,心中的怨念那是再一次得到升华。怎么总感觉小米就是在提升用户的怨念值,我在买了小米max后,过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心有感触,也许不该参与到小米的抢抢抢游戏中来,也许下一次我该换华为试试看,为毛不用苹果呢,因为不喜欢苹果的那种封闭式系统。这么多年,小米一直在消耗我的耐心,虽然它产品很好很棒,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只能看不能揣在身上,很不爽,很不爽,真的很不爽,小米手机确实好用,但是买不到真的真的很不爽,就是不爽,不爽到无法吐恶气。所以,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试试小米手机,绝对让你的耐心得到充分的锻炼,我再也不想锻炼我的耐心了。

8月13日 0:16

看远点

19 赞

小米的这套生态链逻辑是好的,可是他的硬件还是太差。试想一下,我用了手机就不好,净化器也一般,那我为啥还要相信他。所以,小米不提高硬件质量,他的生态链就是笑话。

8月12日 23:29

朱路

15 赞

不管外界怎么误解小米,但我会一直支持小米,支持雷军,我觉得雷军是个很伟大的人,他的伟大之处堪比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在之前汽车是权贵们的玩具,普通人很少买的起,亨利福特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汽车,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创造性的发明了流水线生产模式重构了整个汽车产业链,使生产汽车的成本大大降低,最后实现了美国每个家庭都拥有一辆汽车的梦想,在小米出现之前,好的智能手机都是大几千元,比如像苹果,工薪阶层很难买的起,随着小米的横空出世,对营销模式的创新,对整个手机产业链的重构和优化,大大降低了生产好智能手机的成本,真正实现了物美价廉,让工薪阶层、普通老百姓也能用上优质的智能手机,也实现了雷军当初所承诺的 我要让每个普通人都拥有一部有尊严的手机。

8月12日 21:05

孙凌

14 赞

我是从事校园市场的,我这边调研的数据很清晰的感知,在学生人群中,今年华为的占比提升迅猛,而小米仍拥有不小的占比,可使用的大多不是最新版的机型。

8月12日 23:32

银子

14 赞

这篇文章极好,给我提供了新的产品思路

8月12日 21:50

作者回复

发财了记得我

8月12日 21:52

团团

14 赞

从手机开始使用,到手环,到充电宝…使用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感觉到的是绝对的放心,绝对的信赖。现在只要买科技产品,只期待小米也生产。为什么不期待多几家这样的公司呢。

8月12日 19:46

微尘

13 赞

第一次在没有看文章之前先留言,现在媒体报道的小米都太片面。个人看好小米,小米有硬件,有软件,有生态链,有家庭智能(产品),线下有小米之家。未来也许真的能超越苹果,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小米加油。个人不是小米用户,只是对小米模式看的多一点,值得研究。

8月12日 20:53

张团结

13 赞

非常认可小米品质,同等价位小米有的就买小米。小米没有的等着它做出来。

8月12日 20:29

WANG

13 赞

小米手机的用户多数看中的是性价比,老人孩子较多,年轻人大都人还在租房度日,对于其生态链上的东西很多都不是急需的东西。

8月12日 19:38

淘米Howard

12 赞

我说一下我用小米的体验。我买的小米4手机,用了近乎两年就有了一个毛病,手机发热然后自动重启(之前看直播或者玩游戏也有发热的时候),终于有一回没启来变成了板砖。去维修点修理,维修师跟我说可能是主板电源坏了,有可能修的过程中数据会清除,问我修不修。我就问换电源为什么会触碰到数据,他就说以前有这种案例。我当时就想一定是修的时候伤到主板才会丢数据,工程师给我的感觉很不专业。最后换了一个主板电源修好了,数据也还在,但我根本就不想在用回小米了,还是喜欢iphone,我总结一下我不喜欢小米的地方。1.刚买回来玩游戏或者看直播的时候就会发热2.用的时间一长就要定期扫描清除内存,后来根本是天天扫描,不过这是安卓的通病,跟小米应该无关3.维修点环境感觉不好,维修体验不好。小米的价位低所以顾客的素质也不高,我在等待的时候有大概3个人冲店员嚷嚷,抱怨自己手机的问题而且还要插队。苹果店就没这问题,我觉得跟店的环境有关,容易诱导出人心中的恶。4.维修点的工程师感觉不专业,上面文章写了,不赘述5.这条我个人的感受,可以忽略。维修点店员和工程师的形象给人很土的感觉,我觉得是员工服和员工素质的问题。你看苹果店给人的感觉就很好,有一回陪朋友修苹果手机,修完后还跟工程师聊了聊操作上的事,感觉就不错。希望小米今后能做的高端点,不然真不想用小米了。

8月12日 22:36

Gaogao

12 赞

首先,“性价比”:很同意杨国强的说法,这个策略不Low。真正的性价比好,不一定是低价VS高质量,而是质量和价格匹配度高。其次,小米战略:从大势来说,相信全世界做IOT布局的不止小米一家,物联网是大众预测的下一个未来,小米的对手可谓遍布海内外。而纵观小米各个单品,至今其技术、品质、设计优势、甚至客户使用体验几乎没有一个有特别惊艳之处。因此,除非他能否打造出极具竞争力的智能系统去链接旗下其他产品甚至其他品牌产品,否则这也是容易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公平地说,身边有果粉也有米粉。但有时也想为什么果粉会长情,米粉却容易变心呢?说白了关键还是品质上是否可靠,技术上的有没有别人暂时追不上的独特之处,产品使用上的客户体验是否良好。个人对其几种产品使用后感觉小米在上述几点上暂且还有一段路要走。当然,人无完人,企业也一样。只要勇于不停试错,不停在教训里成长,抱着永远Beta版的心,总有大成的一日。企业发展里速度和完美总是对矛盾的综合体,所幸小米一直是知道要做最有战斗力和高品质的产品,对其未来还是拭目以待。

8月12日 21:06

肥羊kevinyu

12 赞

小米其实巧妙的绕过了BAT三座大山以及京东,相信她是在谋划一个更大的局,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等要素,虽然负面多却也说明了小米一直站在舞台中央,从另一个维度来看小米的未来是非常有希望的,一家没有价值的公司想必没人愿意花时间谈论她。

8月12日 20:27

微笑

12 赞

小米怎么样我不太清楚,但小米手机我正在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知道雷总是否知道!

8月12日 18:52

作者回复

你指的是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是什么比如?

8月12日 18:55

继船山

11 赞

我很重视里斯父女的定位理论。其中手环成功的例子就是定位非常精准,做减法,进行了产品的分化。做遥控器电商,乍一看有点像凯文.凯利说的“知化”。知化的过程一定要注意各产品必须有很强的个性,再把这些产品连接到互联网,用手机终端去遥控可以。可千万不能把产品和产品的功能连在一起。吃饭就是吃饭,上茅房就是上茅房,要是蹲在马桶上吃面包……商业进化的趋势绝对是分化,不是融合,已经有太多的大公司吃过大亏了。未来的趋势是iot的话,那就把自己定位为遥控器,利用建立起来的生态链与遥控器连接。让生投资的态链里的公司自己野蛮生长,小米只要站在岸边把鱼喂大即可。不要试图让鲫鱼和草鱼杂交成“草鲫鱼”。

8月12日 22:31

大富

10 赞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营销 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研发 所以小米爆发力好 ,华为的耐力好 ,这是由他们自身的属性决定的

8月16日 14:09

联通谢青

10 赞

作为手机的销售人员,我所知道小米最大的问题,质量非常不稳定,开机损比例在我经手的客户中高达10%,不提用了一段时间后各种投诉维修的了。华为的品控确实是国内手机最好的。

8月12日 21:22

立群

10 赞

今天干货满满,谢谢李翔先生。前段时间有机会和老家一位老总交流,他很认真地跟我说了一句话:认认真真围着产品做生意,是发不了财的。我当时没说什么,毕竟不知道他为何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于我而言,早前也和朋友讨论过这个话题,一致认为:于公司而言,人是根基,产品是关键。

8月12日 21:08

张同文38160698

10 赞

生态圈的理论按逻辑是成立的,但站在人性上考虑,一个封闭的生态圈也对个人消费进行了限制,因为这种限制又可能遇到不可测的市场阻力,路漫漫,希望小米能够成功!

8月12日 19:49

A张艳阁

9 赞

顺势为,聚良才,产佳品,融资强。

8月12日 23:19

赵登阁

9 赞

用80%的人做需求定位是要做大事的,做长尾也能过得不错,世事无绝对吧。

8月12日 19:23

作者回复

的确是。

8月12日 19:23

“零成本”全息策划工作室33862549

8 赞

小米的成功更多是因为商业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创新,产品本身更多的是低层次的模仿和简单的功能组合,其有机程度很有限,所以只能搞定中低端客户,但是它用互联网思维成功的以用户为导向,在小米论坛中直接与米粉互动,通过众包的方式成功地订单化,预付费生产,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创造张瑞敏,柳传志这样教父级的企业家几十年才积累的几百亿财富,绝对是中国商业史最为重要的企业案例,但是产品和技术的原创度不高,同时也成为它挥之不去的阴霾,所以才会输给产品意识和原创技术顶级的格力!

8月16日 1:26

子豪

8 赞

如果苹果不做的小米也不做,那么当“苹果”不存在或者脱掉行业标准制定者光环的时候呢?我们该如何做产品

8月12日 22:09

以上留言由 作者 筛选显示

快人一步,你是第1个抢到的

韩亮13:29

还有19个名额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购买《李翔商业内参》

你可能感兴趣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