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读《预见未来——改变我学习的十封信》(五)

领读《预见未来——改变我学习的十封信》(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5封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是意志的力量

回顾:

我们都有一种经验,打了鸡血没多久又恢复原形。

因为鸡血大多是跟风,我们不太明白自己存在的真正意义。

上一封信助我们了解了意义,书信屋还提到某种持续而超强的力量,能帮助对抗我们雕刻自我中的犹疑烦恼,坚持初心。

这种力量是什么呢?

很多人想说好英文,最好像母语国家的人那样,于是各种疯狂英语、英语角、看美剧、读原版书……能进步的人寥寥可数。

学语言方法和环境很重要,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重点是下一个决心很简单,但一旦开始,又有各种借口:

会说英语平时有什么用?

中国有多少人一辈子就用来打招呼?

还不如考个证呢,对未来求职有帮助。

不会说英语,也很幸福地活着啊。

我们肯定说得不像母语国家那样好啦。

这样想法的人太多了,所以产生疑虑,内心更容易被周围的人动摇。

总之就是怀疑这么做的意义。

意志力就是“一旦决定,就决不放弃。“不找借口,觉察那是自己的犹疑;理解别人的想法,但不因他人意见而动摇,最终一定会达到目标。

一、学习这个工具,可以锻炼强大而持久的意志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该纠结学到的技能有什么意义,

而是通过学习锻炼自己的意志力,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收获,

同时坚持自己的决心达到目标,就是两种收获了。

书信屋认为,世上并没有“意见坚强的人”和“意志薄弱的人”,每个人身体里都蕴藏着强大的意志力,只是有人还没有用到它。

因为人是经济动物,有些目标要费多大的劲儿达到,这是值得商榷的。

你的目标不够吸引你,就没有办法用到意志力去完成。

现在很多学生,学习仅仅是想上某个大学,是因为大家都上大学。

既没有想过将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没有决定要进那个专业。这样就无法激励自己,意志力就较难支撑。

虽然说高三的学生,学习应考是必须达到的目标。

但不是说所有学生都要去挤独木桥,真正要发挥特长,做最适合自己、最擅长、也最快乐的事。

不论如何,也会有个目标,既然确定了,就用意志力去完成它。

这里需要家长的智慧,平衡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孩子的自我追求。


二、意志力是消耗品,需要补充能量。

有个实验是如果一个人忍住了没吃面前的美食,那么接下来就比吃了点美食的人难以集中精神完成任务。

因为抵御美食的诱惑消耗了人们大量的意志力。

所以。生活中,除了做目标明确的事,也应该做一些“不会做也能生活的事”。

比如,和花如果不会弹钢琴,也能生活得好好的。

比如,有的家长说,高三了还打篮球,打篮球能当饭吃吗?

比如和朋友逛逛街,写写日记,跑马拉松,玩游戏……合理安排丰富多彩的快乐生活,是意志力的加油站。

只不过,一旦下了某个决心,就应该坚持不懈,就能收获意志力。


三、流行的做法是组个社群,将意志力群发。

每天都运用意志力的人,对任何事物都能发挥意志的力量,只要把这件事当做“无论如何都要做的事”就可以了。

一个人的意志力不够,就拉一群人设立奖惩机制互,相打气监督。

我写心理和育儿文章的缘起,也是由于加入了挑战写作100天活动,因为要天天交差,只好天天写,练着练着,从被动变成主动。

不过意志力真的不容易,第20多天时,我们很多人都懈怠了,经常拖到深夜写,半夜惊醒补打卡,恶性循环,身体心理都很累,开始出现退出。

我们的领头人通过民主讨论,又给我们鼓了鼓气,重新制定了规则:为了大家的良好睡眠,超过晚上1点不打卡,今日事今日毕。

我们才回到正轨,正常打卡,轻松写文。

如果没有组织,大部分人半途而废是能够想象得到的。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想,谁都知道要有意志力,可是怎么就是这么难?


下一封信,将会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意志的力量——把“不得不做的事情”变成“无论如何都想做的事”。

就是说,把讨厌的事变成非常想做的事?

这可能吗?

可能,而且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治疗我们拖延症的良药。


和花现在还不能学习,就拼命练钢琴,她发现全神贯注投入一件事的快乐,虽然表情不一定是笑的

她说“之前每天都在玩,浑浑噩噩,心里老想着“有什么好玩的,要享受人生”,却怎么也找不到好玩的。”

现在不停练习弹钢琴,真的很累,借此发现短板,一段落反复练习几百遍,它懂得只有这样努力了,才会收获成功的快乐。但这过程中的她,表情是严肃凝重的。

所以,和花坚信学习也是能带来快乐的。

只是学习的快乐,一定不是充满欢笑的。

于是,和花认为,“把学习当做获得快乐的工具”,这就是“不得不做”变成“无论如何都想做的事情”的方法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领读《预见未来——改变我学习的十封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