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强年度计划制订训练营#复盘

年底,总是在各种总结和规划中度过的。

机缘巧合地受到程天老师的邀请,有幸参与到邹小强老师年度计划制订训练营的运营中,担任人际社交分队的小队长,同时作为学习者、运营者、陪伴者和推动者,在各方面也有不少收获。


#邹小强年度计划制订训练营#复盘_第1张图片

一、学习与践行

学习误区

成年人的学习经常会陷入一些误区,迷恋“听到”新知的获得感、满足感。

当听到有一些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模型是我不知道的时候,就会特别有一种成就感——哇,我得到了!可是这个“得到”这个学习是不是你的呢?

答案是不一定!要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二个误区是“我记录了”——特别相信纸笔的力量。

我有做笔记,我有做思维导图,我有视觉呈现,我有收藏别人的笔记,这样我就不焦虑了,我认为我在学习了。

高效学习的两个关键

01 别想太多,只管去做

我认为高效的学习是学习并且去实践。在去学习某个理论或者去跟随某个导师进行学习的时候,首先我是要相信他的这个原理,并且要相信这个人,然后用这个方法去做、去思考,再去验证这个方法是否适合我这个人,这个道理是不是对,它有没有适用性,有没有边界,有没有前提等等的……

而不是说,虽然我说去学了,但我站在一边看:哇,这老师讲得不错哇,这同学做的笔记很炫哦,我知道这个知识了,OK就这样……

如果你不去做的话,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方法是不是适合你,这个方法是不是有效,这个方法有没有前提,这个方法有没有边界。那你学的这些东西根本都不是你的。

学,还要习。

02 跟自己的过往知识和经验相结合,把新旧知识全部打通

现代人的学习经常会说,要有空杯心态。空杯心态是指什么呢?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个词,我要扔掉我原来那些有的,我要去学习新的,带着一个放空的大脑去接受新的东西。

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个人能不能抛掉过去。既不能抛掉过去我们所经历的那些事情,我们所做出来的成就,同样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抛弃掉我们过去所学习到的知识,我们的践行所得到的经验和结果。

我觉得对我有效的方式是:吸收、比对、校验、融合、提升。

为了让学习更加的有效果,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学到的新的知识和旧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而不是积木块一块一块简单的叠加,就像如果没有钢筋水泥,只是把砖垒到一起,也是不会坚固的。

愿景-期待-目标-分解-计划

此次训练营是小强老师的畅销书《只管去做》的落地实操训练营,书本是让我们从不知道到知道,训练营带着大家做一遍,从知道到做到。

01 与自己谈一场超时空爱恋

在小强老师年度计划制订的体系里,先从《写给五年后自己的一封信》,描绘五年后的愿景开始,明年要做哪些可以实现愿景中的事情,按照学习成长、体验突破、休闲放松、家庭生活、工作事业、人际社群、财务理财、健康身体8个分类依次填入九宫格形成年度目标。

用GPS将年度目标转化成行动计划——年目标分为习惯养成类和项目型。甘特图来做项目任务的分解,习惯培养卡片来养成习惯,4D工作法制订日计划,最终制订出一套可落地的年度计划。

为什么说是超时空爱恋?

从现在的自己开始向远方眺望去:五年以后的自己,将站在什么样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身份做着什么样的事情,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跟未来的自己谈一场恋爱,首先爱上五年后那个梦想中的自己。

当把愿景转化为目标,进一步区分级制订计划的时候,我所爱的五年后的自己,会把那个场景再投向给我。

就像穿越时空一样,我在做着手上的计划,去想象我这个计划完成项目执行完以后我会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那么这个是不是我所期待的,跟我的愿景匹配,他会给我现在所做的事情赋能。

现在制定下来的计划就是可以执行的事,可以带来能量的,只需要笃定的我的计划,我的目标去做,那么我就可以得到我所期待的未来想要的结果。

所以在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之间,身份和视角在不停的切换,时而从远处拉回近端,然而从近端眺望远处。

我们做计划不是为了计划而计划,我们做计划是为了让我们明确的“知道”正在做的事情,可以走向未来的那个我想要的自己。

02  愿景落地的过程中打通任督二脉

愿景-期待-目标-分解-计划是训练营从五年后的愿景落地到计划的路径。

第一,场景的画面感给自己赋能。

训练营一开始的作业就是写给五年后自己的一封信,让我们去描绘五年后自己梦想的那个场景,那个画面,读着自己写下来的梦想,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觉得内心充满了动力。

最后课程结束,把我们的目标制定完了以后,画出了一幅19年的目标图。看到那个图大家,觉得这个目标很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我好像已经可以拿到它了让我觉得充满了力量,让我对19年的到来充满了希望。

我觉得这个画画的动作,还可以用于做习惯培养。在做习惯培养卡片时,要给想培养的习惯做定义,提出我为什么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期待有怎样的结果,也可以画一幅画,让我感受到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可以带给我的收益,这个画面感对我让我形成一种期待,一种期盼,是不是可以给我更多的力量,当我觉得我难以向前走难以为继的时候,可能我看到这个画面对我有冲击力,会让我形成新的力量。

第二,“如果……那么……”,用woop方法应对可能出现的拦路虎。

训练营一开始做习惯培养卡片的时候,就用到了这个方法:当我不能坚持,当我预计到可能会出现哪些障碍、阻拦或困难使我可能无法去做这个习惯培养的时候,我将用采取什么措施。

在做把愿景和期待要转化成目标的时候,同样可以把这个woop原则拿来用。

除了用smart原则来衡量目标是不是够清晰,还需要用woop原则,避免我们以为看到我们的愿景就认为已经实现了,而缺少考虑和实际行动的行动力。也要多想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障碍,需要如何应对。

不是为了计划而计划,否则就会陷入一个低水平的勤奋。

去跟未来的自己约个会,再去看一下自己的愿景,我的期待是什么?把期待转化为目标的过程中,想要的结果是否清晰?为了实现这个期待,拿到想要的结果,我需要做哪些哪些步骤,有哪些可能出现的障碍或者困难。

当你做到这些的时候,其实你的计划自然而然的就浮出水面了,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就都会逐渐清晰而呈现出来。

勇敢去想五年后要成为怎样的人,找准方向,扬帆出海。


二、陪伴与推动

01 小兴奋

刚接到程天老师邀请的时候有些小兴奋,觉得自己的系统总结能力得到了认可,可以去做一些小范围、短期内的运营,而且觉得自己以前的经验应该可以用得上了。

但在开营做完亮相,学员们选队长的时候,遇到了一些挺没面子的事情。其他的小队长很快就被选完了,而自己却没有怎么被选到。

分析看,第一跟选择的“人际社交”主题有关,很多人更愿意集中向内,去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而人际社交是需要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有些人可能不一定想去做这样的事情。而其他的工作事业、健身、理财,很多人会觉得更实用,可以直接感受到效果。

第二,在各个小队长亮相的时候,其他队长对自己分主题的和个人的特点及标签都介绍的比较充分,而我对于自己的定位以及和“人际社交”这个主题的结合点也没有深入思考过。所以在选小队长的时候,其他的几个小队长明显都很有优势,很快就被选完了,而我的小分队在开营当天选完后还有名额,最后是被动的一些队员被放了进来。

反思这个过程,如果我更好的去设计人际社交的习惯培养活动,以及最后选定的这个习惯的背后原因,可以跟自己的优势结合,突出对于个人生活的平衡,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告诉大家自己在这方面可以给到大家的帮助,带着大家在这个28天的习惯养成里更好的去做。

02 无所适从,调试,找到边界

可能经历了一开始分组的挫败,所以希望在小分队的活动中更多的去展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让小分队的成员们感觉到选择我还是很值得的。

所以在小分队里开会和安排习惯培养打卡活动讲解的时候比较兴奋,特别想积极主动的把自己所知道的都给到大家,把很多小强老师提前给队长们讲的内容给学员讲了,自己有点嗨的过头了。幸好被程天老师及时叫停。

开始的一周,对于自己身份的界定不是很明确,我不是以学员的身份,而是队长,是运营者,跟学员的身份要做的事情就会不同,哪些是我应该做的,哪些是我可以说的。

所以在刚开始的时候对于训练营的运营还是蛮有积极和热情的,但是后来就觉得好像越来越冷淡,也不是很想在群里面去跟大家再去沟通,去聊很多。

03 重新认可,找到内心的自我价值。

到第二周和第三周以后,群里的打卡以及日常的交流和问候,逐渐形成了惯例。

比如说早上大家彼此都开始打招呼,会说早安,晚上的时候会道晚安,还有一些同学会,自己在群里面扔红包,大家也会就某个问题做一些很简短的交流,并不是热闹到爆,但是很有温度。而且大家的明显感觉做作业、打卡的时间和质量都有提高。

这期间程天老师也鼓励过我,说你们群现在已经越来越有状态了。同时也侧面了解到其他有些小分队,几天之内可能都没有什么人说话,队长也比较安静,相比较我对自己带的小分队还是觉得挺不错的。

做结营总结的时候,对于分享人的安排,由于自己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想法,也没有去跟老师沟通,最后还是选择了之前已经有过发言的学员来做分享,也许可以考虑给其他人更多展示自己、突破自己的机会。

结营大会上,当我在大群里面展示出来我们队所做的贺卡,还有我们的集体视频和照片,以及分队成功打完卡的同学合照。看到大群里面大家说好有心啊,小群里面我们的队员也会跳出来说“我看到我的头像出现了三次,我能说我很骄傲吗?”

真诚,用心,大家看得到。

#邹小强年度计划制订训练营#复盘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做自己就好。

同样的东西,同样的做法所带给每一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做到所有的人都满意,或者所有的人都拿到同样的东西,每个人拿到自己需要的自己感受到的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邹小强年度计划制订训练营#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