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博弈论遇上婚姻里的冲突

博弈论并不陌生,我们用它探讨过很多问题,在谈判桌上、在经济行为中,它成为一种很自然的内在法则。然而,有没有想过用博弈论来探讨婚姻伴侣关系?有些人似乎很难接受。我们总是认为,婚姻里的两个人是因为感性而结合,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同样也为了利益而结盟。是这样吗?如果说美满的婚姻里有什么东西令人困扰的,恐怕就是双方在关系里的收益不平等吧。即使是幸福的婚姻,同样有可能为了今天谁洗碗而大动干戈。因为,这种平等,既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同时又存在着博弈的暗流。

当博弈论遇上婚姻里的冲突_第1张图片
确实,我们无法像看待对手一样将另一半撂倒在谈判桌前。

于是,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大师约翰 戈特曼决定用博弈论的方式来探讨婚姻中关系,以帮助在围城里的人们建立信任,避免背叛与不忠。他将其称之为《爱的博弈》。

是的,是爱的博弈,而非婚姻的博弈。因此, 所有的探讨依然是因为我们怀着对另一半的爱而进行的。

这位与荣格和罗杰斯齐名的心理治疗师在华盛顿大学建立了一个爱情实验室,邀请一些夫妇来到其中通过观察日常对话和吵架的内容,分析其婚姻状况并作科学的评估。

“冲突讨论”是最常做的一种。通常,来到实验室中的夫妻会进行一次15分钟的分歧问题讨论,他们的面部表情,神态,肢体动作以及语言都被详细的观察纪录下来。

显而易见,冲突是由分歧而来,戈特曼认为,探讨分歧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信任标尺”。谁都不会否认,信任与忠诚是拥有幸福的婚姻的前提。那么博弈论究竟扮演了什么?

就在昨晚,我和我的先生为带孩子的分工而产生了冲突。我相信,大多数有婴儿的家庭都会遇到这样的状况,毫不夸张的说,这样的冲突有可能引发一场危机。如果用戈特曼的博弈论来阐述,大概是这样的:关于照料孩子有四种方法:均不参与、双方共同照料、一方照料另一方不参与。即便是非常相爱的夫妻,也会在某一个时刻都想采取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而忽视对方的利益。

如果以0-10分来评估的话:我不想让带孩子的事假他人之手,所以双方都不参与的选项对我而言只能得0分。但是,独自一人带孩子另一半不管不顾我也无法接受,所以该选项的可得4分,如果我先生独自带孩子,可得5分。(因为我内心还是默认爸爸带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双方都能共同照料孩子,我会给出满分。那么,对我而言,共同参与就是最好的选项。但我可以推测,我先生的评估恐怕与我完全不同,对他来说,我独自带孩子应该能得最高分。(因为他的确在一些方面不太擅长)。

网络上流行很多关于父亲带娃的段子漫画,看起来真是啼笑皆非。同样也有很多关于母亲带孩子的文章,总是一枚枚催泪弹令人心酸。所谓为母则刚大概也是被现实屈服。

面对这样的分歧,多数情况下,女人通过不断的抱怨来宣泄不满,男人或忍让或充耳不闻或不情不愿的承担部分任务。在《爱的博弈》的第一章节中,戈特曼巧妙的引入了“信任的标尺”。确实,我们无法像看待对手一样将另一半撂倒在谈判桌前。因为,即便如此,只要婚姻关系依然延续,冲突将永无止境,并逐渐成为消极的惯性。让另一半做出最大让步以获得自己的最大利益是行不通的,在婚姻里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觉悟。


当博弈论遇上婚姻里的冲突_第2张图片
所谓的信任,并不意味着会把对方的需要放在自己的之前——这不健康!

戈特曼认为:如果你不信任你的伴侣,就会改变对方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样,你的伴侣也希望改变你来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当你们缺乏信任时,就不会再考虑对方的利益了。是信任,难道不是我们一直以为的爱吗?

戈特曼重新定义了信任:“信任不是一种在两个人之间生长的模糊不清的品质。当双方愿意为乐对方的利益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时,信任就产生了。”

在博弈论中,伴侣做出共同承担家务的决定实现了“纳什均衡”。换言之,我和先生最终做出共同照料孩子的决定实现了我们关系里的收益最大。但与典型的博弈论不同的是,我们出于彼此的信任,即试图增加对方收益的情况下达到“纳什均衡”的,而不是仅仅考虑自己。

听过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新晋爸妈为了谁给孩子换尿布达成共识,小便的尿布归妈妈,大便的尿布归爸爸。这的确是非常典型的博弈的决定,而这决定的背后也蕴藏着对双方的信任,即我们希望自己的行为能给对方带来好的感受。

这里所谓的信任,并不意味着会把对方的需要放在自己的之前——这不健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博弈论遇上婚姻里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