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

姓名:谢也佳 学号:14020150084 电子工程学院 (第2篇)

转载自:钛媒体

【嵌牛导读】:历史学家的镜像;巫师中的学术派;科技公司的PR利器。

【嵌牛鼻子】:未来学和未来学家

【嵌牛提问】:未来学家在未来科技中,处于何种角色?

【嵌牛正文】:

未来学和未来学家的发展史

描述一位未来学家的工作模式,是为了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这个群体的特别之处。

或许这里有必要回溯一下未来学家这个群体是怎么来的。从而才能知道为什么未来学家不等于算命,而是货真价实的一个学术领域研究人员。

最早提出“未来主义”这个词,是在1842年英国的教会与神学界,主要针对的是基督教中的末世学说演化出的神学理论。接下来在20世纪20年代,未来主义作为现代派思潮中的一种思想与艺术流派,开始在意大利与俄国传播开来。这个流派的信仰者认为过去是如此的虚无,人们应该一切从未来出发构造今天。从而产生了大批未来主义诗歌、小说、学术论著以及艺术作品。

但这些都还不是我们所说的“未来学”。上世纪40年代,德国社会学家弗莱希泰姆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学的开山鼻祖。他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预测模型,认为只要预测准确了未来社会中的某些因素,就可以基本上判断出未来社会的走势和动向。这之后,未来学主要用社会学家们关注和掌控。

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一大批自然科学家开始加入未来学。让未来学的研究物从未来社会走向了科技、人口、环境在内的综合性未来研究。美国数学家赫尔默、地球村概念的提出者麦克卢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在未来学逐渐在学界站稳脚跟的同时,在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其商业化进程也很快开始。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兰德公司通过为美国军方预测未来战略和科技走势得享大名。从40年代到60年代,各种主打未来学、未来预测的商业咨询公司在美国崛起,从军事到政治,再到期货为代表的经济未来预测数不胜数。

未来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

进入互联网时代,未来学似乎又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广为人知的未来学家。比如《第三次浪潮》的作者阿尔文·托夫勒、《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蒂。这些人对未来技术与社会、商业的解读,直接影响了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发展。

当然了,伴随着一路建功立业,未来学和未来学家们同时也始终背负着“神棍”“作秀”“庞氏骗局”等指摘。就像Pablos Holman说的那样,只有被别人称谓未来学家的未来学家,从没有人管自己叫未来学家。

那么,发展到今天的未来学家们,主要都在忙什么呢?

今天,未来学家们的主要工作与争议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西海岸这片孕育未来学家的沃土。这个群体也始终伴随着种种争议。他们处在学术与商业间的边缘地带,向前一步是伟人、技术预言者、布道师、精神偶像,退后一步就是给公司算命的风水先生。

而从他们的工作上划分,也很难找到未来学家们统一的行动模式(这个行业要求了不能有两个一样的未来学家)。

但从大体工作模式上区分,还是可以将未来学家的工作划分成几个门类。

首先,从研究内容上划分,可以把这个群体分成广义未来学家和狭义未来学家两种。广义未来学家主要研究的是人口、社会、环境等大问题,更多的工作是预言与分析。而狭义的未来学家则更多是从未来的问题出发,帮助找寻解决方案。就像前面讲述的Pablos Holman,是通过发明来解决未来问题。此外还有环保行动、投资、技术研究等致力未来的工作模式。

另一种区分方式,是把未来学家区分成悲观派和乐观派两种。悲观派认为人类已经距离末日不远了,所以他们的工作是研究如何让人类更好的逃生,应对末日危机。而乐观派则认为人类的未来没什么问题,他们主要研究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希望帮助人类更快进入美好生活,并且积极与慈善事业相联系。

总而言之,未来学家们有很多种,而且大多数都比较忙,身兼数职。但想必会有人好奇,即使未来学家们再无私,也终归是要吃饭的。那么他们的收入从哪来呢?

这里就涉及一个标准的未来学家必须具备的两种核心商业能力。

能力一包括:期货研究、商业咨询、项目筹建,以及为大公司寻找投资项目与战略布局方向。事实上,很多未来学家在打造自己的研究室之外,都供职于各大科技公司。谷歌、微软、英特尔都有自己的未来学家团队,国内的互联网巨头如今也在效仿。

能力二当然也很重要,其包括:写畅销书、世界巡回演讲、获得资助。其实很多时候这才是未来学家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在了解未来学家们的工作模式之后。我们需要清楚的是,今天在讨论前瞻性技术和商业变革时,需要倾听来自未来学家的声音吗?

答案近乎是肯定的,未来学和未来学家的研究与创造,已经很多次被实践证明了有效性。但就今天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如何剔除未来学家天生带有的忽悠特质是一件十分要紧的事。其中有三点最应该注意:

1.抱有合理的投资心理和风险意识,警惕未来学家有意或者无意为骗局服务。千万别被一大堆头衔和无比美好的PPT带走了钱包。

2.建立学术话语与未来学家的沟通机制。种种原因下,中国是不太可能产生未来学家的。但主流学术界与科研界应该保持对欧美未来学家的检视,保持沟通上的流畅。毕竟学术是检验未来猜想的根基。

3.破除对未来学的吹捧和盲目鄙夷。未来学有各种分支,未来学家也是五花八门。其中金玉伴泥沙是必然现象。盲目吹捧和一听未来俩字就翻白眼,可能都不是理性的方式。

关于未来,我们还所知甚少。不如先不要给出答案,大胆的跑过去。在你自己的未来里,没有比你更好的未来学家。

作者:脑极体

链接:http://www.tmtpost.com/2900112.html

來源:脑极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未来学家,到底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