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丰盈心态养孩子》

听讲座

周六,我去晨光书店参加蒋佩蓉老师的《丰盈心态养孩子》新书发布会。佩蓉老师按照举办方提供的问题,讲了一个小时左右,又给听众20分钟时间提问。讲座内容是家长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中国父母为什么这么累;名校情结;全职妈妈&在职妈妈……佩蓉老师讲的很好,尤其回答提问环节,可以看出家长的焦虑和佩蓉老师的谦卑和智慧。

读《丰盈心态养孩子》_第1张图片
佩蓉老师新书发布会

签名环节我没有参加,买了书直接回家,我有点迫不及待地想读这本书。回到家,老公和雨娃都问我讲了什么,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话匣子,我很激动地讲了很多刚刚听到却还没得及消化的信息,开始雨娃很感兴趣,老公也听的挺认真……不过我除了讲听到的信息,也提出很多我们管孩子方面的问题,他们越听越慌张,似乎感受到了矛头在不知不觉中转向了他们,老公悄悄溜掉,再回来是催我们“时间不早了,赶紧睡觉吧!”雨娃也说:“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接下来我们家就有改变了”,我被他给逗笑了,又很正经地对雨娃说,“你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吗?”雨娃惶恐地点点头,“那好,凡是我们身上的问题,我们就要改变好不好?”雨娃苦着脸,“妈妈,我不想变”,然后一副醒悟过来的样子直视我,严肃地说,“我的妈妈在哪里?快把我的妈妈还给我!”我想了想,跟雨娃笑成一团。

简介和特点
读《丰盈心态养孩子》_第2张图片
新书封面

当晚我翻看了目录,不舍得地放下书,第二天才有空读起来。佩蓉老师做过很多学生方面的事工,养育了三个健康优秀的孩子,全家在中国和美国都曾长期居住过,对中西方文化有比较深刻的体验,也有很多观察、探索和实践,对我来说,这些信息正是我需要的。当下国内的公立教育饱受逅病,国外的教育越来越受吹捧,有很多孩子选择出国却有很多不适,到底要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

书的开头就吸引了我,是佩蓉老师大儿子来自MIT的家书,他对爸爸妈妈真挚地表达感谢,因为他们,他才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在想,以后等我儿子上了大学,除了想念妈妈饭菜的味道,家里的温暖,会怎样看待他在家所受的教育、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榜样?而这些是否可以让他坦然无惧地面对外面的世界?

之前我看过佩蓉老师写的一些书,也有她的微信公众号,经常读她的文章,她会通过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来讲事情,字数不多,很亲切,也很有启发,但这本书有些不同,信息量大,有理论基础,有研究案例,有生活中的实例,也有自家孩子的亲身经历。还有个特点,尽管书中很多原则来自基督教信仰,支持和给予佩蓉老师全家力量的也同样来自信仰,但她用非基督徒也可以读懂的语言去写,为了让更多人得到帮助。新书发布会就有非基督徒来听她的讲座,并被基督教信仰所吸引。佩蓉老师说,“我用尽一生去传福音,不得已才用语言”(大概含义,非原话),她解释为,她不想强迫别人去相信天主,这有时会吓走那些需要福音的人,她希望首先用行为做美好的见证,卓越之后当别人问起为什么会如此不同时,她可以告诉别人,因为她的信仰。在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甚至不敢说自己是基督徒,害怕辱没了主的名。

感受和心得

第一,差距和沮丧。我和老公每天为儿子吃菜洗手或者睡觉基本生活问题倾注了大部分精力,希望孩子努力学习长大有份好工作,有个好妻子,幸福安康。但这只是结果,中间需要培养的能力我们做的不够。

佩蓉老师讲座中提到人的四商:智商,情商,品商,逆商。我们比较注重培养雨娃的品商,也以为雨娃情商挺高,智商也不低。其实,情商包括的内容比我们关注的更多,逆商更是我们的弱项,我们就是所谓的“直升机父母”,孩子面对困难时第一时间帮助解决。我有点焦虑,雨娃已经12岁了,还像小孩子一样被照顾,我们把这当成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也愿意为他服务,却可能阻碍了他的成长,忽视了他独自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12岁已经进入青春期,这就意味着孩子从原本依赖家长的儿童迅速发育,并成长为独立的成年人,这个过程少不了挣扎和痛苦。如果继续保姆式的养育,不仅不能帮助他度过人生这个重要阶段,甚至沟通都将出现问题。当他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失去帮助的他可能会手忙脚乱,困难重重……

佩蓉老师研究了很多孩子的特点和每个年龄段的需求及需要培养的能力,如何引导孩子在有益的事情上寻找兴趣并根据精力取舍,如何战胜自身的弱点成为优势,如何规划人生,发现使命,找到激情,成就有意义的人生……我看到了差距。

佩蓉老师有个优秀的丈夫,自己也非常能干,他们的原生家庭有很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是MIT的高材生,他们更善于思考和学习,他们也有更好的资源以及丰富的经历,而且,有些人在管教孩子方面就是更有智慧,虽然我们愿意学习,也愿意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吗?我们自身的问题都还在焦头烂额,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吗?我有点沮丧。

第二,启发和尝试。继续读下去,我看到了很多实例,佩蓉老师在养育三个孩子的过程中也有过很多挣扎,她多年事业上的能力和经验也无法帮助她成为一个成功的妈妈,还是倚靠改变,学习,思考,实践来成长,这让我颇受安慰。我们是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但是,只要有正确的路,一点点朝那个目标努力总是有改善吧?

1.自理能力。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都比较喜欢雨娃,说他善良温和宽容上进,但,自理能力差。我承认,雨娃也承认,为什么一直没有改善呢?开始是没当回事,而且前些年家里有个能干的老人照顾,甚至我们的生活都处在被照顾的状态,小孩子更是不需要做什么。后来老人回去,我们才开始“独立”,老公也才开始分担家务,但照顾雨娃习惯性地成为我们生活的重点。直到我身体越来越差,我希望他们更多参与做家务。老公倒是越来越勤快,雨娃服务家人的意识不强,以前不用做现在却要做的雨娃会问,“为什么让我做?”我解释一番,比如家是大家的,需要各自承担责任,雨娃懂了,但很多事情做不好,因为没有训练过。试过几次,不仅质量不高,督促起来比自己做还累,我甚至开始相信这对他来说真的很难。尤其今年他换了学校,压力大,我希望他有更多时间来休息或娱乐。这事儿就这么耽搁下来。最近,我越发认识到不能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这不仅不利于他独立,我也担心他未来的妻子会为此抱怨他,所以,“变法”来了。

我给雨娃提出一系列要求:每天早上叠被子,收睡衣,上学自己掌控时间,放学回家自己开门(之前我经常睡觉过程中被他敲醒),挂好外衣,洗饭盒,自己安排时间弹琴40分钟。做手工后把所有材料收回收纳箱,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离开房门关灯,换下来的衣服归类放入洗衣机或者挂起来第二天穿,晚上自己铺床,在21:30前睡觉。给小狗刷饭盆和水盆,浇花,给加湿器加水……家人需要帮忙时给予帮助。在别人看来这都是最基本的,在我家却才开始学习去做。而之前,雨娃所到之处经常一片狼藉,我总要单独花出时间去收拾。作为奖惩,一个月内,20天以上做到以上要求,每月给10元零花钱,一个月后奖励大餐,否则扣掉零花钱,没有大餐。

我知道自理能力需要一段时间训练才行,却发现雨娃的适应速度远超过我的预期。一天早上,我看到雨娃起床,叮嘱一句:用最快速度叠好被子,雨娃说,“这简单”!然后很有条理地挂好睡衣,整理床铺,动作麻利,尽管被子没有棱角,但那些并不重要。

2.读书能力。我这里主要指课外阅读,包括浅层阅读和深度阅读,比如需要静下心来读某些书,不仅为了娱乐,读起来不算轻松,但可以吸收有用信息,它们给你提供指导,触及你的内心,甚至影响你的一生。阅读习惯和深度阅读能力都需要培养,而量的积累是前提。

我一直知道读书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我上班时每年读书很少,可能一年两三本。现在全职在家,为了打发时间,强迫自己读书而不是无所事事地刷手机和追剧。为了在家里推广阅读,甚至定下“每天30分钟读书,达不到罚款”的规矩,效果还不错,遗憾的是,30分钟的读书时间结束后,三个人赶紧离开沙发,去做自己更喜欢的事情,明显当成了任务。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加,我发现雨娃在读完他特别喜欢的科学漫画书之后,也津津有味地翻看DK儿童百科,里面不再有搞笑情节,而是比较生动的图文,我和老公也常读一些信仰或教育方面的书。但是,现在我仍觉得在雨娃放学后的时间里,他安静下来读书并沉入其中的时间太少,需要改变。

在蒋佩蓉老师的书中,她说三个孩子在纽约读小学时,学校为了鼓励孩子们广泛阅读,将书籍分为三级(低中高),每读完一本可累计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对应不同的礼物,级别越高分值越高,礼物也更好,孩子们为了得到心仪的礼物努力读书,最后不仅得到喜欢的礼物,同时挑战了阅读难度,收获了自主读书并获得乐趣的好习惯。我觉得这个办法很好,避免了为了完成读书时间读低于自己阅读水平的书,可以激励孩子读有一定难度的书,提高深度阅读能力。所以,我跟雨娃商量,既然现在他在学校的时间相对宽裕,有时他完成作业后还有空闲时间,我建议他从家里带去一本书,家里的书也分不同级别,他最喜欢的科学漫画书属于低等级,可以读,但是没有加分,而大部分我们给他买的比较好的读物属于中等级,因为只有雨娃一个人,购买礼物让他选还不如直接金钱奖励,让他自由买需要的礼物(一旦习惯养成,金钱奖励取消)。每本书代表2元钱,作为奖励,高等级的书包括名著和英文读本,每本书读完可得到5元钱。雨娃答应了,现在我已经把一本林格伦的书放入他的书包,但愿这个办法可以养成雨娃受益终生的读书习惯。

3.运动能力。佩蓉老师的书中提到三个孩子培养了多种兴趣,到后来在精力有限的情况还要取舍。现在雨娃还有一项缺乏,那就是运动量太少。因为学校条件限制,没有办法进行体育锻炼,放学后也没有人陪他运动,所以雨娃明显长胖了些,我和爸爸都有点着急,甚至觉得运动比考试成绩还重要,却只能在周末抽出时间打乒乓球或游泳玩蹦蹦床,还是不够。前段时间我们一家会出去遛狗,雨娃不喜欢散步,觉得无聊,所以每次出去都要费些口舌。后来我们提出去投篮,雨娃还挺愿意,所以我们三个人又开始每天到楼下的篮球场,雨娃和爸爸投篮,我带着小狗在球场散步,最后离开前我再和雨娃投篮比赛,再延长一些运动时间,每天大概三四十分钟。即使现在进入冬天,外面运动的人特别少,但我们这个习惯想坚持下去。

4.情商和逆商。培养好的日常习惯相对容易,情商和逆商的培养我却没了头绪。雨娃在做不喜欢的事情时经常会闹情绪。比如,弹琴,遇到比较难的曲子,他有时还没试就发现很难,不想去做,心里又因为没有做不踏实,到不得不做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牢骚,一副被逼无奈生无可恋的模样,情绪很差,搞得我和老公倒像是造成他悲惨境地的罪魁祸首,当然,最终我们一番鼓励后还是完成了,事实证明也没那么难,我们都恢复和谐,但下次还是会如此。我曾想,他可能只是在抱怨而已,他实在不想学我们也愿意尊重他的意见把这些课停掉,他其实不想停……我和老公决定再遇到这种情况表示我们的同情和接纳就行了,孩子说出来不开心总比不说好吧!却发现问题还在那里。他觉得这些事就是我们造成的,有了情绪我们有责任陪他一起承受。这好像不太对劲儿,他还是缺乏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时间久了由撒娇已经变成了抱怨和发泄,以致夸大自己的情绪。

一天早上,我们赖床聊天,我提醒雨娃昨天的饭盒没洗,雨娃说忘了,然后想想说,“妈妈,你们把我弄得太忙碌了,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让他数一下有哪些事,他数算过程中,那种抱怨情绪又来了。我觉得不能再安抚了,很严肃地开始责备他,告诉他,以后该他做的事情不做不再罚钱,而是每天打板子,自己每天该做的事情不可以边抱怨边做,也不可以带着情绪。雨娃一直没吭声,最后起身离开。我起来做早饭,看到雨娃把被子叠了,正在读我给他放到书包里的书,很安静,没有情绪。上午他还要去上两个半小时的音乐课,走之前我和他拥抱,告诉他妈妈爱他,他没有拒绝也没有太多热情。尽管我早上很严厉,但心里却没有歉疚,我确信他没有受伤。这好像也验证了佩蓉老师提到的“期望值”效应,我们一直把雨娃看成小孩子去哄,他也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不愿长大,其实,应该长大了。

佩蓉老师说逆商不需要专门人为设置困难,而是需要在生活中来培养,更需要家长抓住每个机会做榜样,言传身教。我们可能做的不好,遇到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很多抱怨,对人不乏论断,对生活中的不公平也很多牢骚,如果没有孩子,我们会很懒惰不去改变,但为了孩子将来更加坚强和乐观,我们的确需要改变,这样才可以为孩子做榜样,就像我所欣赏的人那样,我希望雨娃是那种在困难面前坚定勇敢乐观的男子汉。

5.服务他人。佩蓉老师讲了一个二战时集中营里的故事,一批新来的犹太人被要求把一堆石头搬到另一个地方,这让他们枯燥的生活有了点事情做,当第二天被要求再把石头搬回原地时,很多人都哭了,这种无意义的生活让很多人更快走向死亡。所以,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有意义而不是“搬石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如今过多的打发时间方式,很容易让我们的孩子把大把时间消耗在无益肤浅的消遣上,到头来却从未体验过深刻的快乐,更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我们希望雨娃有广泛的兴趣,把时间投到给他带来价值感的事情中,也希望他的人生过得有意义,成为他人的祝福。我希望可以让雨娃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由教会或者学校社区组织,探访老人院孤儿院福利院,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在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很有意思,佩蓉老师的书中列了一个表格。

读《丰盈心态养孩子》_第3张图片
慈善机构及联系方式

佩蓉老师专门提到,做慈善要匿名,不能为了显示自己的善良去做事,更不是为了让自己的简历更加光鲜,而是心存爱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回报自己白白得来的恩典。我不知道我们会做的怎么样,但这是我们的计划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第三,平凡和优秀。书还没读完,我学到了很多,想到了很多,很庆幸买了这本书,我还把这书推荐给容易焦虑的我的同事,希望他和我一样有收获。

佩蓉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到,我们的妈妈们太爱学习了,把自己的脑子填满信息,有时把自己搞得很辛苦,甚至没有时间去实践,效果反而不好。她开玩笑说,建议我们少看书,我想她的意思应该是我们应该像孩子一样,留出些空闲让自己有思考的时间,不仅懂得应该怎样做,还要去实践,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路,才能内化成你的想法对自己有益处。

佩蓉老师讲到优秀,其实并非只有未来的CEO才是优秀,一个快乐的清洁工,当她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服务别人的时候也是优秀,问题在于他是否过的自由、满足、有意义,这是佩蓉老师与很多书籍倡导的成功论最大的不同。

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庭情况也不同,别人家的孩子再优秀,我也不能完全效仿,主要要看孩子的特质,否则孩子大人都辛苦。比如,佩蓉老师家老大很自信,善于交际并在人群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老二相对内敛和沉默,佩蓉老师给他的建议是,沉默的他反而有机会去发现别人的需要并提供帮助。我很认同,雨娃的特质可能不太容易在人前出头,但他比较感性,也容易看到别人的需要,这也是他的优势。

佩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面对压力有两种人,一种属于战士型,一种属于担忧型,前者会激发他的斗志,超常发挥,后者会显得忧虑紧张,但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把压力变为优势。雨娃遇到事情经常会紧张,甚至在我看来没必要紧张的事情都会担心,我常劝他没必要紧张却对他没帮助,现在我明白了,接纳自己的紧张,让自己更加全神贯注,这反而会让结果变得更好。实际情况是,雨娃每次紧张后,他的成绩也会超过预期,似乎之前的紧张是他在降低自己和我们对结果的期望值而已(比如他的两次英皇考试)。

佩蓉老师培养孩子情商和逆商除了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之外,他允许并尊重孩子为未来做规划,选择可以让自己人生有意义并激情付出的方向,哪怕不会带来高薪和名利,只要是认真思考后作出的选择。

我们也希望雨娃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但是,我们也做好了他可能就是一个平凡的孩子的准备,我也愿意看到他虽平凡但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虽不一定高薪但精神富足,去享受生活中的自由和平淡,家庭幸福,儿女绕膝……

人需要批判性思维,这也是佩蓉老师的观点,我也在提醒自己,不能先入为主地全盘接受书中的观点,况且客观条件也有很大不同。比如,关于游戏,目前我们不能让雨娃把游戏作为消遣,即使有些游戏无害,但雨娃抵抗力不够,更深层次的兴趣和爱好还没完全培养起来,周围环境影响也不好,所以很容易被游戏捆绑,相比之下,远离游戏不会给雨娃造成任何损害,反而让他有更多时间去做有益的事情。

教养孩子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情

差距还是有,我和老公都愿意为了儿子健康成长付出时间和精力,雨娃也愿意变得更好,我们会一点点努力。

我是一个很容易摩拳擦掌的人,尤其在家庭“变革”方面,不知道我这些“丰盈”的想法可以落实到什么程度,但我很确信,教养孩子是一件极有价值的事,做一个合格的妈妈特别不简单,即使我们愿意付上真诚、耐心、爱、接纳、陪伴,也有可能不得章法而效果不好,需要继续努力。

我忽然觉得不得已回家做全职妈妈有了价值,想起了那句话——苦难也会带来祝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丰盈心态养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