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无用

1

前两天,很久没有联系的一个高中同学给我微信上发来一道解析几何的数学高考题。题目看样子并不难,但是在我拿出草稿纸准备开始计算的时候,却发现完全找不准题目的切入点。

为什么很久没有联系的高中同学会来问我数学题?因为我高中数学基本每次都可以考满分,因为我现在还是一位理科老师。高中毕业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当年再熟悉不过的解析几何题目现在却无从下手。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2

反观高中三年,面对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所有的老师都在强调理解的去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当时,我们也确实听老师的话,试图去理解着记忆。但是为什么那些被我们理解着记住的知识点到今天所剩无几了呢?古诗词你还能完整的背诵几首?短语的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结构你还能记起几条?DNA中核糖的匹配原则你还是否记得清清楚楚?还有化学反应方程式,固定函数的导数,弹性碰撞的速度解?不知道你还能记得多少?

当时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理解的“很透彻”,每一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都练习了无数次。为什么现在却什么都不记得了?或者是所剩的只有很少了。甚至不乏很多大学生在上了大学之后转发“高三可能是你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了,可以背古诗词,可以用牛顿定律……”配上高中各科重要知识点的图片。

3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把这些知识点理解的足够通透,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吗?显然是不会的。我们表面上是理解了那些知识点,但是理解的途径无外乎老师课堂中生硬的案例,有多少是自己的认识呢?少之又少。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更不知道如何去理解。

在这个知识焦虑的年代中,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书比比皆是。但是你真的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对你思维方式有所提升的干货吗?事实证明真的可以。比如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利用理科思维中较为重要的逻辑推理思维去处理一件事;比如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你如何像一个经济学家一样试图去理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就在想是否有一天也可以写一本书,《用物理的思维方式生活》。

4

对于一个学科,学科知识当然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真正关乎这个学科发展的根基。但是对于非专业人士,专业知识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否。对于这一问题的认知就要追溯到大二的普通物理课了。

作为物理专业的学生,普通物理是重中之重,这门课可谓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但是鉴于师范专业的原因,很多学生在其中的投入却很少。所以在学电磁波部分的时候,李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不需要你们掌握多少知识,但是我希望你们可以学会在电磁波学科中的思维方法。”确实,在期末考试中,李老师也是将他的理念贯穿其中。但是,当时年少的我们,似乎远远不能理解李老师的良苦用心。到现在,有所觉悟的时候,却已经错失了最好的资源。

5

“道理我们都懂,但就是过不好这一生。”我们如果只是有了无穷的思维方式,其实你也不会在你的日常生活有所获益。你所拥有的无非就是在看到一个现象时如果可以用你所有的思维方式加以解释时,发出的仅有的惊叹而已。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赵周的《这样读书就够了》给出了答案,他在书中所提出的拆书工具——便签法,其实在此同样适用。你不仅仅要懂得这些道理,你还要从这些道理中有所体悟,就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样,让这些思维,这些道理全都可以是有你自己特色的思维和道理。除了让自己思维和道理加上你的标签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将这些思维道理真正的融入到你的生活之中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