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数字科技可以赋能消费金融?
当前,科技驱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在对人类经济社会形态与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的加速应用,为新经济快速崛起、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设施与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场景受阻,倒逼消费金融相关公司转型升级,数字科技赋能作用进一步凸显,行业逐步走向智能化发展。具体来看:
首先,数据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2020年4月9日,党中央、国务院公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说明数据已成为事实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预见,在数据收集、存储、分享、共享基础上衍生的数字科技,必将由此迸发更可观的市场前景,在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积极角色。消费金融是连接金融服务与实体产业的重要纽带,具有广泛用户基础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厚沉淀,更有潜力成为数字科技落地实践、激发价值贡献的先导领域,发挥数据信息的最大效用。
其次,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加快落地,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目前,数字科技渗透至工业、电信、交通、金融、政务、医疗等行业领域,嵌入研发、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节点,推动传统产业全链条加速数字化转型。金融行业数据积累多、数据存储大、数据流转快,具有发展数字科技的天然有利条件。其中,消费金融广泛连接各类生产生活场景,全面覆盖金融机构从资产端、支付端到资金端的完整业务流程,有望成为数字科技深化技术赋能、提升行业整体效率的理想切入点。
再次,消费金融行业规范发展需要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近年来,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催生出多主体共同参与、多产品形态并存的消费金融市场。不可否认,部分机构在合作展业过程中,存在用户准入混乱、产品定价过高、数据的获取和使用不规范、资产质量持续恶化及暴力催收等种种乱象,成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重大痼疾。在发挥消费金融对稳定消费、提振经济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促动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基于各自资源禀赋,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共生,共建市场运行良好生态,亦成为数字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行业的重要命题。
数字科技如何赋能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的短“危”长“机”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技术不断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消费金融领域,数字科技不断加大赋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及其他服务机构,促成金融产品与开放场景、海量数据深度融合,在提升服务效率、防范金融风险等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与有益实践,解决了风险识别与定价、提升效率、场景体验等问题。“后疫情时代”,随着技术的实践深入,赋能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第一,数字科技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精准获客。近年来,特别是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用户消费行为、金融行为线上化迁移趋势不断加剧,加大线上场景用户获取和转化,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机构自身难以突破的重大短板,这也为数字科技企业输出线上场景、流量和数字化获客能力提供了可为方向。
数字科技可以精准圈定目标人群,从用户消费支付、公共服务、地理位置及社交关系数据中形成完整用户画像,挖掘不同层级的优质潜力用户,并通过数据模型推荐,布达营销线索,促动用户转化、活跃、黏性和价值提升。数字科技还可以快速捕捉获客商机,在用户出现账户异动、主动联络、内容浏览或其他行为轨迹变化时挖掘场景化服务需求,实现多渠道联动营销,并在营销、触达过程中通过优化流程设计,减少节点漏损,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数字科技能够助力金融机构精细化运营。近年来,线上流量竞争日益激烈,精细化运营成为各类经营主体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消费金融目标人群中年轻、小白用户比重较大,对价格和利率更为敏感,用户体验需求也更加多元,这为数字科技企业输出运营能力、改善运营效用提供了迫切的现实需要。
数字科技可以将单项业务不准入、但实质风险可控的用户分流至其他产品线,显著提升流量复用、降低用户流失;可以整合开放生态权益资源,帮助金融机构搭建会员、积分体系,促动用户持续成长;可以推出在语调、用词甚至呼吸状态上高度仿真的智能客服,在压降人工成本的同时,维持高质量用户体验;可以在后台机房维护中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提升运维质量和效率。
第三,数字科技还能够助力金融机构实时风控。与公司信贷相比,消费信贷面向广大个人客户,笔数多、金额小、用款更灵活,对精准风控提出更高要求。在消金业务线上化迁移过程中,批量性系统攻击和远程行为欺诈风险高发,这为数字科技企业深度介入场景化、全流程的实时风控创建了“用武之地”。
数字科技可以采用生物识别和OCR机器学习技术,在简化身份认证、优化用户体验的同时,拦截黑产设备、可疑号段和高危地域,降低伪冒、欺诈风险;可以接入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社保、公积金等公共服务系统,判定多头、过度授信,并通过分析用户消费金额、频次、品类偏好及行为记录,更好地确认交易真实性,降低信用风险;可以实现身份信息在线采集、实时识别和地理位置等实时监控,降低贷前调查、贷后管理等环节的操作和合规风险。
数字科技赋能消费金融前景如何?
消费金融的短“危”长“机”
未来几年将是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大规模部署期,数字科技将继续加速产业融合,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新优势、打造新动能。具体到金融行业、特别是消费金融领域,可以预见数字科技的赋能前景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数字科技前沿技术加速落地,助力消费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数字化发展已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用科技重塑金融行业业务发展模式也已经达成共识。未来随着数字科技技术发展成熟,金融数字化步伐也将跃进。比如,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还可以防范金融风险、实现智能风控;金融行业可利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更有效地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风险,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金融行业也是5G的重要应用方向。在5G时代,原本需固定带宽支撑的应用可通过无线通讯实现,从而进一步提升外部场景的输出效率,促动数字科技的远程精准输出和实时精细支持,营造便捷高效的开放生态。借助大量小型传感器、监控器、计算器及实时定位系统,将可加深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有助于拓展随时随地的场景化支付、远程产品销售及业务办理,助力金融机构的降本增效。金融机构拥有广大的存量用户基础和传统渠道优势,很多此前难以采集、存储和充分挖掘的用户声纹、影像、浏览痕迹、行为轨迹、关系图谱等数据,将在数据传输效率的“指数级提升”过程中,逐步具备结构化处理的技术能力与应用价值。数字科技公司可以在分布式架构、加密脱敏处理等技术支撑下,赋能金融机构进一步打通底层数据,使数据分析在消费金融营销、审批、贷后管理等业务决策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新基建启动为消费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市场机遇。应当看到,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这既表现在疫情期间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助力“全民战疫”与生产生活的有序恢复、刺激消费新需求和创新实践,也表现在疫情后数字科技助力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推动数字新零售、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从长期看,数字科技驱动的新基建建设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比如,作为新基建的关键因素,大数据在赋能消费金融的发挥空间还很大。2020年我国大数据市场交易规模将达545亿,已成为推动大数据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消费金融是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对新基建和新消费过程中的数据积累、数据挖掘高度敏感,可以在建设公共数据信息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打破“数据孤岛”的过程中充分受益。
第三,“后疫情时期”居民消费复苏升级,为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机遇。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同比增长8%,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已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尽管在疫情当中,消费金融行业在前端获客、中台运营、后台风控等不同维度不可避免地遭受短期冲击,但居民消费行为的线上化迁移进一步加速,有利于挖掘新的、更场景化的消费金融业务机会。线上消费新业态快速崛起,特别是在线医疗、教育、泛娱乐等用户群体大为拓展,均为消金业务拓展外部场景、延伸服务半径、探索收入变现提供更多路径。
稳经济就要稳消费,可以考虑将“消费券”的派发作为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选项之一,而二季度正是投放消费券、配合复工复产的最佳时间窗口。当然,消费券的推出应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应忽视对实施细节的考量,尤其需要关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和特定人群的消费需求,鼓励对在疫情期间被压抑、隐藏的实物消费需求的重新挖掘和激活。在落地过程中,需要合理设定消费券的发放时间和使用期限、在发放范围和种类设计上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发放金额和资金来源,运用财政手段对重点地区给予倾斜支持。消费券需要定向投向消费领域,带动汽车、家电等大额消费和关联实体产业尽快复兴,这也为数字科技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精准识别资金需求、监控资金流向、做好资金管理和探索消费金融产品转化路径指明了方向。
数字科技已经成为抗疫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其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特别是推动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将成为促进经济回升和反弹的关键引擎。消费金融行业在本次新冠疫情冲击之下,既有短期之“危”,又有长期之“机”,亟需数字科技企业凝聚核心优势,在广度上以客户为中心、延展多元服务场景,在深度上以数字化为主轴做好能力输出,在开放生态整合共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赋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