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工程师在美国-从微软高管离职说起

前段时间,微软高管沈向洋宣布将要离职工作20多年的微软的消息又掀起了波澜。有文章说得似乎有些悲情,说这是最后一个在微软的华人高管离开了微软。印象中的确经常看到新闻说起微软华裔高管离职或者微软前高管相关的事情。翻阅了一下记录,笔者发现先后从微软离职的有名的华人至少有如下几位:

 

  1. 李开复,2005离职微软,先后担任微软中国研究院负责人和微软全球副总裁。离职后先后担任谷歌中国总裁和创办“创新工场“投资机构。
  2. 张宏江,2011年离职微软,微软中国的元老级高管,离职后曾任职金山软件CEO,后退休从事投资人工作。
  3. 张亚勤,2014年离职微软,这位12岁便进入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天才,离职后加入百度,任职总裁。2019年宣布从百度退休开启人生3.0。
  4. 陆奇,2016年离职微软,在微软期间担任在线业务总裁,直接向微软CEO汇报。离职后就职百度并担任集团总裁和首席运营官。2018年陆奇离职百度,转为投资人角色。
  5. 沈向洋,预计2020年离职微软,在微软期间任职执行副总裁,级别和陆奇一样。这个级别位置华人只有他和陆奇两位出现过。

 

目前似乎没有关于沈向洋离职后打算的报道,但是依据之前离职微软高管工作轨迹来说,沈博士极大可能也会加盟一家中国明星企业或者从事投资人工作。

 

 

一方面类似上述明星华人高管在出走,另一方面我们却发现同样作为亚太裔的印度移民却在美国,尤其在以硅谷为代表的科技工程界大放异彩。有2015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500强企业的CEO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印度裔,达到10位。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微软和谷歌CEO都是印度裔美国人。除了香港和台湾地区各有一位外,中国大陆无一人上榜。同时,这些印度裔CEO多是来自印度的第一代移民,即他们在印度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华人高管大多是二代以后移民。

 

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数字已经引发过无数的讨论,大致有两种倾向的观点:

  1. 第一个观点是,在美印度人全面接管科技企业,而众多的华人工程师移民变成打工者。
  2. 另一个观点比较乐观,华人高管的出走正是因为中国正在建立自己的硅谷。反观印度,印度人才流失到美国,而印度市场被中国企业占领。

 

上述两种看法都有些道理,也都符合一些实际情况。但抛开上述的明星高管不论,我们其实更应该关心绝大多数的华人工程师在美国的职场又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状况。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一个大方面的数据,看看美国华人工程师这样一个群体在美国移民人口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据2017年美国统计数据,在美国的外国出生人口接近4500万,占美国总人口14%左右。其中墨西哥移民最多,达到1100多万,占整个美国移民总数25%。其次是来自中国的290万移民(6%), 来自印度的260万人(%5),和来自菲律宾的约200万人(4%)。

 

 

华人移民人口在亚太裔中排名第一,但是印度移民人口数量非常接近,并且增长率超过华人移民。根据统计数据,2010到2017年间,印度移民增长率为47%,增加人数83万。而中国移民人数增长率为31%,增加人数67万人。可以预见,美国印度裔人口将很快超过华裔人口。

 

那么华裔人口工作情况如何呢?据统计,大陆移民在美国从事比例最高的职业是服务业(比如餐饮业),大概占比40%。其次有超过30%的移民从事管理,商业和金融行业。另外,超过20%的移民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就业。

 

 

可以说这过去几十年间远赴美国留学的大陆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就在这从事科学和工程领域工作的人口中。他们正是我们说的华人工程师群体,一个在美国科技公司为事业奋斗的群体。华人工程师群体和来自印度的工程师群体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有着同为亚裔人口相似的理工科背景,同样拥有巨大的社会群体和国家为后盾,中印两国的工程师难免在工作中形成某种竞争的关系。但是如同前面提到的明星高管数量分析一样,中国工程师群体面临的现实是:不断增加的印度裔管理阶层和越来越多的印度裔工程师数量。

 

 

我们把目光收回到华人工程师的个人感受中来。几乎和笔者交流过的华人工程师都有类似的体验。无论是在高校等研究机构还是在企业工业界,如果工作中领导是美国本土白人,工作氛围一般符合典型的西方工作风格,工作比较顺心。如果工作中领导同为大陆移民,那么既有同为中国人的亲切,也偶尔有“压榨”同胞的抱怨。如果工作领导为印度人,那么意味着工作同事也以印度人居多,实际工作难免有付出比得到多的种种不如意。据报道,美国硅谷1/3的工程师为印度人,硅谷企业中的高级管理层超15%为印度人。相信华人比例应该是小于这个数目的。

 

 

近年来华人工程师也在不断讨论和反省这种现象。通常的结论是,印度人更加抱团和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优势更加能融入美国本土文化。第一个是抱团,虽然印度人本土教派众多,但是在美国作为一个群体,基本上他们对待同胞的面视,工作成绩等主要体现出的是能帮就帮的态度。第二个是语言和文化优势。印度官方语言为英文,因此即使他们的英文发音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理解难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语言流利的自信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华人虽然也抱团,但是更多抱的是小团。基本上都在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圈子中不断寻找自己最舒服的那个位置。先看是不是老乡,再看是不是校友,是本科校友还是博士校友等不一而足。语言上来说,虽然少数人语言能力出众,但是大多数人出了工作圈子,很难在语言和文化上去融入美国本土的一些元素。

 

除了上述的原因,也还有其他的原因。笔者经常跟朋友开玩笑说,在美国的印度人之所以混得好,是因为他们作为印度少数的精英分子或者活跃分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尖儿)进入美国。他们无论在语言还是文化上(比如习惯于辩论)都更加擅长,能够和白人领导们打成一片。中国其实并不缺少这种人才,只是他们大多数已经在国内本土职场如鱼得水,来美国企业工作的反而不多。出国工作的反而是和国内许多人一样勤勤恳恳工作尤其热爱学习的书呆子居多。印度整体经济相比中国经济差别较大,这就造成了非常多的印度优秀人才都以去美国或者英国为最终目的。大家看过宝莱坞的一些电影也应该能体会这样的文化。这就使得很多善于领导群众,善于团结群众的人才在美国公司相当活跃。相反,中国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和近年来越来越发达的经济,离开祖国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其实从来不是一个主要的选项。今年留学生回国比例也是非常高的。出国工作的部分华人其实都是一开始以读书深造为主要目的,而后由于各种原因留在美国工作。他们本质上是偏向研究的“书呆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华人是以自己的劣势去挑战美国印度人的优势,当然主要是社交能力上面的。善于领导和团结群众的印度人自然成为公司的领导层,更多管理着埋头苦干的中国人。当然,这并不是否定印度人的工作能力,相反很多印度工程师都极其优秀,而且善于锋芒外露,把这种能力充分展现出来。

 

笔者去过很多印度朋友在美国的婚礼和类似的庆祝场面,令人最吃惊的是他们统一的传统服装,色彩鲜艳,相当有民族特色。喧闹的音乐和极具传统的仪式过程,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偶尔有美国白人出席,他们也会乐意用印度服饰打扮自己。这是印度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和名族自豪感也激励了他们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这些都是美国华人甚至是所有中国人可以深思和学习的。

 

文章开始提到微软高管这种华人工程师中天之骄子的离开,绝对体现了祖国的强盛,让海外华人欢欣不已。其实不只是华人明星归国效力,很多美国企业的华人中高层也加入归国的洪流,或创业或任职国内企业高管。但是,客观上来说,华人领导层的回流,的确使得更多的中低层华裔员工失去了工作中的导师和”保护伞“。

 

随着美国移民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移民人口比例无疑会越来越大,而亚太裔移民占比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占据所有移民的1/3以上。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在美的华裔族群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弃进一步融入美国多元化社会的努力。在美国职场的华人工程师们,或许今天面临一个选择: 是回国效力中国的优秀企业,还是继续在美国企业中寻找自己的角色,这是华人工程师要始终面对的一个难题。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也会有它自己的答案。

 

关注下面的订阅号,持续更新中。

华人工程师在美国-从微软高管离职说起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