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伟大诗人。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很多,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他刚开始也就是35岁以前,他一点也不担心自己考不上官,就一直在到处游玩,遇到了李白,又和李白一起游玩,当时他没考上举,也不以为然。毫不忌讳有一直在玩耍。后来他向皇帝献赋,皇帝给了他“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的一个小官,这时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诗,其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皇帝对杜甫的忠心感动了,赐他做左拾遗,中间一段时期,因为杜甫担心家人,又回了一趟家,探望了家人。又回到了皇帝身边。但由于杜甫又得罪了皇帝,被贬为九品官,最终,杜甫辞了职。

  他的一生都被流亡,被生活放逐,又被苦难追赶。他甚至还不曾抓住盛唐的最后一缕余光,就被离乱的秋风,吹往落木萧萧的江畔。

    承受着命运,或被命运摆弄的结局。一个用身躯支撑着王朝的人,却被堂上坠落的瓦片击伤,一个一生热爱祖国的人,始终被祖国遗弃.没有什么再能够拯救,包括笔端的千万间广厦,也将注定坍倒。所有的泪水朝向一个褴褛者滂,但他已无法看见一个时代的辉煌。最终依赖于歌吟,也最终于湮没于歌吟。

  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但他有他自己独特的特点---忧国忧民。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杜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