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苔米学院聆听了儿童正面管教倡导者艾乐老师的分享,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央视《主持人大赛》上热搜了,全程高能不煽情,选手们个个超牛,所以观众把《主持人大赛》称为“神仙打架”。
董卿也上热搜了,因为她是《主持人大赛》的点评嘉宾。她一针见血的点评,一语中的的建议,引经据典的论述,妙语连珠的谈吐,屡屡让人拍案叫绝,所以观众把她称为“神仙中的神仙”。
很多观众在下面留言说:
“每次听到董卿说话,我就觉得自己该看书了。”
“董卿的知识储备量太高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优雅的魅力实在让人难以抵挡。”
董卿有多牛就不说了,连续八年当选“央视十佳”,实至名归的“央视一姐”。
董卿为什么这么牛?因为从小的底子打得好。 董卿儿时的梦想是做文艺工作者,父亲一开始不同意,后来发现女儿在文艺上确实有天赋,于是决定好好培养她,“要想在文艺上有一番作为,必须从小打好文艺的底子。”
父亲对董卿展开了魔鬼教育:要求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并大声朗读、背诵下来。
董卿稍微大一点,父亲又让她抄古文、背古文。从读初中开始,父亲每年都会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本名著,并摘抄背诵书中的精彩句子。
“我会把好句子抄在小纸片上,然后贴在小书桌上,等着父亲回家检查。”
有一段时间,董卿非常厌倦这种“安排”,她喜欢上了打扮和照镜子,结果遭到父亲的严厉惩处:不给董卿买新衣服,还不让董卿照镜子:
“信不信我把镜子给砸了,马铃薯再打扮也是一个土豆。”
“最好的装扮不是脂粉,而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董卿小时候最怕吃饭,“因为一坐到饭桌上,父亲就会不停地数落我。”董卿那段时间很讨厌读书,但在父亲的威迫下,她又不得不“好好”读书。
但这样煎熬了一段时间后, 董卿竟然渐渐爱上了读书。“现在我一天不读书,就像一个月不洗澡那样难受。”董卿曾经痛恨父亲冷血,但现在她无比感谢父亲:“没有他的严厉,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郎朗也跟董卿一样,遇到了一个魔鬼父亲。
郎朗的父亲郎国任,一直很喜欢音乐,他是空军文工团的二胡演奏员。郎朗出生后不到一岁,居然哼出了《大海啊我的故乡》的调子。
郎朗两岁半的时候,看完《猫和老鼠》,竟然跑到钢琴上弹出了片子的主旋律。郎国任敏锐地意识到:“我儿子有出色的音乐天赋。”于是他决定让郎朗学钢琴,并给他找了一位不错的钢琴老师。从郎朗7岁上小学开始,郎国任就为他制定了残酷的作息时间表:
每天练琴6小时,这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而言,实在是太残酷了。所以练了没多久,郎朗就厌倦了练琴,经常撒泼哭闹:“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在看电视,我却要天天练琴?”
郎妈说:“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了吧。”
郎爸说:“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需要我们父母干嘛。”
不管郎朗怎么哭闹,郎爸寸步不让:“必须练琴。”
有一次,郎朗被钢琴老师骂了之后,郎爸就又调整了郎朗的作息时间表。“上学前多练一小时,放学后再多练一小时。”在郎朗还要上学的情况下,郎爸竟然安排8小时练琴,实在是太“凶残”了。
有一天,郎朗耽误了两小时练琴,回家就被朗爸狠揍了一顿,郎爸歇斯底里边打边骂:“这两个小时永远找不回来了,你是个懒虫,你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如果你不吞药片,那就去跳楼……”从此,郎朗再也不敢耽误练琴。
正是因为这样残酷的训练,郎朗后来在多次大赛中夺得第一,成为第一位受聘于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问郎朗:“我弹一个半小时就烦得不得了,你怎么弹八九个小时都不腻呢?”郎朗这样回答说:
“我刚开始练琴时也跟你一样,练不了多一会就烦了。其实任何兴趣都一样,如果你把这个兴趣变成工作,都会遭遇一个厌倦期,但把这个厌倦期度过去就好了,度过去你就会更加热爱这个事情。以前我厌倦钢琴,是因为我弹的是技术,把曲谱看作一个个死的音符,所以觉得很枯燥。现在我喜欢弹钢琴,是因为我弹的不仅是技术,也是文化、诗歌、心境,练琴的时候其实是在练心,所以觉得练琴也很有意思。”
对于今天取得的成就,郎朗把一半功劳归功于父亲,“我很感谢我的父亲,没有他的逼迫,我就度过不了那个厌倦期,也就不会有现在这个我。”
为什么要讲董卿和郎朗的故事呢?因为他们两人的父亲,一直被学者和媒体批判为“反面典型”,“你看到了一个成功的董卿,但你没有看到千万个被父母毁掉的董卿。你看到了一个成功的郎朗,但你没有看到千万个被父母毁掉的郎朗。”学者和媒体主张快乐教育:“不要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东西,孩子快乐就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扼杀孩子快乐的童年。”
在学者和媒体的教导下,很多家长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变得越来越“尊重”孩子,不逼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孩子说不喜欢就不喜欢了,孩子说放弃就任他放弃了。这样的教育方式,表面上看是在尊重孩子,但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为什么呢?教育家张捷做过一个调研,结果发现了“兴趣”的秘密:“我跟大家讲,兴趣是假象,再有趣的事情如果变成职业,都是痛苦的,都是艰苦的。任何兴趣想做到顶尖,都需要经过残酷磨练。在残酷的磨练中,一定会遭遇兴趣厌倦期。如果你的孩子在某方面有天赋,一定要逼他度过这个厌倦期,因为度过这个厌倦期之后,他就能获得高层次的快乐,但如果孩子度不过这个厌倦期,他就永远都是厌倦的。”
在孩子的兴趣教育上,很多家长存在两个很致命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没有找到孩子的天赋所在。不知道孩子的天赋在哪里,就随便选一个兴趣让他一练到底,结果无论怎么练都很平庸。天赋是需要去挖掘的,不能让林黛玉去打铁张飞去绣花。
第二个问题是没有逼迫孩子度过厌倦期。孩子虽然很有天赋,但如果你不逼迫他在少年时代度过厌倦期,他就永远成不了职业大师。就像下围棋练钢琴,成人也可以去学啊,但学得再好也只能是业余高手,而永远成不了职业大师,因为错过那个阶段就永远补不回来了。
很多人都在批判董卿父亲郎朗父亲,但我要给董爸郎爸一个赞,这个赞不是赞他们“过火的手段”,而是赞他们在最关键的时期给了孩子最关键的逼迫,让孩子的天赋没有像流星般陨落。
当很多人骂董爸郎爸“你只看到了一个成功的董卿,却没有看到千万个被父母毁掉的董卿”时,我想站出来说一句话:
也许有无数个“董卿式郎朗式天才”,但只有一个董父郎父。
在孩子的教育上,张捷有句话特别打动我,“孩子度过厌倦期之后,就会获得高层次的快乐。下棋能下出棋道来,弹琴能弹出心境来,这样的快乐,处于兴趣初级阶段的人是无法体会的。这样的快乐,必须要度过兴趣的厌倦期才能获得。”
确实如此,就像钢琴家郎朗所说:“我最开始弹的是技术,是一个个死死的音符,那时候弹琴的快乐是肤浅的,现在我弹的是文化、是心境、是哲学,所以它能给我带来巨大的快乐。”
张捷和郎朗的话,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
“低级的欲望(快乐)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欲望(快乐)通过自律方可获得;顶级的欲望(快乐)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人生之路,如果简单点划分,可以分为两类——宽门和窄门。所谓宽门,就是简单模式。所谓窄门,就是硬核模式。这两种模式,有着截然相反的走法。一个进去的时候很容易,但是道路越走越逼仄越晦暗。一个进去的时候很艰难,但是道路越走越宽敞越明亮。
这两条路,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但真正聪明的人会选择后者。
最后,再强调一下今天我想说的话:
低级的欲望(快乐)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欲望(快乐)通过自律方可获得;顶级的欲望(快乐)通过煎熬才可获得。
你想获得普通的快乐,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
你想获得顶级的快乐,就一定会经历最强的煎熬。
这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但能闯过去,你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