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前夜,请停止这场大型死神cos秀

“如果说,世界上存在一种最为轻松的职业,那它毫无疑问,就是扮演死神。

因为自己众多的模仿者,早已替自己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

                                                ——题记                                               

2018仿佛过得不简单。

好像上帝太过寂寞,霍金教授,丁广泉先生,常宝华师傅,单田芳大师······最近,又抢走了李咏大哥哥和金庸先生。

巧合的是,李咏家属29号才在媒体上公布消息,第二天,就传来了金庸逝世的消息。

这无疑触动了众多人们内心关于缅怀过去的神经,于是不到几个小时的功夫,微博朋友圈公众号,似乎一切关注度较高的平台都开始打上有关逝者的旗号。

第二天一早,各报纸的版面也几乎都是一个主题。大侠就此别过,从此江湖都是您留下的传说。


网上资料也显示,已经有将近17万人深切缅怀这位泰斗级人物。

其实作为一个90后,凭心而论,我对金庸先生的感情并没有70、80后那么深沉。毕竟,我并没有上课偷看金庸武侠、放学回家到邻居那里看武侠电视剧的美好回忆,作为一个女生对所谓的武侠也并不算特别感兴趣,因此在我心中,他只是一个值得我尊敬的长者罢了。

我放下手机,双手合十,在心中默默为天国上的他祈祷。

这一切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当我打开朋友圈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所渡过的人生了。

到处都是各种带“金”字的票圈。比我大的先不说,他们毕竟比我多吃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饭,那些饭的滋味如何我当然没资格评定;可看到一众学弟学妹各种伤心各种哀痛,我不由得感到有些萌。

因此我还专门问了一个上高中的小学弟:“你这么喜欢金庸先生,之前怎么没见你提过?”

也是,他的空间票圈里,三句不离Dota,他要能耐下性子拜读上个世纪的著作,我绝对拜他为我大爷。

他倒是觉得无所谓:“发条朋友圈至于吗?缅怀金庸的多了去了,我订阅号里几乎有上百条,我就随便转了一篇阅读量高的而已。再说了,要按你这种思想,那国民阅读水平早就是全球第一了。”

我笑了笑,懒得跟他计较,赶紧奔赴我的电影——《至爱梵高》。



因为在我心中,比起并不熟悉的金庸先生,从小喜欢到大的梵高更有分量。

他融入在了我每一段值得纪念的时光里。小时候第一次接触油画,就是临摹他的作品;和初中男同桌第一次一起看的《名侦探柯南》,就是有梵高名画的剧场版;高中第一次获得年级作文最高分的时候,写的就是他的《向日葵》;大学送男友的第一幅画,就是自己拙劣模仿的《星空》······




太多,太多。

看完电影其实还是很感慨的。毕竟他穿插进了我过去那些微不足道但对我而言又弥足珍贵的时光。电影散场的时候我还专门发了条微博,大意就是向梵高致敬类的有感而发的话。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向和谐的评论区开始出现了嘈杂的声音。

“金庸先生今天逝世,你也不纪念一下他,反而跑大老远看一个外国人,太崇洋媚外了吧······”

“金庸写的东西可是经典啊,你读的书也不少,怎么这么没文化······”

“一点也不关心世事,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看你之前微博还觉得你高冷,没想到你也太冷血了吧·····”

等等一些让我不知所措的话。

我想反驳,才发现,我竟然无话可说。

想了想,像一只失声又沾满泥垢的小狗,我夹着尾巴,默默删掉了那条微博。

其实从电影场出来的时候,我胸口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心疼他的英年早逝?生气加歇医生的嫉妒?

我想了很多,都不是。

直到我看到收到的评论。

删掉微博那一瞬间,犹如灵光一现,我终于明白自己难受的地方在于什么。

态度。

周围人对梵高的态度。

在他生前,除了少数懂得他的朋友,所有的人都在肆无忌惮的践踏他的尊严。在田野画画时小孩子公然朝他丢石头,一起游玩的富家子弟毫不顾及他的面子,镇上的人们总是若即若离的和这个怪人保持着距离,甚至加歇医生的女佣就敢公然说到:“他就是一个魔鬼”。

甚至全镇的人民投票,决定将他赶出这个小镇。

很难想象在这个人间地狱,梵高是如何坚持到三十七岁。

那一刻,我并不觉得梵高是自杀,或者说是几个小混混造成的他杀。闭上眼,我总感觉电影里出现的绝大多数人物,随着油画表层颜料的脱落,开始显现出他们真实的黑色骷髅和骨骼。仿佛是感受到我的目光,他们咯吱咯吱扭过毫无肌肉的颈椎来,用空洞的眼窝望着我,下巴与头骨开始分离,想要是对我说些什么。

我凑过去,发现他们嘴里吐出的并不是舌头,而是一把利刃,上面淌着梵高蓝紫色的血。

那把利刃上,还留有死神的记号。

我不禁失笑,死神果然是神。

地球上的琐事从不用自己动手。像是《告白》里森口老师的终极版,他只需在被杀者旁人的身上,埋下2一颗小小的敌对种子。

好一个借刀杀人。

这其中最恐怖的地方在于,被当枪使的人们,甚至压根意识不到自己被利用杀人的事实。

甚至还纷纷在逝者已逝的时候,进行着看似富有同情心的怀念和祝福。

甚至在受害者已经如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候,又无比怀念的将他捧为伟人、大师,就如梵高一生穷困潦倒受尽白眼,死后却逐渐升值,被一众崇拜者评价为“后印象主义之父”。

可要是真见到活生生的本人,说不定会直接投诉社区街道的治安,怎么管的,从哪里来的乞丐。

就像《血观音》里为马可和林翩翩举行的冥婚,好一场猫哭老鼠。



刚刚又看到一条新闻:李咏的葬礼现场仅有8人。

很难将这条消息的主人公与这两天沸沸扬扬的缅怀对象联系在一起。其实很简单,葬礼,是在其家属向媒体公布的前一天举行的。

也就是说,在不被人提醒的情况下,真实的李咏,并没有被多少人真正记得。

仔细了解一下就能发现,在去世之前,李咏可并非现在这么“讨人喜欢”。去美国这件事,简直让网络喷子们活活喷成个筛子。翻一翻他微博下的评论,到处都能找到“去死吧”“走狗”等等类似的不堪入目的字眼。

可现在,随着人已入土,那些喷子们又纷纷转战到了他女儿的微博。

在万圣节前夜的我,就像在观看一场大规模的死神cos秀。这比任何的面具任何的化妆都更真实和惊悚。一众人们纷纷挥舞着镰刀,割草一样划过目标者的衣料、服装。等到他衣不蔽体生无可恋毫无反击之力的时候,再纷纷加以拳脚。

击倒一个目标之后,就开始浩浩荡荡奔赴下一个战场。

战场到底被开辟了多少个,谁也说不清。也许连死神自己也没法算清吧。

张国荣,梵高,刘雨欣,乔任梁,胡波······再加上最近的李咏,实在是太多太多。



《论语》中曾经有一句意思相近的话:“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在世时冷眼相对而死后又各种厚葬纪念,这样的举动除了为死神推波助澜,又有什么意义。

就像现在所谓的缅怀。

当然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我并不是反对任何纪念逝者的行为,一切都要看你是否真心。

就像金庸老爷子逝世以后,阿里巴巴相关微博还专门发了一条纪念他的微博。



难道也要一棍子打死,批判他假惺惺的伪善?

不。

马云爸爸对金庸老先生的感情有目共睹。在阿里巴巴,就连会议室项目室的名字,侠客岛,沐王府等等,都自带着一股金庸老先生的武侠风。

在2016年,金庸先生92岁生日时,马云更是特别录制视频为老爷子祝寿。

当然并不是替他们打广告,我也没收到过一分一厘的广告费。之所以画蛇添足写这个,就是想说一点,缅怀逝者,永远没有尊重生者更有意义。

否则在今晚,这个万圣节前夜,这种先杀人再厚葬的行为,和cos死神又有什么差异。

抑或,和一个跳梁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晓〈原创首发自公众号“大浪淘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万圣节前夜,请停止这场大型死神cos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