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的习练者认为,自己是锻炼身体,不想去打人,不用去想那么多,差不多就行。仅仅一个念头,你就不是差不多了,而是会差很多,连路都差了。太极拳一定是以太极的道理为指导的拳种,不知道这些道理,就不能正确练习太极拳。这个理不是书上写了就能看明白的,不是师父说了就能听明白的,而是要开动脑筋去思考。没人给你讲,你是弄不懂其中道理的,有人讲了,你不思考不揣摩也是达不到真懂。只有不断实现对太极道理理解的深化,才能实现太极功夫的深化。那些一知半解就不再深究的人,只能是在太极拳大门外游弋了。
2.太极拳的道理是分层的,初学者、老学者都要对应自己的情况去学习。有师父的当然师父会告诉你练什么,没有师父的也要首先弄清自己掌握到什么程度,分阶段练习,稳步前进才能真正进步。超越阶段,急于应用,急于练高级功夫,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弄出问题,影响健康。
3.太极拳好,就是好在它是内家拳,好在通过系统的对太极内功的练习,养身,健身,从而靠机体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减轻以致根治那些常见的、不好治疗的、令人非常痛苦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而热衷于腿摆多高,动作多美,行云流水,实际是在远离太极拳实际功能。
4.讲在嘴上的是道理,用身体做出来的是功夫,不懂的道理,身体也做不出来,懂了的道理才能练到身上。苦练是需要的但是这不是唯一的,首先要明理,知道自己在练什么,为什么这么练,达到什么目的。其次要知道练习的具体方法,这个办法不是自己想的而是有传授的。最后才是苦练。明理、懂法都需要师父的传授,很多人以为靠视频靠看书就能学到真功,这是一厢情愿的。就好像……相同的药方治相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的效果是不同的。练习太极功夫,各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需要老师根据你的情况告诉你练什么,这叫做“调”。像调钢琴一样。
5.太极拳各种五花八门的用法,其实都贯穿了棚捋挤按採挒肘靠八法的劲路的应用,体现了粘黏连随不丢不顶的太极劲的特点,其灵魂是对“劲”的系统认识、高度的敏感、随机的变化和独特的内功的综合反应,一切就是念头一动。练招与练劲,二者的分水岭就在对“舍己从人”的理解和重视上。
6.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作为一门高级武术的太极拳,要求它的习练者不能争强好胜,不能看不起他人,不能骄傲自大。你不信这个道理吗,那你就练不上真正的太极功夫。其实道理并不深奥,太极拳是非常客观的拳,它的道理建立在非常客观的看待事物的基础上,“无过不及”短短4个字,做到何其难,你要争强你就过了,过了就不行,老过就练不上,就是这么回事。还有一条,你老过,师父不愿教,别人不愿理,你缺明师领路,你缺挚友扶持,盲人骑瞎马怎么上高山。当然,不及也不行,但是不及还会有人帮的,危害最大的是过。
7.太极拳界竟然有这样的观点,什么是高手?陈杨吴武孙,各式太极拳都会就是高手,有的习练者追求会很多套路,似乎各种太极拳套路都会打是一个很高的专业目标,曾见到有人为了这个目标非常刻苦的练习,甚至有很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人忽视了一个基本的道理——多不等于精,多了似乎不精是一定的。任何一式太极拳套路都不多,但即便是聪明人有明师教,穷一生所有的精力,专门练拳也未必就能达到太极拳的高境界。
8.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9.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10.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11.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12.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13.太极拳的精髓就是练出松沉劲,脚下生根的松沉劲是基础劲,是底层劲,亦叫母劲,其他劲道都是由松沉劲展开生出。如身上无松沉劲而谈练整体劲,那是没用的空话。
14.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15.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16.练拳开始,坐腿下蹲,这个高度定下后,这一套拳打下来基本上都在这个高度上做纵向和横向的进退,除了“下势”、“金鸡独立”、“蹬脚”等少数拳式之外。这种平送腰胯的练法,不能有较明显的起伏,要靠腰胯带领四肢,凭着两腿前后、左右的虚实变化来行拳。这样的练法长功较快。
17.各派太极拳的最大的特点是讲求松柔,谈“松”是人人说练对的,但谈到“紧”就有些人觉得是练错了,其实这些人不懂真正的“松”是啥东西。松在太极拳中不是为松而松,松的目的是为了用,紧的用途就是一触即发,是刚劲。“松”在外表可以看见,“紧”在外不明显,主要是在内的意会。正所谓“柔中求刚,刚柔相济”。有练家子说:“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18.拳论日:“腰如车轮。” “腰如纛。”前者言其松活,后者言其正直。松活就是松腰松胯,使腰部肌肉自然放松,提高腰部活动的灵活性。正直就是腰脊竖起、伸直。
19.武谚云:“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可见腿脚功夫在武术中的重要性。太极拳讲究手上八法劲、身中八法形、腿下八法功。古之先哲有以常山之蛇喻太极技击之功的说法,攻其首,尾进,攻其尾,首进,攻其中,首尾俱进。
20.有人一招一式都打的都很规矩很漂亮,如果不懂劲道与势法都是白练浪费时间而已。从某种角度上说:练太极拳不是从套路开始,而是从劲道与势法开始。
21.太极拳中的虚实从意念上说,如果意念集中于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再从动作来说,攻防实质的动作为实,迷惑对方的假动作为虚;从动作局部来说,支撑腿为实,辅助支撑腿为虚。在太极拳经典著作中,更是将虚归为阴,实归为阳,认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明白了阴阳变化之理,在实战中就可以利用一切有利位置、方向、角度、位势,有机转化,借力打力。
22.所谓舍己,并非真的“舍己”,是顺应来势,伺机而动;乘虚而入,避实就虚;因势利导,后发先至,这样理解才较为得当。
23.推手是练懂劲功夫,可以完全敞开身心交流
24.如何去观赏太极、评价一个人练拳水平—— 内意是条件,内气是中心,内力是结果。三者结合产生“内劲”。习练太极拳有没有“内劲”,内劲强弱,是衡量动作质量的主要标准,也是太极拳健身的基础与技击的动力。“内功”的具体体现可分内外两方面。从外观看,有“内功”的动作会显得十分浑厚、凝重、粘稠。“举按如有物,进退如有阻”。举手投足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似乎四肢都用胶带牵拉着,又像在泥水里打拳,相吸相系,每个动作似乎都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完成。这就是练拳人常说的“有东西”,即有丰富的内涵,充分体现动作的攻防含义。旁观者看来,会感到味道浓厚,韵味无穷,既显示太极拳的深厚功力,又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能达到浑厚、凝重、粘稠乃真太极也。现练拳大多都停留注重在形上,看起来不是“太极操”就是“太极舞”,缺少“太极味”(浑厚、沉稳、凝重、粘稠)。练拳在注重身法形的练习同時,要注重心法的运用,从而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浑为一体的真太极。“练拳的人多如牛毛,练成的人稀如麟角”。自己还没搞明白太极,拳还没练好,急于彰显自己,是学习之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