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从来没有设定的程序

——读《无声告白》有感

     题外话: 7月,即将启动工作以来最忙的模式,因为五年一度的基层换届以及五年一度的建党大庆,而我,却不务正业的参加了种子习惯的读书帮帮团活动,没有更多的想法,只是一时冲动,不希望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赔在永无止境的材料修改里。这是一次收费活动,每名参加者投入60元,其中10元为平台服务费,50元为读书基金,之后用7天的时间共同读完《无声告白》这本书,每天参与平台的答题活动,三个问题,一次机会,失败则淘汰,坚持下来的人平分所有人的读书基金。庆幸我的理解能力还不错,这本书也还算吸引我,7天结束收益89.4元,有形的投资回报率高达49%,而无价的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索和感悟。

      《无声告白》,2014美国年度图书第1名,击败斯蒂芬·金、村上春树、大卫·米切尔等99位大牌作家!“从来没有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这类故事。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百度阅读对这本书的介绍。小说围绕一个华裔混血家庭的故事展开。美国历史教授、华人移民第二代詹姆斯和白人妻子玛德琳结婚,生下三个孩子,内斯、莉迪亚和汉娜,作为社区里唯一的混血家庭,他们身处周围人的排挤与不信任中。直到莉迪亚的意外死亡,才揭开了这个家庭的伤痛。

       大多数读者都愿意这样去介绍或者说理解这本书,但是对于一个80后的二胎妈妈,当前正在与上幼儿园的大宝斗智斗勇中,更愿意把这本书看做是一本探讨家庭教育的小说。妈妈玛德琳为了爱情放弃了当医生的理想,但是心有不甘,在生下两个宝宝之后尝试重拾梦想,却因为第三个宝宝再次放弃。在回归家庭的过程中,她惊喜地发现大女儿莉迪亚对自己的“理解”——把母亲期望传给自己的烹饪书扔了,于是感觉莉迪亚会继承自己的梦想,便将所有的希望放在莉迪亚身上,引导或者说用爱的名义强迫莉迪亚学习各种她并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的科学课程。与此同时,让父亲詹姆感到切肤之痛的确实外界对他的孤立,于是他期望继承了母亲蓝眼睛的莉迪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因此,他对莉迪亚的期望则是融入——交更多的朋友,享受当地人的社交生活。敏感的莉迪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殷切期望,也尽可能地想方设法去回应,她在父母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轨道上步履维艰,压力山大。而唯一理解她的哥哥内斯的升学,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莉迪亚厌倦了带着面具生活,只有在哥哥面前她才稍感放松,而哥哥的离开让她彻底失去了安全感,于是她选择死亡,或者说选择放弃,放弃自己的生命,也放弃了父母为自己设计的人生。

        莉迪亚用自己的离去告诉父母,生活从来就不会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发展。这同时也警醒身为母亲的我,在子女的人生道路上,除了关爱和支持,并不需要太多的干涉,有的时候你的干涉可能就是他生命的一个BUG,需要花费十倍甚至百倍的代价去修正。可是,明白这一点太容易,要去实践却是难于上青天。就在昨天早上,我还在为儿子是否要去上暑期班生气,因为我觉得他同意爸爸妈妈帮他报暑期班,他就必须坚持下来,而一个刚满五周岁的宝宝又如何理解坚持的概念呢?

        童年稍纵即逝,在这里,我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尽情地去玩耍吧,不要害怕输在起跑线上,因为谁也不知道,你的人生该走那条路,预定的目标在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从来没有设定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