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年14:思考—自证预言

简年14:思考—自证预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大熊猫


思考,总是牵涉种种,我们总在跟决策打交道,很多时候,是无意识之间就开始了行动。也有些决策,是在深刻思考间做出。因此,决策不是每次尽善尽美,也有追悔之时。往往,思维中是有很多局限或者误区的,因此修正思考,知晓决策依据,进而改进认知,优化决策就很重要。


因果关系

根据现象推测原因。很多时候,要找到现象发生的原因,刨根问底。但原因解释往往不止一种,可能是多因一果,也可能一因多果。而主要原因,可能不是你发现的那个。

因此,按照逻辑来验证,因果关系中,A→B之间关系。

进行判定:A是不是现象B的原因?

A是不是现象B的唯一原因?

A是不是现象B的主要原因?

但无疑确定的是,AB之间,肯定是有某种相似性。因此根据结果的组成因素,推敲其原因,带有相同因素,与之相关的,推测其可能为原因。

但,更有时候,A—B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互为因果,循环作用。


双盲测试

双盲测试中,和一个效应有关,安慰剂效应。未采取措施,只因为心理安慰效应,平均35.2±2.2%的治疗效果来自安慰剂。对照组,积极配合加之心理效应,因而情况好转。为消除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得到真正实验因素原因,“双盲测试”检验方法产生。


自证预言

如果人们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事实上其原本并不见得一定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积极正面的效应当属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会起到好的效果。负面效应,见于谣言的巨大危害。

李笑来举例十年学不好英语,正是一种“学不好英语”自证预言的实现。确实,悄然植入脑海的观念太强大,以至于人们往往认为这就是真理和事实,认为理所当然。也有人觉得因为做一件事觅不得正确方法就因而认定太难,以后都再拒绝尝试。不曾想,当自己有了能力之后,之前那种苦难在现在早已不那么难。

我想,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也许是我们更多地记住一件事情带给我们的感受,这感受如此强烈,以至于我们早已忽略了事实、细节和过程。如此种种,都是观念固化,心态畏惧的表现。而某些时候,这些观念早已在我们心间固化。就比如,多年之后,再次翻看初中地理、高中数学教材(那些当时让我们觉得很难的科目)…发现没有当初感觉那么难,而带给我们的那种感觉,却依旧能深刻清晰地感受到。

因此,找到固化的思维模式而做出改变。比较可靠的破解方式,就是尝到做事的甜头,获得成就感,以此来增强做事的决心和自信心。靠蛮力,靠一次次跌倒,这种单纯的心态也未必可取。

总是需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可以真正改变观念。

能力固化问题,也是环境反馈和自身相互作用的结果。你所关注的就是你认为的世界。井底之蛙,井口之大的天,以为天就这么大。却未曾想自己受制于经验、视野的影响,眼里的世界就是这样的。这是不顾客观事实,错把主观当客观。很多时候,也许我们会受到井口之限制,好在保持开放心态,也能不断学习,扩充知识疆域,也能知晓自己的思维限制。



简年:第14篇。

*思考,升级思维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年14:思考—自证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