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 1》

作者:史蒂芬.列维特,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1、动机驱使下的人类

  1. 经济学:探究的是社会的实际运作方式。
  2. 人的动机:经济(如 钱)、道德(自己认为不对)、社会动机(他人所不认同)。
  3. 人人都可能作弊,包括教师、相扑选手等。

2、信息的力量

  1. 3K 党:美国恐怖组织,将秘密信息公之于众就是瓦解秘密组织的最好方法。
  2. 信息不对称:互联网减少信息不对称。
  3. 专家、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谋利。
  4. 房产中介、种族歧视中的信息不对称,个人展示信息也会出于目的来操纵信息。

3、毒贩为何还与母亲同住

  1. 传统观念:指那些在社会上流行、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看法。(专家+记者、广告商都会设法塑造传统观念)
  2. 工资的决定因素:1、愿意 且能胜任这个工作的人数。2、人们对该工作所提供服务的需求量。3、该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4、从事该工作的不适程度。
  3. 对于贫民窟的儿童,贩毒是一个光鲜的职业,底层的毒贩薪资其实不高。

4、罪犯都去哪儿了

  1. 有相关关系并不等同于有因果关系。
  2. 破窗理论:小问题放任不管最终会变成大问题。
  3. 犯罪率下降:1、入狱率。2、警力扩充。3、毒品市场波动。4、堕胎合法化。

5、完美父母

  1. 择校权似乎影响低年级学生的表现。
  2. 总体上是父母的特征而不是行为影响低年级段学生的成绩。
  3. 回归分析法:考察的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4. 影响成绩的相关因素。1、父母学历高。2、父母社会地位较高。3、母亲生育第一胎在30岁以上。4、父母讲英语。5、家中藏书多。6、出生体重低。(负相关)7、被收养儿童。(负相关)等;不相关因素:跟父母去博物馆;经常被打;经常看电视;经常听父母读书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