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已死,有事烧纸

好莱坞正渐渐走向衰落,这句话在10年前说出来你可能还不以为然,但现在提出这个观点,相信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点点头,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个曾在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不断带给我们惊喜作品与精神食粮的影视圣地正在经历一场冰冷的寒冬。

事实上,好莱坞已经很久没制作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了,近10年你能叫得上名字并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都有哪些?反正在笔者的脑海里屈指可数,笔者还依稀记得上世纪90年代那个百花齐放的好莱坞,那个时代好电影之多导致几乎每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争夺都会吸引无数的眼球,94年《阿甘正传》与《肖申克的救赎》狭路相逢,最终前者摘得桂冠,而后者在影迷心中封神,那一年还有昆汀《低俗小说》这样的经典,此外《沉默的羔羊》、《辛德勒的名单》、《黑客帝国》等等都已载入史册。

而近些年的好莱坞,荧幕上充斥着各种超级英雄和其他商业系列电影,各种吃老本,守着旧有 IP 拍新版、拍续集。迪士尼旗下的漫威已经在短短的9年间出了17部超级英雄电影,而华纳旗下的DC正奋起直追,在未来光立项的超级英雄大片就是10多部,此外《速度与激情》系列已经出到第八部,《加勒比海盗》也到了第五部,电影拍得越来越像电视剧,原创能力堪忧。笔者不是说这些电影不好,只是过犹不及,这种“看时一时爽,看后全忘光”的商业大片除了满足大众打发时间的需求外,并不能给大家带来更深层次的东西,好的影视作品要么是在剧情和表演艺术上有所创新,要么是能够反映出社会的某个方面的问题,这才是这项艺术之所以在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而近些年的好莱坞似乎有点走偏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好莱坞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好莱坞今后是会一步步走向没落还是会触底反弹呢?笔者认为如果好莱坞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改革,将很难重现辉煌,因为当前无论是在内部还是外部都问题重重,四面楚歌。

好莱坞传统的制片人(厂)制度弊端凸显

制片厂制度,是好莱坞电影历史上出现的一种大公司生产电影的制作模式,这种制度的制定曾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好莱坞的辉煌。其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制片厂内分工精细,影片制作从故事创意到拍摄完成,每一环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部门和集体进行操作,个人的创造消融在集体合作之中。                                         

2、制片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凌驾于导演之上。制片人是实现影片商业价值的关键,是连接金融势力和影片制作过程的枢纽。因此,为保证影片的盈利,他可任意更换制片导演、演员等人选,甚至改变剧情。

3、类型电影。好莱坞巨头们经常关心的是他们所生产的影片的商品价值,他们宁愿生产相互雷同而不是独具个性的影片。

流水线式的工作模式虽然在执行上更加高效,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降低了片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导致所有人按部就班地工作,一些好的创意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另一方面高度流程化需要大量的人工支出,有时候在片场一个演员甚至有好几个助理,导致拍片成本居高不下,利润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2007 年至 2017年,全美六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派拉蒙、环球影业、迪士尼和索尼)的总利润下降了近50%;并且,目前来自电影的利润在这些公司或其母公司总利润中的占比还不到 10%。更可怕的是,预计到 2020 年,这一数字会下降到 5% 左右.

而在利润大幅缩水的情况下,在好莱坞传统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制片人,他们为了保证影片盈利,就更加不敢冒险,他们喜欢启用那些能在自己掌控之中的导演和编剧,拍更加商业化的电影去迎合观众,而不是去引导观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蚁人》和《正义联盟》。《蚁人》最开始敲定的导演是极具个人风格的埃德加·奈特,最终在经过几轮剧本的沟通之后,埃导因创作理念不合与制片厂取消了合作,制片方选择了更加听话且个人风格没那么强烈的佩顿·里德;《正义联盟》则更加极端,在影片已经接近成片的情况下,公司高层竟然下令必须将影片时长限定在两小时以内以保证更多的排片,不仅如此,他们还在影片离上映仅半年的时候,邀请风格完全不一致的导演进行补拍和后期制作,只为了增加笑点,迎合普通观众,这样做的结果当然就是影片前后风格割裂,节奏赶,特效粗糙,笑点尴尬,最后落得口碑与票房双双扑街。

因此制片厂制度虽然符合影片生产的商业规律,但却扼杀了很多具有艺术才华的电影人的创造力,使电影艺术逐渐走向程式化和类型化,如果不进行改革与调整,好莱坞影视制作将陷入盈利与艺术的死循环当中。

以Netflix为代表的硅谷派的崛起正冲击着好莱坞的地位

2011年,一部《纸牌屋》的横空出世让Netflix一站成名,被众人所知晓,这部由好莱坞著名大导演大卫·芬奇执导,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主演,却是由硅谷流媒体平台出品的美剧,是硅谷派对好莱坞的第一次虎口夺食,让电视剧也有了电影的品质,也让好莱坞第一次有了如临大敌的感觉。

此后开始硅谷派开始大举入侵好莱坞,亚马逊和苹果相继宣布加入内容领域,开始制作影视作品,Netflix相继签下梅姨Meryl Streep、新晋小金人影后“石头姐”(Emma Stone )、老牌影星薇诺娜·瑞德,分别出演旗下出品的《The Nix》、《疯子》以及《怪奇物语》。亚马逊则拉来罗伯特·德尼罗和朱利安·摩尔出演新剧,伍迪·艾伦(Woody Allen)则早在前年就投奔了亚马逊制作他的新片《咖啡公社》。

此外好莱坞的传统阵地奥斯卡也开始被硅谷派攻陷,今年Netflix 和亚马逊总共拿下了 4 座小金人。Netflix 出品纪录片《白头盔》拿了最佳纪录短片奖;而亚马逊的《海边的曼切斯特》,则帮助男主卡西 · 阿弗莱克拿到了最佳男主角。

传统好莱坞体系下,内容归内容、宣发归宣发,但现在Netflix、亚马逊、苹果这群“野蛮人”入侵了,它们无法容忍好莱坞的低效与一成不变,它们一个季度赚的钱比好莱坞六大影业公司一整年赚的钱都多,它们有大把的钱投入却丝毫不心疼,据悉,Netflix明年将投入80亿美元到原创内容上,亚马逊紧随其后将投入60亿加码该领域。

它们还有着好莱坞无法比拟的技术和大数据优势,《纸牌屋》就是很典型的例子,Netflix在投拍《纸牌屋》之前,工作人员在它们后台大数据发现喜欢大卫·芬奇电影的观众与喜欢凯文·史派西电影和英剧版《纸牌屋》的观众人群有明显的交集,于是它们把这三者结合了起来,打造了美版《纸牌屋》这个爆款。

传统的好莱坞体系正在被消解,来自硅谷的力量正在重塑美国影视产业。在硅谷派的打击下,好莱坞传统影业大户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目前好莱坞六大影业集团中,迪士尼和华纳算是混的最好的,迪士尼旗下拥有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影业,超级英雄电影和《星球大战》系列再加上皮克斯的动画都是票房收割机;而华纳旗下有DC、《哈利波特》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指环王》系列等大IP,收益都还不错,但尽管如此,迪士尼和华纳近些年的利润也在下滑;环球和20世纪福克斯境况差不多,都是饿死有余挣钱不易的状态,环球靠着《速度与激情》和《小黄人》系列续命,刚立项的暗黑宇宙则因《木乃伊》的扑街而夭折,20世纪福克斯一直靠着《X战警》系列吃老本,在《阿凡达》续集上映之前或许不会有好转,《猩球崛起3》以及《异形·契约》的相继票房失利对它的打击也很大;而派拉蒙和索尼是最惨的,派拉蒙的王牌《变形金刚》系列今年惨败,《碟中谍》系列虽然票房不错,但由于阿汤哥的片酬问题一直时断时续,也不怎么挣钱,其他就没什么拿的出手的片子了,索尼随着《007》系列版权的到期基本上也就靠《蜘蛛侠》来撑门面了,据说未来漫威还有可能收回小蜘蛛的版权,那时候索尼就真的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在单独生存困难的情况下,抱团可能就是不错的选择了,笔者认为未来好莱坞将在硅谷派的冲击下进入一个大的合并与整合时期,之前派拉蒙就一度被传将被万达收购,后来也不了了之,估计是不想被中资占有;索尼影业作为拖累索尼集团业绩的大头,一直都有传出要被出售的消息;而20世纪福克斯在前不久就传出将被迪士尼收购。这些消息虽然都还没有实锤,但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好莱坞大的影业集团的整合时期即将到来,它们将抱团来抵抗硅谷集团的冲击。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影视行业将是好莱坞派与硅谷派的竞争,这对这个行业将是好事,有竞争才能进步,笔者更加看好以Netflix为代表的硅谷派,也更期待它们出的电影,同时也希望好莱坞能提高效率、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实现复兴。不管怎样,影视行业都急需一场大变革来推动发展,观众也希望能看到更惊艳的电影,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虽已结束,但电影的黄金时代相信很快就会到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莱坞已死,有事烧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