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改变都始于开始行动

凡是不付诸于行动的阅读都是浪费时间,这并不难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而不用,知识依然是作者的,对你的生活不会有任何改变,而一旦你开始将学到的经验实践起来,让书中的经验变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如此这般,阅读的意义才得以体现出来。

一、记账

大学时就听别人说应该记账,但我从不那样做,因为我觉得很没必要,一是手中的钱本来就不多,二是自己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所以不论别人怎样讲记账的好处,我都认为和我没有关系。在学习理财时需要制作《家庭收支情况表》,而表格的内容要基于每月现金流记账,还需要至少长达半年的记录才行,于是这就成为我开始记账的最直接的原因及起点。

记账的过程并不容易,我总是记不清楚钱花在了哪里,甚至连续几天将记账这个动作都忘记了,但好在我坚持了下来。从开始到现在已经记了一年多了,手机记账软件显示的有效期记账336天,记账已成为我花钱之后自然不过的一个动作。

回顾记账这件事本身,深深的认识到一句话的正确性:你只有真正的做到了,才会懂得行动的价值。从开始单纯记录一笔笔流水账,到现在可以对照月末账单分析自己的消费情况,从最早只注意到每月支出的金额,到现在会注意调配资金的使用比重。降低生活必要支出,增加成长和旅游支出,花费和之前同样数额的金钱,但整个消费内容、价值感受都全然不同,而这一切都基于记账这个动作的发生。

二、断舍离

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写过太多,足见这一个动作带给我的影响之大。断舍离最本质的内涵是房间整理术,我之前从未想过我会看这一类的书,就算看到也只会惊叹于日本人强迫症式的收纳习惯,和对任一领域都深入研究的执着,但一旦我开始尝试将阅读到的东西转变为行动时,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不再相同。

由于我的婚房是期房且延期很久,所以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只能在公公婆婆的房子里居住,但好在公婆平时居住于老家,一个月只来与我们同住两三次,而且每次不超过三天,但即便如此,公婆也把老家一半的物品都搬了过来,且他们头脑中没有整理的概念,所以所到之处一片狼藉(这个形容词一点都不过分)。

虽然当时是新婚,但说实话,当时的幸福感还不如婚后的三年指数高,后来阅读了《断舍离》,并开始执着于执行(现在都觉得一定是上天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我指明了道路)。在长达半年的亲身实践中,我扔掉了半个房子的东西,自身的状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整个思维方式也大为改观,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但只有真正尝试去行动过,才能体会到得到这种美好的体验其实是多么的正常。

三、写作

我真正意义上开始写作应该是近三个月的事,虽然之前也断断续续的写过不少,但之所以认为近三个月的写作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是因为最近的写作都是写给自己的。

大家都能感受到,写作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学技能,所以这是我最开始的写作原因;看到别人文章的点击率比自己好太多,所以提高文章阅读量成为我写作的目的。文字抒发的不是自己的心声,而是迎合别人的需求,所以写来写去觉得越来越没有意思。

后来我对写作转变了观点,源自于笑来老师提出的“成长才是刚需”。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写作时的心态好像不太靠谱,我期待的不是自己真正价值的提升,而是期待大家对我的“估值”提升;注重的不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而只期待获得大众意识里的成功。我没有找到写作的最本质东西,所以一直以来写作对我而言都只是完成一项任务而已,但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单纯写给读者的话变成了写给自己的话,文章中的道理不再只是讲给别人听,更多的是说给自己听。

有写作者说,写作不应该是自嗨,更应该照顾观众的感受。但我认为只有把自己写嗨了才可能带动别人,因为写作本身就是用自己的思考引发别人的思考的过程,连自己都对自己的思考没有兴趣,又如何去带动他人呢?

所以写作于我而言不再是任务,而是每日帮助我梳理思考的工具,是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工具,是引导我不断向前探索的工具。

这三种行动现在都已变得非常自然,但若想将此变为我的习惯,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自然而然作出反应,专家说至少需要五年,虽然距离五年的时间还很远,但我已经感受到行动带给我的回馈。

其实习惯养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每天去做这件事情,不去过多的想为什么,只是去做,慢慢的这种行为就会变得很自然,习惯也就是在自然当中慢慢养成的。总是给自己一堆的心理暗示,说一堆鼓励的话,效果其实并不会好在哪里去,反而在潜意识里认为这本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倒不如在每日列计划清单时,把想要养成的习惯像平常的事情一样列进去,做完一项再做下一项,无论好坏,持续的做下去,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变成习惯。

记账、断舍离、写作,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它们的好处,但直到我真正的去开始行动时才体会到他们的好处,只去阅读不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任何变化,唯有将阅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作用于日常,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有实质的改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有的改变都始于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