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爷:社群运营管理两大技能法宝,社群小白必备

管理一个在线群,是规模越大越好,还是小而美好?一个超过100人的群,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管理架构?一个活跃的群是因为怎样的原因走向死亡?群规模取决于群的容量限制,有空间才能有人。

在早期一个QQ普通用户只能创建一个群,每个群最多100人,一个QQ高级用户可以创建四个群,每群最多200人,然后逐步扩展到每个用户可以建多个群,每个群最多也可以容纳2000人,而微信群经过一段时间40人上限限制后,也逐步把群规模扩大到了500人,这可能暗示腾讯从历史数据中很清楚,维护一个高质量的活跃群不在于规模,但是架不住中国用户喜欢建大群的心理。 

猫爷:社群运营管理两大技能法宝,社群小白必备_第1张图片

那么人是如何加入群的呢?以QQ为例,过去加入QQ群的方式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是自己看到宣传或者利用群搜索功能加入,为了避免一些动机不纯或者不符合群定位的人加入,很多QQ群采取了审批加入制。被动式一般是接到朋友邀请,一冲动就加入了,更被动的是突然接到一个消息,然后就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一个热闹的团队,很多人向你问好,哎呀,***也在啊!一高兴就先留下了。

简单的说:你在圈子里面的名气越大,你被动加入的机会越多,一个群圈子里的牛人越多,大家愿意继续呆着的概率也越大。 而微信群,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点是微信群是模仿了QQ的讨论组架构,组员都可以拉自己认为需要的成员进入,不需要得到组创建者的同意,这点设置的区别,使得微信群在人员发展上和QQ群有本质不同。微信群是链接扩散机制,可以随时建群随手拉人加入,组员地位基本平等;而QQ群数量有限制,管理员权限和非管理员权限明显不同,是准入审批机制。

猫爷:社群运营管理两大技能法宝,社群小白必备_第2张图片

所谓微信群与传统QQ群在运营上有两点不同的特征

第一是:开放性,社群更多看重加入者的横向链接,而不是围绕某个中心者的地位,QQ群的创建者是天然拥有这种中心地位的,因为他有相当多的特权;

第二是:多样性,因为微信不限制一个人加群组的数量,而且这些群组的管理是放在信息时间流里,一个群组聊够了,自然沉没,如果你不进去发言,这个群组可能就再也不会顶到前列。微信的模式更倾向于随时连接,随时聊天,聊完就让群自然下沉甚至淹没,而不是QQ群给我们的需要长期管理运营,放在控制面板进行维护的感觉。

这种机制自然导致微信群更多样化,更随机化,更碎片化,更临时性。更简单解释是微信群的产品逻辑是基于时间,而QQ群是基于主题,前者适合移动通讯,后者扎根桌面时代。 例如微信群组建立后如果你不加入通讯录,在微信的产品逻辑里会自然沉没到底部,再也不出现——如果把你微信聊天记录串联起来,你看到是一个沿着时间流不断滚动的通讯记录,有些人在一段时间内和你交流过,然后再也没有对话,同样有些群组因为当时需要,我们连接成立,交流完毕就不再有保存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微信没有设置导出聊天记录的功能,也没有限制你可以加入群组的上限,在时间流里,你进入各种群组的上限本来就是无穷的,你的信息都直接存贮在云空间,没有导出保存的必要。 

猫爷:社群运营管理两大技能法宝,社群小白必备_第3张图片

也正因为微信群是时间流,所以用微信做在线分享或者主题讨论,很多人的体验并不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建议“我们成立一个QQ群去聊这个话题吧”?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基于时间流的交流出现在顶部的永远是最新的通讯记录,会导致你的对话不断被其它通讯信息打断,失去了连续性。 

但是QQ是基于主题建立群组,可以开设多个小窗进行定点交流,这种环境显然更有助于多人在线就特定主题互动,但这种开设小窗的设计必须要求设备有足够大的屏幕空间,这显然是移动设备目前难以支持的。 在微信时代,还有一种新的入群模式,就是随机式,比如今天我们要一起吃饭,一起上课,就临时建立一个微信群组,有什么信息在其中通报一下,等事情结束,这个群组就让它随时间湮没。当然有些群组觉得有保留的必要,也可以慢慢扩展,引入更多人保持它的活跃度。 

猫爷:社群运营管理两大技能法宝,社群小白必备_第4张图片

比如在《怪杰》每一期节目,都会请现场观众建立一个微信群组,为现场的选手表现打分,等节目结束后,大家就可以自愿选择留下还是退群,这种群就是基于某个特定场景创建的。

所以如果你是为了商业目的建设的群,更适合建有明确主题的群,这就更适合在QQ建群,现在很多人犯的一个错误是认为微信火,大家都在微信上活动,就应该建立微信群。这个逻辑是不对的,我们主要还是分析你的用户群是否更适合微信互动,如果你的用户层都是中高层,他们不习惯用QQ聊天,当然用微信群更好。

我在全心创客联盟等你,让创业不再孤独….

猫爷:社群运营管理两大技能法宝,社群小白必备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猫爷:社群运营管理两大技能法宝,社群小白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