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和母爱,哪个才是最重要的?

一位母亲拿回来一筐苹果,她每天给儿子、丈夫和自己各分一个。时间一天天过去,筐里的苹果一天天减少了,最后筐里只剩下一个苹果了。吃罢晚饭,这位母亲把苹果交给儿子说:“孩子,这最后一个苹果就由你来分吧!”儿子接过苹果,拿来水果刀,一分为三,爸爸、妈妈和他自己各一份。这位母亲笑了,说:“孩子,你学会了公平--这正是我希望于你的。”后来,这位孩子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法官。他就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任首席法官约翰.杰伊。

一个苹果,既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这虽然是个“个案”,但是其中蕴涵的道理却有普遍意义,那就是母亲的引导和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位教育家说:“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人的行为,习惯,品质将形成人的最终命运。”而母亲的引导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质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有一些众所周知的伟人----孟子、柳宗元、徐霞客、林肯、爱因斯坦、比尔盖茨等等,他们的成功显然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母亲的正确引导。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可以教孩子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公正的人。

父爱和母爱,哪个才是最重要的?_第1张图片

每个人的生命直接来源于母亲,母亲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子女素质之高低,品行之优劣,事业之成败。从十月怀胎到婴儿的哺乳,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一个人身体素质如何,取决于母亲的精心照顾;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取决于母亲启蒙教育;一个人品德的好坏,取决于母亲的教诲;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更取决于母亲的言传身教。

尽管男孩和女孩的性格、成长状态以及情感与身体需求各不相同,但是养育儿子和养育女儿之间的相似之处大大超过了不同之处。母亲给予孩子的很多东西,与其说反应了孩子的个性,不如说反映了她的个性和人格。

母亲喜欢肢体接触,由于男婴、幼年或青少年男孩都需要肢体接触,这种做法大有好处,母亲的拥抱让儿子知道,母亲爱他。母亲对儿子的爱还会通过第二种常见的方式体现出来,那就是食物。消化道与母爱之间有种奇特的联系。如果儿子饮食不调没有健康成长,母亲会下意识地觉得自己这个母亲做得很失败;如果儿子长得高大健壮,母亲就会对自己的养育能力非常满意,因为她们能够亲眼看到儿子的力量。母爱还是自我牺牲的爱,她们会付出行动,只要能够让儿子健康成长,她们愿意舍弃任何东西,不管这是否是直觉,母亲就是这样的。母亲可能不接受儿子的行为、女友、体育运动或音乐,但她会始终爱他。

对男孩来说,健康的吸收母爱至为重要,因为他对母亲的感情为他此后与所有其他女性的交往确定了范例。如果他与母亲有积极的互动,他就会更加信任姐妹、女友和女性老师。反过来,如果他不相信母亲的爱,或者对母爱感到捉摸不透,就会影响他对其他异性之爱的看法。

人类最自然的,基因里自带着的一种爱。就是母爱。不是因为你是聪明,帅,美,活泼,外向我才爱你。不管你是怎样的,只要你是我的孩子,我就是爱你的。我就会把我的爱倾注在你的身上,照顾你的身体,给予你我的情感。帮助你慢慢地成长。

母爱不需要人类社会的教化,她自然就可以去爱。而被爱的对象,会享受一种无条件的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受到一种感觉。无论他再怎么不好,他都能感觉到有人爱的,他是值得被爱的。他是有价值的。而他有价值感,不出于他是个多么厉害的人。而是出于他从母亲这里拿到的无条件的爱和信任。真正的母爱是可以达到这种效果的。

但是母爱也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既然母亲完全接纳孩子,就不需要付出努力做什么,就可以得到爱。那孩子就不需要改变和超越,不需要进步,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父爱和母爱,哪个才是最重要的?_第2张图片

光有母爱,只能让一个人有安全感,有自信,但是无法让他持续的获得成长。要怎么才能让孩子自觉自发的去成长,补充的力量呢?就是父爱,有条件的父爱。父爱是你必须要达到我的条件和要求,我才爱你。你必须通过努力才能配得上我的爱。你不可能什么都不做,就赢得我的爱的。你要是好学生,以后有好工作,成为一个好的人,我才是爱你的。

这种爱,会给孩子塑造自卑感。看似自卑感是个不好的东西,但是它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地方。那就是因为有自卑感,才会无形促进孩子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让孩子一步一步的成长,成为一个不断追求自我实现的人。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曾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字经》中曰:“养不教,父之过”,可见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便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纵观历史长河,父亲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发生着些微变化,从最初作为一家之主的“严父”,到权威逐步瓦解的“慈父”,亲子之间由“上下级的权威”关系慢慢走向“民主平等”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父亲的职能也由单纯的“精神领袖”或者“养家糊口”走向了全方位、多功能的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角色。

男孩子可以在父亲身上学习到男性的基本行为模式,有利于培养男孩子坚强刚毅、进取和拼搏之心。在儿子眼中,父亲是所有正确答案的来源,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他比其他人更聪明、强壮、坚韧。父亲为人处世的方式塑造了男孩的世界。父亲就是权威,由于他们了解规则,所以他们也会制定规则。儿子会观察父亲的言行,下意识地将父亲的每种品质融入自己的性格当中。这样,他也可以成长为男子汉。但它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果男孩看到父亲每晚醉醺醺地回家,等到他们长大成人后,和其他男孩相比,就更有可能酗酒。不管好坏如何,有其父必有其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布森指出:“让一个孩子和一个合适的男人在一起,这个孩子永远不会走上邪路”。父子关系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双方都在不知不觉地朝某个相同的目标努力。父亲希望儿子能够汲取自己的优点,这样他就能变得“不朽”;而儿子则希望他的个性融入父亲的个性。这两种愿望都源于每个男人所固有的男性骄傲。

如果父亲表明他乐意陪伴孩子,这比任何其他东西都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自尊。儿子需要放心地意识到,他对父亲来说是珍贵的,值得父亲的关注。如果父亲不珍爱孩子,儿子就会觉得也无法珍爱自己。父爱会让男孩受益无穷。如果父亲具有同情和爱,那么他的儿子也会如此;如果父亲坚强、慈爱,父子关系亲密,男孩就不太可能在学校收到欺负;如果父子感情始终非常亲密,男孩长大以后就会更加自尊,获得更好的教育,并在此获得更好的工作。孩子获得父亲的陪伴和关爱越多,他的整体心理就可能越健康,也越可能在学业和社交中取得成功。

父爱和母爱,哪个才是最重要的?_第3张图片

父亲和母亲一样,同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员,角色扮演可以稍有不同,但大体要一样。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爱和母爱都非常重要,缺失任何一种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两者一样重要,但教育的作用不同,不可互相代替。

在交往的内容上,母亲常花较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的生活或辅导孩子学习;父亲则花较多的时间与孩子游戏。在交往的方式上,母亲更多地搂抱孩子,与孩子进行一些温和的活动;父亲则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与孩子玩耍,做一些较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等。

母亲和父亲通常用不同的方式养育孩子,并不存在哪个好、哪个坏的问题,只是不同而已。如果能明智地加以利用,这种差异对孩子们是有好处的。父母养育方式的不同实际上是一个平衡问题。有的家长明白这些差异,并努力地使这些差异成为他们家庭的一种财富。他们意识到他们需要彼此的平衡,孩子们也同样需要这种平衡。

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轻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最好的家庭氛围是成长的氛围,全家人共同成长,学会相互尊重,看谁的意见最合理。一定要共同商量,形成合力,教育孩子不能只成为父母其中一方的事情。教育的有效性依赖于教育的一致性。

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分工有合作。父母在性格特点、智能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教育孩子中,每个人尽量扬长补短,夫妻之间优势互补。教育孩子的事情主要涉及学习、生活、劳动、体育、文娱和其他活动。父母按教育内容分工也好,按时间分工也好,要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都在关心他、教育他。就好像父母带孩子上街游玩,孩子最愿意走在中间,一手被父亲领着,一手被母亲领着,他会充满欢乐、倍感幸福地往前走。分工合作,不要怕麻烦,不合适时可以随时调整。

父爱和母爱,哪个才是最重要的?_第4张图片

台湾东海大学社工系教授彭怀真说:“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当孩子看到父亲和母亲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且可以互补、合作、协商、和平共处时,孩子就会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存在差异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赏的。这会促使孩子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密切合作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爱和母爱,哪个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