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

时间:6月9日(周六)早上6点

地点:云之家

主持人:何俊霖

时间大臣:李红芝

记录大臣:誓言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开场

各位3.0思维力组的小伙伴,大家周末早上好,我是主持人何俊霖。又到了一周一次的会议,感恩大家准时参与。本周的阅读重点是《思维力——高效系统思维》的第四章,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请在稍后的分享环节发表意见。第一部分每人发言3分钟,主要分享阅读收获和疑问。第二部分是小组讨论,大概时间是10分钟。以下请时间大臣演示提示时间的方式。(略)

二、组员发言

1.葛丹苗

各位小伙伴,大家早上好!

本周我主要阅读了思维力的第四/五章,并做出了这两章的思维导图,第四章应该是本书最重点的一章了。

一:我们应该如何:分析问题,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工具如思维导图,逻辑树还有MECE法则。重点强调分析问题时常采用的两种构建框架:自下而上的提炼框架和自上而下的选用框架。自下而上的提炼框架主要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用分散思维罗列要点

第二:收敛思维连线归类.

第三:用逻辑树构建框架,

第四:用MECE检查框架

自上而下的选用框架

第一:选用框架a.what-why-how

b.二维矩阵(四象限分类)c.PDCA d.PEST e. SWOT f. 专业理论框架 g.四大逻辑顺序

第二:分析问题

第三:多维思考                                (逆向思考/换位思考/零机思考)

明晰关键:应用80/20 法则,在实际工作中多加实践,把80%精力应用在最重要20%的事情上

二.解决问题- 执行和检查

一份可行性计划的精髓(6H,what,why,when,how,where,who

通过这一阶段对思维力学习,我发现自己对发现和分析问题有了一个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 在思考问题前会先用5W分析法不断去探究根本原因,找出本质问题。 2.我会着重利用 自上而下框架去迅速解析问题并明晰关键,拿到结果 3.自己在问到问题的时候,会更用理性全局去思考问题。 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2.陈思彤

大家早上好,我是陈思彤。这周基本没怎么看思维力这本书,确实事情有点多,这周更多的是践行书里面提到的思维方式,像换位思考、逆向思考和假设思考

用得比较多的是换位思考,以前也会用,用得少些,现在每天都用到,这也让我收获挺多:

1、我更能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问题处理方式。像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会和一个我敬佩的或在这方面专长的朋友换位思考,如果我是他,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会怎么反应?我的想法是什么?我会怎么处理?这时往往会容易在对方的高度去思考和体会,瞬间视野和能量也被拔高一个维度,问题的解决方案很快就出来了,甚至有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

2、更能洞察别人的需求、更能感同身受、体谅对方,给予爱和支持。比方说我老公平时很忙,特别最近经常都不在家。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都是我来搞定,以前有些棘手的事我可能会抱怨或等他回来再解决,但现在我更能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更能够理解他,会主动去分担和关爱,比如他晚上回来给他削点水果吃、按按摩,多支持鼓励他。反正他最近夸我夸得特别频繁,身边的人最近也给到我很多好的反馈。

以上是我这周的收获,谢谢!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李红芝

大家好,我是李红芝,在广州向大家问好。

本周我读完了《思维力》第四章的内容,不过还没有写读书笔记,这个周末要赶紧补上才行。

第四章的主题是:分析问题--构建框架和明晰关键。阅读的过程中,对照自己平时处理问题的模式,发现自己经常习惯用的是“自下而上提炼框架” ,虽说这种方式也可以锻炼自己构建框架的能力,但确实如书中分析的那样有不少弊端,很容易掉进“重新发明轮子”的大坑,浪费不少时间。既然前人和专家已经发明了那么多好用的框架,当然应该是用拿来主义。我觉得拿来主义是一种能力:首先自己需要具备“拿来主义”这样一种意识,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先问自己“有没有现成可用的框架?”这就像一句古话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要第一时间想到找工具,为自己高效解决问题配备一个或者多个好用的工具,我觉得这种“工具”意识是自己以后需要加强的;其次,平时要有意识地累积各种好用的框架、好用的思维工具,我觉得这个“累积”的意识也非常重要,也是自己一直以来非常薄弱的部分,需要刻意练习。

这一章的内容非常多,有很多知识点都是自己以前没有想到更没有做到的,读完很受启发,觉得很有必要接下来多花点时间好好复习和消化这一章的内容。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聆听。现在把麦交回主持人。

4.誓言

大家好,我是誓言,在广州向大家问早安。

本周我重温了《思维力》这本书的第四章,这章是界定问题后的关键——搭建框架和抓住关键点。我用“三、三、二八”来帮助自己记忆和理解这一章的内容。

第一个“三”,是指搭建框架的三个主要必备工具:逻辑思维导图、逻辑树和MECE。逻辑思维导图,是作者改良和推荐的主要工具,在原来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激发发散性思维和可视化的功效和优点基础上,引入了严谨的收敛性思维,将发散性思维进行逻辑归纳,让导图的逻辑性更强。逻辑树,有点像改了统一方向的逻辑思维导图,左边一端写着目标/问题的起点,向右发散,用逻辑结构层层分解排列项目,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终点。MECE,翻译就是“不重不漏”。我原以为这是需要较多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完成,后来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通过逻辑归纳的结合,MECE是每事每刻都在运用的工具。

第二个“三”,是两个搭建框架的方式:从下而上提炼,从上而下选用,以及这两种方式的结合。两种方法各有优劣,用起来也各有前提,如果对于有思维和分析能力基础,且有时间深入探究的人,我认为用自下而上提炼框架会更利于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而对于初学者,分析能力有待培养,且需要快捷高效地搭建系统思维框架的人,我认为自上而下选用框架并进行验证推演出最优方案,是更适合的方式。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述的自下而上提炼和自上而下选用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很难简单绝对地只使用其中一种,更多地是结合使用。作者就举“过危桥”的例子,先从自上而下选用框架入手,选择按“结构”顺序搭建框架。好,按照结构的方向,开始发散思考,搜集各种结构组成的要素,并且反思属于什么顺序,补充缺漏的部分,罗列要点,连线归类,调整原有框架,最终形成逻辑思维导图。为更明确目标和结果,调整为逻辑树的框架模式。最后用MECE来检验框架。无论是结构、重要性还是时间顺序,都通过MECE来检验是否独立无重复,是否完备无缺漏。最终,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似乎喻示着,这三种模式,其实已包括了绝大部分的框架模式。

第三个“二八”就是总所周知80/20法则,就是抓住决定性因素的那20%关键,筛除和降低非关键的80%的干扰和关注度。多思考,多分析,多验证。在抓住关键后,大胆剔除80%的干扰,聚焦,提高针对性,完成分析问题的高效和高质量要求。

以上是我本周的阅读和学习情况,谢谢大家。

5.熊文雯

大家早上好,之前分享的小伙伴都做了很好的阅读和反思,那我就这周自己阅读第二、三章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触。

一、为什么需要系统思维

        因为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系统中,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因此,它无时不刻地与周围的万事万物发生着一定的作用或者能量交换,因此,当我们界定一个东西或分析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割裂出来单独分析,必须放在系统中来分析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和作用,才是一个全面正确的分析。简言之,就是用框架去思考,框架体现了系统中的构成元素,以及元素间的有机联系,即规律。

二、框架思考的重要性

        作者提到,不运用框架思考就好比不查地图就出门找路,必定要摸索着走很多弯路,而运用框架思考就是按地图去目的地,不走弯路,方向不会错,最直接高效。所以,以后一定会要求自己运用思维的框架去思考问题。

三、系统思维的特点

        系统思维具有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具有动态性这个特点是我之前没有预估到的,其实动态性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因为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如果没有考虑到动态性,不掌握最新的变化和状态,那信息会滞后,分析考虑必定是错误的。因此,用系统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动态性这个因素。

四、三大应用

        在应用这部分我主要说说清楚地表达这部分。系统思维在表达上的运用关键是要第一时间要传递容易认知的框架给听众,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看到这里我比较有共鸣。以前听一个ppt的讲座,演讲者也告诉我们如何能让听众很好地接收我们表达的东西,就是要把抽象的东西转化为听众已有的认知框架里的东西,比如一桶爆米花的热量很高,用数字表示,观众是没有概念的,如果用图片告诉大家,一桶爆米花的热量等于你的早、中、晚餐加起来的热量,就一目了然了,这就是转化为观众已有的认知了。所以我用系统思维去表达的时候,要选择听众已有的认知框架,这个很重要,这才是有效地沟通。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6.陈宝婉

早上好,我是陈宝婉很抱歉这周在阅读《刻意练习》所以思维力就没有看。跟大家分享刻意练习的前两部分核心。

第一部分【有目的的练习】

1、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差别在哪里?

“有目的的练习”是天生喜欢挑战,严格逼迫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天真的练习”只是在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可以提高表现和水平。天真的练习总结总结一句话就是【埋头苦干】

2、有目的的练习有哪些特点?最近你进行有与有目的的练习近似或者相同的行为,符合了书中提到的哪些部分?

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②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③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④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二部分【大脑的适应能力】

1、刻意练习有哪些特点?

①刻意练习发展技能

②刻意练习舒适区外

③刻意练习包含得到良好定义的特定目标

④刻意练习有意而为

⑤刻意练习包含反馈

⑥刻意练习产生有效心里表征

⑦技能的某些特定表现我的刻意练习缺少反馈,有意而为没得到反馈很多需要反思

为什么会有这三种错误的思想呢?改进工作方法的刻意练习,需要找到工作当中的专家,边干边学,并且及时反馈。这些基础条件在你工作当中,哪些可以实现,哪些不足需要改进?

①【心态问题】:认为自己不行,别人天生聪明记忆力好。

②【错误思想】以为天才定律只要花时间坚持就会有专业有擅长的领域,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某件事。但其实并不是提高绩效的表现。

③【错误方式】认为要想提高只要努力,但其实是需要正确方法。曾经在工作和学习中也有三种错误的思想,定义自己学习能力差,别人天生聪明,学习没方法,傻傻坚持做没结果

以上是我的总结分享谢谢大家

7.何俊霖

      我是何俊霖在东莞向大家问好,这一周我从书籍上面的一个收获较少,还有待于去深入阅读,但是从思维力方面反思更加深了思维力的认知。我觉得思维力不足,可能是我们在大脑中没有把大脑中的碎片建立联系。第四章里面提到有一些让我们去建立联系的一些具体方法,如何从技巧上去解决不连贯的:做思维导图,从逻辑思维里这一方面去考虑,这一部分具体化的练习是去找了《演讲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有了突破, 我自己表达的不顺畅,思维力有待于连贯。听到这本演讲的力量收获到我们传递信息时,通过把理念具体化传递到对方的一个模型,比如我在分享心理学的一个认知,这一个信息给到更多的人做出一个调整,不是很空洞的去告诉心理学是如何的好,而是应用一个生活的例子,叶老师在进阶课中讲到的一个例子:一杯水,虽然很小很轻,但是如果持续去保持一个姿势,端着这杯水不动,身体会越来越承受不了,我们的心灵也是同样,如果一个小小的问题、伤痕,如果不及时的去做调整,一直处于一个恶性状态在循环,它会让我们的心灵造成越来越严重的伤害。通过这样一个表述的话,对我后面反思,需要如何去表达,有更一步的去提升,这也是最大的一个收获,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三、感谢各位的分享,下面进入小组讨论时间,让我们共同解决。

1.葛丹苗:我的主要疑问是,在写读书笔记时,没有框架,在写的时候花费较多时间,特别在联系生活经历和自我感受方面,希望加入自己的例子,但例子有点繁琐,费时费力,输出比较吃力。想向其他伙伴请教,在进行读书笔记输出时,怎样搭建框架。刚好我们在学习践行思维力,所以想能不能对输出读书笔记有系统的常用的逻辑框架指引,保证省时高效输出。

陈宝婉:我以前遇到你说的这种瓶颈和困扰。目前由潘昱班主任带领读书,他会每次围绕一个主题阅读,带着问题和目的去读,才不会被带着走,失去自己的方向。所以在阅读之前,建议先浏览目标和序言,看背后的结束语。这样对书本有了解,明确阅读的目的,再去看书的内容。明确目的了你才能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说这一段,我想从中学到什么,核心点是什么。这样阅读的收获会更大。然后就是去输出,把问题以一去记录。例如问问自己,这一部分里面哪些核心点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和这个点联系上,让自己去思考,联想,这样从阅读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李红芝:我想用思维力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在输出笔记时,想到哪说哪儿,没有框架,是不是可以用思维导图把阅读的记录进行整理。先从发散性思考现在障碍我输出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然后用连线归类进行梳理。我觉得首先把自己做读书笔记的过程过个梳理,可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我也看过一些指导读书笔记的文章,其实读书笔记有很多形式,也有很多种框架,针对自己的不同需要去找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方式就好了。每个人写读书笔记的阶段不一样,需求不一样。譬如我自己可能写读书笔记会比较侧重能为己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生活“用品”,可以知行合一。所以在写读书笔记时不会太看重很完善的思维导图把书中内容都罗列出来,我知道有很多人读书笔记会以这种形式,但我自己不太注重。反而我会比较注重在书中学到了哪几点,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什么,然后反观反思一下,结合这个点我哪里做得不够。这是我关注的读书笔记重点,写心得体会,记录下一步的计划。我觉得很多读书各有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关于读书笔记的框架可以网上搜索关于读书笔记方面的一些文章,也有很多人对于读书笔记列出不同的方法。

图片发自App

何俊霖:我也想分享一下,关于读书笔记输出这一部分,我们要传递的内容是,我想表达什么,我读了这一章领会到什么思想,我想表达什么。我们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我的目标是通过输出分享加入我个人的案例,然后大家有启发,还是说向大家传递一些概念和观念技巧等等,先要对目标进行区分。我们有个心理,觉得读书笔记需要写得很完美。于是迟迟不敢动笔。我觉得这是需要阶段性磨炼,先完成再完美。我这周听了《演讲的力量》这本书也提及输出和分享,有一些启发。建议可以了解一下。

熊文雯:我接着说两句,俊霖刚才说到我们会想要写一篇比较完美的读书笔记,我觉得这个也可能是阻碍我们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去很持续的去坚持写读书笔记很重要的一个心理原因。针对这一点我觉得真的是要用到叶老师说的,最开始是保持一定的量,比如说每周可以写几篇,能够写完就行了。至于质量怎么样,我觉得还不是最开始要追求目标。当你有一定量的累积之后,其实到后来就会慢慢的质就会上去,它一定是在量的累积上面质才会上去的。所以我觉得是把量放在第一位去考量,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读书笔记其实也可以分为几类,一类就是说你是以后要放到上去给别人看的,这类读书比可能你需要写的比较认真一点,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种更广泛的意义上读书是给我们自己看的,纯粹是我们读完书之后为了帮助自己梳理而写的读书笔记。这种笔记的话就很灵活,你可能不需要计较文字怎么样,标点符号怎么样,错别字这些,可以采用一些比如说我上周在班会上分享的,你就是用语音的方式,你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你就用讯飞语音这种听写法,直接对着手机去说说,我读了之后有什么心得体会,这里面讲了哪几点,你就用语音的方式,可能只需要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一篇很短的读书记录。我觉得这个是可以经常做的,是用语音听写的方式,你不用打字那么累,而且是在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做个读书笔记。

誓言:关于读书笔记,我认为粗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摘要描述这本书讲了什么,二是用自己的理解和关注点来复述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重点,三是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和结合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和方法论。具体在做的过程是怎么操作呢?一般我会先把看到的和想记录的记下来,不需要考虑逻辑和先后顺序,先发散性地想到就写。接着会对已记录的进行归纳分类,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联想自己的实际生活有何共性,有何指导意义,有何借鉴,有没有冲突,有没有缺漏的观点。最后会梳理一遍这个主题,如果现在由我来输出,最优方案是怎样的,写下来。不知不觉其实以上三步也结合了《思维力》这本书提及的结合自下而上提炼和自上而下选用的框架搭建方法,通过利用已有的书中框架和模式,但通过自己的逻辑归纳和MECE,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

2.陈宝婉:我的疑问是,每周每月做计划和检视,我觉得计划需要全局去看,要达成什么,也要看远方。我想问一下大家是如何根据自己的梦想板,去把这些一年的计划分解到每个月,然后分解到每一天,如何养成一种是检视和反思的习惯?我可能有时每天列的计划太多,反而就不想去把它完成,可能觉得很焦虑,就会觉得压力有点大,更重要的是觉得我们写好了整个月的计划之后,又如何落实到每天去分解,每天会去看了去做,这是我想问大家的,谢谢。

何俊霖:好,就是说年度计划,分解成月计划,然后从月计划再做到每一天的一个合理性规划。我谈一下这方面。一个是根据自己的梦想板,要达成的一个数量,和它实际与我们之间的一个距离,进行合理评估。从数量上面来说,叶老师讲的是三个,先确定三个最最想要达成的目标。然后以这样一个较合适的量,去做每一步的分解。我从做梦想版到现在,觉得我对于月计划和月反思,还有目标的规划的落地,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分析,也不够清晰,可能也说明我对自己的明确目标还有待于确定。

誓言:说到检视,我目前做得还不够,做到晚回顾和周检视,做了年度梦想板,缺了月度检视这一环。我同意以终为始的原则,把年度梦想板的”计划做的事情“,再分为“要做的”和“想做的”,对于要做的,设定deadline,倒推每一步完成的时间点,拆解到周计划内;对于“想做的”也会结合本周的忙闲程度和重要性情况,插入周计划中,但相对比较机动,没有设定必须完成的时间,作为时间上的协调和机动事件。在周检视时,我会做上一周计划的完成对标检视,也会因而调整下周的周计划。列出来可视化,可以明晰,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对外公布的事情,总不好意思总是当天打叉叉明天又计划又完不成再计划再打叉,总会想着一定要吃掉这只丑青蛙免得再列在明天计划里面了,无形中就促使自己不拖延了。我还试过为了完成计划,在忙乱的过程中,打开计划看看,定下心,不要被杂事打扰,回归重点事件。这样的确是有作用的,各位不妨试试。反思到自己的月检视的缺失,我也希望能补起来,但我觉得就不会像周检视那么详细了,计划就回应八大关注的进展,还有年度梦想板进行对标,再简单检视上月青蛙和本月青蛙计划吧。各位伙伴有啥好建议记得不要忘了分享出来哦,让我们共同进步。

熊文雯:最近我也在听叶老师的进阶课,着重听了一下他的反思那一部分,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反思也做得不太好,是一直有反思,都感觉效率不是很高。而且我听到叶老师说,他每次做月反思的时候,每次做完以后,他会觉得是会有很大的惊喜,或者说会对以后的生活会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过会对自己的生活有这么大的帮助,所以我也觉得自己的个反思是做得很不好的。然后特别是个日反思,有时候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不会去好好的去想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那所以最近就认真听了一下,听反复听了很多遍关于反思的这几个音频,嗯我建议大家可以都去听一听,我目前也是在不断地思考。这个过程中,他的在进阶课里面的这些反思的内容,都是我们上一次听到的课程有很多的改进。比如日反思,他重新设计了有创新,重新设计了一个九宫格来给我们做日反思。然后每个格子里面的内容除了八大维度,就是我之前反思的时候,可能不会那么细致地从每一个人生的八大维度都要去反思一遍。那么它这里面就包含了人生的八大维度,年度的一个梦想,月度的三只青蛙,还有今日要事,全部都各占了一格,那么就一看就很一目了然。我本年度的几个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当月的三只青蛙是什么,然后今天的要事也可以把它列下来。还有一个是日记与反思是专门写自己,对自己的一个正面和负面的一个反思,就做得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那么接下来还有几个格,分了四个格,是把八个维度,每个格占两个维度的去记录,比较细致的去记录每两个维度的的一些反思的一些内容。我觉得这个表格做得确实非常的细致,然后也能够避免自己每一个方面都不会去遗漏。我觉得叶老师最可贵的一点,它可能做下一周工作安排的时候,会去翻看下一个月两个月1到3个月的安排,提前有几个月的视角,这一点是我目前还做不到的。我一般也可能只是提前一周的视角,但是很难去每次做周计划的时候,都会有提前三个月的视角。我觉得个视角个确实是一个最昂贵的商品。如果什么事情都能够提前地预计到的话,很多事情都很好安排了。所以我觉得这一部分也是自己要好好提升的。也不知道其他小伙伴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就是说怎么样能够提前的去确定下来那么多,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以上去确定,确定以后的一个计划。目前这一点我很难做到。目前也是在不断地思考,去改善自己的成见日记,然后做更好的反思,看看其他的小伙伴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意见。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李红芝:我刚才在听文雯分享的时候,突然会有一种感觉,会冒出个念头,就是说我们把个思维力的践行结束之后,下一个4.0践行的时候,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考虑其中一个主题,是把计划和反思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践行主题。因为,这个可能真的是一个很高阶的时间管理的习惯。我自己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是像誓言一样,有坚持写周检视。每周的计划回顾在坚持写,应该是在1.0和2.0的时候都有这两部分,这两个阶段都有去做,坚持写作检视。但是我3.0的时候没有把这部分完全停下来了,我觉得没有坚持的很好。前后还是有一个对比,就每周坚持做个计划,虽然做得不是很完善,但是每周有做这样一个动作去写计划,做周检视的回顾,做完之后还是会有收获。我觉得就跟任何其他习惯的养成一样,这个检视反思的习惯,是需要去刻意练习的,而且是要坚持一段时间。刚才听完之后,我也在想,这是不是接下来要把这个习惯再重新捡起来,去把个习惯开始重新去刻意练习,也希望这方面去跟大家多一点去互相去提醒,互相去鼓励,把这个习惯慢慢在找回来。嗯这是第一个。还有一个,我想分享。是我觉得做梦想版还是挺重要的,我是今年年初做了,做完之后会觉得清晰很多,而且把它放在手机上,作为屏保经常看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大方向的把握还是有很好的一个提醒的作用。

何俊霖:对,在检视和回顾这一块,我觉得要长时间去坚持去做,无论是做得好与不好,我们都先做了,然后做了之后就慢慢去感受。我从一开始坚持做点事,到现在我觉得越来越清晰的,就是说我的收获在我的践行当中,我逐步有了一些变化,我也慢慢去觉察到了自己的优化变化。然后逐渐去提升到自己的洞察力越来越高,就可能越来越可以看到自己更清晰的更长远的更应该做的这些吧。不知道宝婉今天对于我们大家的一个分享,有没有一些启发与收获?

陈宝婉:收获非常多。因为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然后发表的建议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誓言刚才您说的检视我有看,我也在模拟,但我每日计划做出来了,但没有养成一种习惯去看和及时跟进,因为我们可能做的周计划里面有包括他的几个维度,一个是生活中自己是能想要进行学习的一些好习惯,然后一个是工作中,因为我觉得有的时候我们精力是有限,因为特别像我这种工作时间比较长,只能靠早起跟晚上回来的时间,才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对吧?所以我会发现我的时间很珍贵,然后每天好像还没做几件事情,这时间一天又过完了。所以这一点让我对时间管理觉得更加的迫切,因为我觉得越忙越要管理,就像名涛一直跟我说的。然后检视这一块,我也去听刚刚文雯姐说的音频,不断的去理顺,然后去精进,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方式跟方法,不过你们大家的建议都非常棒,我会去采纳了,谢谢。

感谢各位的参与,本周周会到此结束。下周的周会角色分别是(略)请提前做好准备。祝各位周末愉快!

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力第三周会议纪要-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