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王寺汽水和沈阳地标“彩电塔”。摄影/摄影美少女,图/图虫·创意
-风物君语-
沈阳冷饮,又暖又甜
▲“饿了么”发布的《中国雪糕地图》。图/饿了么
这只是东北冷饮江湖的惊鸿一瞥。要体验冷饮的霸道,你得去曾经的老奉天、今日的大沈阳。
舌尖上的沈阳有两张名片:一个是“鸡架之都”,另一个必须是“冷饮之城”。吃完火辣辣、油汪汪的鸡架,尤其是夏日,怎能少了雪糕和汽水带来的清爽?
冷饮 ,多少沈阳人的“回忆杀”?
外地人的印象中,东北的气候总是跟严寒、冰雪联系在一起。其实,这里的盛夏跟关内一样火热。东北老乡常说:我们只有两个季节,叫做常夏和凛冬。
对于沈阳来说,尤其明显:燕山、长白山把这座城市拿捏得密不透风,冬天暖流进不来,夏天热气出不去。东北三大省会城市中,她位置最南,酷暑时间最长。
2018年沈阳夏日最高气温达到37.3℃,酷热程度一度堪比南方“三大火炉”。这样的沈阳,没有冷饮可怎么活!
冰凉的冷饮,在沈阳人的睡梦里,又暖又甜。每个沈阳人的记忆里,都有一股子雪糕或汽水的味道。对于他们或她们来说,这是一种比东北话还倔强的基因。
儿时记忆里,萦绕着“雪糕雪糕,皇姑雪糕……”;再后来几年便是“雪糕雪糕,中街大果儿”……
长大之后,无论留在家乡,还是闯荡外地,口渴的夏日,沈阳人的脑海就会闪现一个个小人,这不是中毒的反应,而是对一款雪糕的眷恋:雪白的、肥嘟嘟的是小人的脸部,咖啡色的部分是眼睛、嘴巴、帽子。吃过“小人雪糕”的孩子,谁都有过“先啃帽子还是先吃脸”的纠结。有强迫症的,一定会先把雪人帽子整整齐齐地吃掉,然后再往吃小人的额头、眼睛、鼻子……
形如香蕉的“绿舌头”冰棍是80后、90后小时候的社交必备。放学之后,一群死党直奔小卖部,准备好不用数的硬币,便“自助”拿到了一把“绿舌头”,一人一只齐刷刷打开。在“你先吃”“不,你先吃”的吵吵中,谁也不动第一口,最后竟然玩起了“谁的绿舌头更长”的游戏。
▲ 从上到下:小人雪糕、绿舌头、天冰大果。图/大辽网
“三色杯”冰激凌算是比较奢侈的一种。吃这种杯装冰激凌,最讲究的吃法,是从边上刮着吃——吃着吃着四周融化,中间剩下一座“山丘”,便干脆把它们搅拌一下,一勺勺地吃完,再抬眼看看天空,那时候我们都觉得:天堂不过就是“三色杯”的模样。
吃“天冰大果”,一定要先舔中间包裹的奶油,然后再啃坚硬的冰壳;吃“大脚板”,一定先咬断“大拇指”;好几天才吃一次的“小红帽”,掏空之后一定要留着包装,等到有了新的才舍得扔掉……
▲沈阳故宫与冰激凌。图/沈阳吃货团
雪糕吃腻了?请到沈阳接受新挑战!
没有人能说清沈阳到底有多少种冷饮,也没人能说清沈阳冷饮到底有多少种口味。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小时候吃到的许多“新奇”口味的雪糕、冰棍,很可能肇始于沈阳。
沈阳的能把一切看似居庙堂之高的严肃形式,改造为“你我皆凡人”的江湖气质。
▲ 20世纪80年代,沈阳街头的冷饮摊。诞生在西方的雪糕、汽水,一开始是作为针对上层人士的“洋货”引入中国的。但是,到了沈阳,这座拥有众多移民和工人群体的城市,它们很快褪去了所谓的贵族气质,在市井江湖里迎来了多姿多味的新生。
创始于1946年的沈阳“中街冰点城”成功杀入上海滩,其“中街1946雪糕”成为冷饮界的网红。出沈阳之前,最让沈阳人引以为豪的是麻酱口味的“中街大果”。
麻酱口味?第一次听说的外地人,一定会大吃一惊:“什么?芝麻酱不是调料吗,怎么能做雪糕?”
▲ 麻酱雪糕(常见款为咖啡色)。图/BY麻麻
谁也无法考证,第一只麻酱雪糕来自哪位大神的发明,这种搭配火锅、热干面、凉拌菜的东方调料,配上西方人发明的雪糕,到底啥味儿?
在沈阳人的舌尖上,这是一种淳朴而又醇厚的滋味,既有东北大米的香甜,又含着一缕异域黑咖啡的苦香。
▲ 从上到下:黑椰壳、三明治、珍珠奶茶味雪糕。图/沈阳吃货团
谁也逃不过“真香定律”,面对“麻酱雪糕”也是如此。它听起来很“黑暗料理”,没吃过的外地人可能会皱着眉头咬下一点,但只要吃上第一口,便会360度大转弯。麻酱雪糕,让人又迷惑又上瘾,正像东北话的传染性一样,可以瞬间让你产生“干就完了”的爽快。
创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德氏冷饮、美登高、红星礼拜天,则更具有“国际范儿”:那时候流行的爆款冷饮几乎都冠以“美国XX”之名,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提子”、“美国大脚板”。
▲XXXL码、长达20厘米的葡萄干奶砖,东北人的“冰切糕”。图/沈阳吃货团
20多年前,“提子”是相当洋气的名词。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刚跟中国建交的美国是西洋时髦的代表,而吃一口“美国提子”雪糕,似乎就可以跟上国际潮流,这买卖太划算了!除开这点“虚荣”,这雪糕也的确好吃——一大粒一大粒的葡萄干嵌在淡紫色的奶糕里,咬一口就能尝到错落有致的甜味,葡萄酒的清香若隐若现。
▲ 吃雪糕都要整点啤酒,你想不想尝尝?图/微博@月光泥沼
东北文化与美国的结合,还诞生了“美国大脚板”。这种雪糕外带一层巧克力脆皮,它的问世,一举打破了大家对冰棍“表里如一”的想象:咬一口外脆里嫩,脆皮上还有瓜子仁,最过瘾的吃法就是,上去第一口把“大脚趾头”咬掉。
德氏冷饮,听名字以为来自德国,其实是土生土长的沈阳品牌,它所发明“德式黑啤”“蛋黄肉松雪糕”又刷新了我们对冷饮的传统认知。沈阳人告诉我们:“精酿”的黑啤,不仅可以痛饮,也可以用雪糕的方式,在慢慢消融中品味。
沈阳人以很东北的方式,对传统的冷饮完成了解构,并幻化出无数种可能。此时,雪糕早已不仅仅是雪糕,它是脑洞大开的味觉实验,是时尚与科学结合的大胆探索,更是对生活时髦度的严格测验。
沈阳的雪糕,到底主打哪种口味?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沈阳人的回忆里,可能有一千零一种味道。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哪个孩子如果没有吃过最新口味的雪糕,是要被人嘲笑的,而尝遍了各式各样口味的那些孩子,则登上了社群金字塔的顶端。
▲沈阳雪糕口味,有无限种可能。图/沈阳吃货团
多少年后,恐怕第一口吃过的雪糕才是最爱,这正是:尘归尘、土归土,只有老味儿嘎嘎足。
在别处,冷饮专属于夏季。但是在东北,雪糕是越冷吃得越上瘾。寒冬的沈阳街头,你会看到一种奇景:排队买雪糕,一人一袋子往家提溜。
▲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喝酒,而是“吃两口雪糕”。图/电视剧《东北一家人》
在南方人习惯煲汤、喝茶、煮糖水的时候,东北人已经在室温二十六七度以上的暖气房里,默默剥开了一根又一根雪糕。
沈阳人之所以四季离不开冷饮的,有一个重要原因:东北菜以烧烤、铁锅炖等口味浓重的口味为主。在“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的时光里,最需要的绝对是一只清凉解渴、爽滑宜人的小雪糕。
围着大如井口的滚热铁锅,吃到驷马汗流、满脸通红之际,来上一根“中街大果”,喝上一瓶“八王寺”的大白梨,那才叫属于东北人的冬日幸福。
▲ 属于沈阳人的冷饮记忆。图/微博@沈阳新闻汇
清初,沈阳这片“龙兴之地”取“奉天承运”之意,得名奉天府。近代,这里诞生的一股军阀势力被称为“奉系军阀”,他们不仅活动于东北,也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史。
一代代乱世枭雄传奇,余韵不绝,入了骨,化了魂,成了今天沈阳人舌尖上的那一股甜凉。据说,“中街冰点”前身创始人朱渊红曾做出的第一杯冰冻乳制品,瞬间就甜暖化了东北铁汉张大帅。
称霸东北的八王寺汽水、畅销全国的中街大果,仿佛是另一群南征北战、叱咤风云的枭雄。
东北人为啥越冷越吃冰棍?
你有没有吃过沈阳冷饮?
最让你忘忘忘忘不掉的是什么口味?
留言区和大家聊聊吧~
- END -
文丨李哲
编辑|大羽
封图| 沈阳吃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