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G分类(二)

模型搭建

两层卷积+两层池化+三个全连接层,作者采用了“多头”输入,3个输入都是同一条数据,但每一个分支设置的卷积核参数不一样:①第一层三个通道的卷积核尺寸分别是4,6,8;②第一层三个通道的卷积核尺寸分别是6,8,10。
batch size = 64
learning rate = 0.01
total training process = 100 epochs
ECG分类(二)_第1张图片
(个人觉得这里没有使用图像处理中的3x3,1x1等更小卷积核,是因为我们的ECG是一个基于幅值的低频数据,小的感受野不一定能够包含一个较大范围的幅值变化,也就是较小的局部区域,很难构成特征性较强的波形。而为什么没有使用诸如16,32之类的大卷积核呢?因为我们的心拍本身就是一个短时间数据,过度关注整体上的变化而忽略了局部,所谓“过犹不及”,所以选择了三个中等大小的卷积核。总的来说,调参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要基于问题本身,从数据层面的分析,再到模型层面的分析。)

交叉验证

作者采取了三个不同折的交叉验证:
ECG分类(二)_第2张图片

结果
文章中的四分类结果:
ECG分类(二)_第3张图片
对于S类和F类这两个类的样本较少,灵敏度不是很高。238次S类心搏被归为N类,60次V类也被认为是正常的。
性能指标:
ECG分类(二)_第4张图片
转载于: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559479/article/details/104708032

你可能感兴趣的:(E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