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气象

周道通认为:凡是向学之人在学习之初,才窥门径的时候,便需要认知圣人气象(圣人气象:出自《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二:“凡看文字,非只是要理会语言,要识圣贤气象。”)是不是认识了圣人气象,与其作为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地做学问,才不会出现差池,才这样才是学习圣人的功夫。是不是这样呢?”

阳明先生回信认为:先认知圣人气象,过去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但是我认为这样认知还是简单粗暴的(然亦欠有头脑),不成熟的思想表现。圣人气象从主语看是圣人,那作为求学问的大众从哪方面感悟和体验呢?

我认为如果不从自己的良知上直抵内心认识掌握,好比拿没有准星的秤去称轻重,用没有琢磨过的镜子去照美丑一样。这就成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结果了。

圣人的气象从哪里认识到呢?我们自身的良知本来是同圣人的良知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能够时刻看清楚自己的良知,从良知出发,那“圣人气象”就不不只在圣人身上也在我们身上了,个人都能自给自足。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中记载程颐提出的一个问题:“看看明君尧,学习他如何做事,但没有他的聪明睿智,怎么能像他那样一举一动都符合礼仪呢?”他的回答是:“只要心与天理相通,就能明辨是非。”是不是和我刚才讲的观点一致呢。

现在你姑且先说说心“通于道”出处在哪里呢?心通于道出自《河南程氏遗书》卷五。大意是只有心与天理相通,然后才能明辨是非。“聪明睿智”又怎么做到?聪明睿智出自《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意思聪明而又有才干还处处持守几分愚笨的人,一定能获得更大的益成就。

以上对话可见,人人自具完人气质,难得是时时从内心良知出发做事情求学问。每个人都在俗世中成长历练,每件事怎么处置前人已给出了方法。点出聪明睿智的要害是没有讲的后半句,处处谨守几分痴愚,凡事不可占尽优势,要留几分余地。

圣人气象是程颐针对“孔颜之乐”而延展其精神,定义出的一个名词。不能一提及圣人认为离自己太远。圣人是谁,圣人气象指的是什么,孔子评价颜回“三月不违仁”,又说“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这就是圣人和圣人气象的外在表现。

圣人不远,只是太多人丢不掉占有的欲望,迷失在生活中,时常处在找不到自己的状态之中。自己对拥有的事物不知道需要的度在哪里,不足时缺少奋斗的力量,缺少正确过获取的本领。充盈时有时也不知如何办,失去了分配的能力,忘却了过犹不及的危害性。不能让内心被向恶的欲望力量裹挟,迷失内心的良知。

阳明先生提出的致良知,就是让我们努力保持良知的状态,重归精神之乐,如此便自具圣人气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圣人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