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智仁波切 著 大圆满前行(55)

(悠远的歌:此篇中不知外文文字打法,故只打出汉文,空出的()内原本为“吽”的种子字)

                                       三、念修金刚萨埵

             离二障垢然示净除障,究竟胜道然现修学相,

             超有寂边然显三有中,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丙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分五:一、忏悔之理;二、四种对治力;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四、念修百字明;五、忏悔之功德。

丁一、忏悔之理:

相续中生起甚深道之殊胜证相的主要障碍,就是罪障、习气。为了使阿赖耶的明镜中显现证悟的影像,净除罪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就好比镜中要映现出影像,擦拭镜面十分关键一样。为此,佛陀宣说了不可胜数净除罪障的方便法门,而在这所有法当中最为殊胜的就是念修上师金刚萨埵。

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罪业,只要忏悔就没有不能清净的。如古代诸大德也曾经这样说过:本来罪业无功德,然忏可净为其德。所以,无论是违犯外别解脱戒、内菩萨学处,还是失毁密宗三昧耶等等,即便是罪业再多么严重,通过忏悔也能得以清净。举个例子来说:婆罗门央具理魔罗,也就是指鬘王,他残暴地屠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但是通过忏悔而清净罪障,并且在即生中获得了阿罗汉果位【191】;再有未生怨王虽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但后来通过忏悔而恢复清净,结果仅仅感受了如绸线球触地即刻弹起般短暂的地狱之苦,便从中获得解脱【192】……佛陀在诸经藏中讲述了许多通过忏悔而得清净的公案。怙主龙树菩萨说:“何人昔日颇放逸,尔后行为倍谨慎,如月离云极绚丽,难陀指鬘能乐同【193】。”

如果具足四种对治力而诚心诚意、认认真真加以忏悔,就能清净罪业。反之,一边东张西望、胡言乱语、自心随着其他分别妄念转,一边口中发露忏悔等等,仅仅是口头上念诵忏悔文或者认为以后忏悔也可以,今后造罪也无害,诸如此类。如果是这样,那么尽管做了忏悔,但是罪业也不会完全清净,诚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想忏罪能净否?忆念善法则清净。”所以,不论是任何人进行忏悔,尽其所能具足四种对治力都相当关键。

丁二(四种对治力)分四:一、所依对治力;二、厌患对治力;三、返回对治力;四、现行对治力。

戊一、所依对治力:

在这里,所依对治力就是指,将金刚萨埵作为皈依境,具足愿菩提心与行菩提心。在别的场合也有其他忏罪的所依对境,比如在《三聚经》中的三十五佛或者善知识、佛像、佛经、佛塔等前进行忏悔都属于所依对治力。此外,发愿行菩提心在一切忏罪当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即使具足四种对治力来忏悔堕罪,也只能稍稍减轻而不能达到彻底清净的效果。如果相续中生起了无伪菩提心,那么往昔造了多少罪业都会自然而然清净,如《入行论》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戊二、厌患对治力:

所谓的厌患对治力,就是说对于以往自己所造的一切罪业生起后悔之心。如果既没有将罪业视为罪业也没有以强烈的追悔心进行发露忏悔,显然不能得以清净。如《三聚经》中云:“发露忏悔,不覆不藏。”此外大成就者噶玛乔美仁波切也说:“若无悔心忏不净,往昔罪业如服毒,当以大惭畏悔忏。”

戊三、返回对治力:

返回对治力,是指回想起自己往昔所造的罪业后发誓从即日起纵然遇到生命危险也决不再造这样的罪业。如《三聚经》中说:“从今以后,必断严戒。”《极乐愿文》中也说:“若无戒心不净故,发誓今后遇命难,亦不造诸不善业。”

戊四、现行对治力:

现行对治力,是指尽心尽力奉行对治往昔所造罪恶的善业。尤其是顶礼佛及佛子、随喜他人福德、一切善根回向菩提、发愿行菩提心、护持无伪实相之本体等等,这些都属于现行对治力。

从前,无等塔波仁波切的一个修行弟子向他请教:“我往昔以贩卖佛经维生,如今想起真是追悔莫及,请问上师,我该如何进行忏悔呢?”

仁波切说:“就造那些经典吧!”

于是那个人着手造经典,结果经常心思外散。他又怀着十分沮丧的心情前去上师面前汇报说:“造经典时我心思也是经常散乱,对于忏悔罪业来说,恐怕没有比护持本性更甚深的吧?”

上师异常欢喜地说:“实际上就是如此,纵然往昔所造的罪业积如山王,也能在现见本性的瞬间得以清净。”

因此,净除罪业的方法没有比修菩提心以及恒时护持无伪的实相更为甚深的了。在这里,也要在不离开这二者的基础上,观修金刚萨埵、降下甘露、净除罪障、念诵百字明等等。

丁三、真实念修金刚萨埵:

在忆念四对治力之后,进入真正念修金刚萨埵的阶段,首先自己平平常常地安住下来,在头顶上方一箭左右的虚空中观想一朵千瓣白莲花,它的上面有一轮圆月。所谓的“圆”并不是指它大小的尺度,而是指明月的所有部分完整无缺,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毫无弯弯曲曲而是圆溜溜的意思。接下来再观想月轮上有一个光闪闪的白色吽()字。虽然其他宗派有观想从“吽”字放光、收光等步骤,但(宁提派)自宗并没有这种观想。然后观想一瞬间“吽”字就变成了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象是报身的本师金刚萨埵主尊,他的身色洁白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在雪山上一般,一面二臂,右手在胸前握持表示明空的五股金刚杵,左手依于腰际部位握着代表现空的金刚铃,双足金刚跏趺坐,身上以十三种报身服饰庄严。十三种报身服饰也就是绫罗五衣与珍宝八饰。其中的绫罗五衣:是指冕旒、肩披、飘带、腰带、裙子;珍奇八饰:头饰、耳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项链、臂钏(左右二者算为一个)、璎珞、手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指环(所有的指环算为一个)、足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194】。金刚萨埵与白慢佛母无二双运,身体现而无自性,现空犹如水月或镜中现影像一般了了分明。观想自己头顶上的圣尊面向与自己面向相同,以上是所依对治力。这种明观既不是观想成唐卡或壁画一样扁平的,也不是观成土像、金像那样实质物体自性或无情物的形体一般。从显现的角度而言,包括主尊的双目黑白颜色在内都要互不混杂地观想得清清楚楚;从空性的侧面来说,没有一丝一毫实质身躯的血肉内脏等等,就像空中显现彩虹或无垢水晶空瓶一样。

华智仁波切 著 大圆满前行(55)_第1张图片
华智仁波切 著 大圆满前行(55)_第2张图片

——————————

【191】详见《贤愚经》之“无恼指鬘缘品”。

【192】详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193】难陀指鬘能乐同:详见译者讲述之《亲友书讲记》。

【194】报身服饰中也可将璎珞分为长短两种,计为两饰,不计指环,如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智仁波切 著 大圆满前行(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