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能感知到的大势,接受它,不要回避

那些你能感知到的大势,接受它,不要回避_第1张图片

1

上周去香港公差,由于一行同去的同事较多,晚上预定的酒店房间住不下,临时又没有多余的房间可以预定,于是电话给酒店让增加一个床位。电话放下没多久,门外就来服务员阿姨增加床位。听到阿姨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且与当地香港人发音不像,于是多问了了几句。

在攀谈中得知得知阿姨是来来自于大陆,十多年前与香港丈夫认识后便开始往返深圳与香港两地,结婚后便定居在香港,近两三年成功申请到公屋。即便已经申请到了公屋(超低于市场价购置),但依旧感觉在香港生活压力大,日常开支及房贷开销远高于大陆,两人已经打算不要小孩,就这样工作到退休,房子是可以一直居住到老去,目前就是攒钱给自己养老。

那些你能感知到的大势,接受它,不要回避_第2张图片

曾经在大陆人眼里,印象中的香港是高楼林立的繁华国际化大都市,人们安居乐业,华服美食,生活幸福指数高。而如今,大陆赶超香港之声不绝于耳。

数十年前,这位阿姨正年轻,可能她以为来了香港会有更好的生活。殊不知,真正来了港城,即便幸运地申请到了公屋,也没有多余的经济能力去负担一个小孩。

在这过去的十多年中,香港发展逐步放缓,大陆经济突飞猛进,呈现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势。如果她当时继续留在大陆,即便没有追随经济形势风生水起,想必孩子还是要得起的,再不济一线城市留不下,二三四线城市总是可以回去。

说到丁克,已经是不陌生的词了,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中,很多人会选择丁克。当你听到因为生活压力过大而选择丁克时,想必内心还是会有一些荡漾。毕竟,主动选择去丁克和被动接受现实去丁克,不是同一个概念。

这次去香港,还感觉一个变化:过关没有前几年严格了,前几年要核对人、看证件、问问题,去年来的时候还看看通行证,问题都没问;现在都是自助过关,即便没有通行证,用护照过关也行,而且没有人盘问,一些工作人员只会在你遇到问题时前来咨询解答。

预计会在不久的将来,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关口将会拆除。好比深圳以前设置了很多关口,将深圳分为关内、关外,来回关内关外需要核查下信息才能放行,现在这些关口早已拆除。大陆和香港的来往流程将会逐步简化,需要办理的通行证也会消失,届时去香港将会和去别的城市一样方便、普遍。

前几年深圳人送小孩去香港读书是一种流行且有钱的标志,现在则逐年降低,而且一部分香港人开始送小孩来深圳读书。

这些现象都其实在折射出一些趋势:大陆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已经逐步赶超香港,大陆与香港的关系将会更加亲密,香港其由于历史及地理而带来的特殊性将会逐渐消失殆尽。这个趋势,是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深圳来往过去香港的人可以清晰感知到的。

2

其实作为正常的社会人,只要你在和周边人接触,在和这个时代一同前进,自然是可以关注到一些将要到来或将要发生的趋势:

人口老年化在逐渐加剧,新生儿出生率则是逐年下降,预计不久将来,三胎及不限制人口出生都会推出;

消费升级现象越来越明显,目前的90后、00后以及10后,他们会提前消费、舍得消费和愿意负债消费;

人工智能大面积普及后将会对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冲击;

每一次新技术的革新,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消灭老的商业模式;越来高度重复和高度没有效率的工作,越会更快被替代;

当前90后左右年纪的年轻人缴纳的社保,等到他们退休的时候,极有可能是领取不到……

当然,针对各行各业各个岗位、工种,肯定还会有很多更为明确的趋势,只要你认真观察变化,你肯定能在自己的领域内提前感知到一些大势。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能提前一些感知到一些细微的变化,及时站立风口浪尖,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甚至有些人,还能改变潮水的方向,比如说张小龙、乔布斯、马云。

那些你能感知到的大势,接受它,不要回避_第3张图片

在机器人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柯洁,其实就已经掀开了人工智能对现实世界的冲击,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受、认知不认知,更大的冲击,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将会慢慢到来。

不用多久,很多人就可以深刻意识到,广告语中说的“未来已来”。

那些你能感知到的趋势,你可以理解为未来时间提前送给你的馈赠,最好的方式是去主动拥抱它,而不是回避。

在观察到这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趋势时,你可以做的是思考:这些趋势中有哪些潜在可利用的机会,有哪些可能对自己造成冲击的影响,有哪些趋势是在自己感知到后可以提前做准备的。因为一旦这些细微变化形成趋势,那么接下来便是轰轰烈烈的改变,速度将会是迅雷不及掩耳,你并不会来得及有时间做些举措。

如果你做的是大量重复性、没有效率的工作,那么你要从现在开始谋划,如何在AI及新技术到来前,自己不被替代掉。增加自己的实力或者是改变工作方向,都是需要预见性的进行。

给你一个岗位、给你一份工作,然后你就可以一直干到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便是稳定如国企,也有下岗的一天。36岁的收费站大妈被辞退,既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变革举措,也是大量重复性可替代工作终将消亡的一个典型代表。

3

哲学中说到:唯一不变的就是事物都在变化。作为个人,在面对未来变化时,除了迷茫之外,其实你可以做一下三点,让你在大势面前多一份信心,不至于只有深深的无力感:

(1)培养自己的趋势感知力

一般来说,只要是正常在社会中生活的人,其实在自己的活动圈内都会有着一定的感知力。因为你也是社会的微小一份子,你认真的生活,就是和社会同呼吸共进步。只是对于同一个趋势,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看到了危机,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无动于衷,也有人怅然若失。

多关注周边的变动,多留意新技术的革新,多阅读、多交流、多践行,至少让自己加深在某一个领域的钻研,只要你不是一个封闭的孤岛,那么,在合适时候,你肯定能培养出一种趋势感知力。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在轰轰烈烈的大势来临之前,希望你能因为早已有预感而足够有信心来面对。

(2)主动学习、主动接受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那些你能感知到的大势,接受它,不要回避_第4张图片

即便是富可敌国的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作为世界上出色的投资家和企业家,每天也是要学习阅读4-5小时。巴菲特就是在阅读了数十年的一份报纸中才发现一个买入机会,而这个机会则让他资产增值了数倍。对于资质一般的大众来说,学习绝对是有效改变阶层的方式之一。

当趋势来临时,你要做的不是回避,不会拒绝,而是主动接受,积极拥抱变化。

预感并不是无端发生,正确及精准的预感,背后都是有一系列逻辑支撑的。当你获取信息足够多,当你对某一事物足够了解,你就会对一些事物的发展做一些判断,因为你知道你是有逻辑有条理在支撑这些判断。即便你在大趋势上可能一时失误预判错误,但是只要主动接受、积极改进,也是存在一系列潜在机会可进入。

(3)跃迁趋势变化

事物都是动态关联的,完全独立运行的模式几乎不存在,在未来也不会存在。世界将会向着一个大方向前进,一种趋势的发生,势必会跃迁到上下游,由此及彼都发生一些变化。那么,在你认知一种趋势时,即便抓不住这种趋势带来的直接机会,跃迁到其他相关方面,说不定会有参与机会。

好比前几年爆发的智能手机热潮,大家都去做手机了,如果没有充足的实力及优势去开发智能手机,那么能在智能手机周边相关的领域做一些努力,胜算机会会比在一片红海中去试图竞争大得多。

这个道理其实和淘金时代,大家都去淘金,一部分人卖卖铲子其实也能暴发,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快速变化的时代,迎面而来的是无数个变革,新旧事物的交替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每天醒来,一些变化便已经发生。并不是时下流行的鸡汤危言耸听,而是现实却是残酷。

因为,时代在抛弃个人的时候,连一声再见也不会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你能感知到的大势,接受它,不要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