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有些三观是该刷新刷新了

20XX年,有些三观是该刷新刷新了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导:做人要善良,要懂事,要宽容,要孝顺,要敬业。

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无底线的善良是一种懦弱,太懂事的孩子大都不幸福,宽容错对象会遭来恩将仇报甚至灭顶之灾,无原则的孝顺是种愚孝,太敬业会要人命。

未成年以前,接受传统的、正统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必须的,它能够让人在长大前塑造一个基本正确的三观,成为一个大方向上不会出差错的人。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步入社会,经历过一些人情冷暖、世故波折,我们慢慢会发现,曾经小时候接受过的那些正统教育好像并不太适用了。

我们发现:懂事的人往往最吃亏,宽容的人往往受尽委屈,而善良的人往往下场凄惨…

这些道理父母不会告诉我们,老师不会告诉我们,都要等到我们长大,慢慢在人情冷暖中受尽辜负和委屈才能体会得到,在无数次受伤吃亏中才能学到。

有的人会猛然顿悟,穿上或冷漠不屑、或玩世不恭、或世故圆滑、或独善其身的铠甲保护自己,也有的人悟性不高,深陷其中,害己累人。

所幸的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终于开始关注“我”本身了。

当两个小孩都想玩同一个玩具的时候,年轻的父母不会用“孔融让梨”的故事逼迫自己的小孩忍痛割爱只为了体现“懂事”和“谦让”。

他们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孔融让梨的故事,也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关注内心的感受、遵从内心的选择,还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愿意去同别人分享,当父母的会为你感到骄傲。

当一个人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有掌握话语权的人高喊向他这种敬业精神学习的时候,会有权威媒体站出来发声,对不起,我不要向猝死学习。

我们提倡爱岗敬业,但也关注健康、生活和家庭。如果工作让人失去了乐趣、失去了家庭甚至以生命为代价,那这样的敬业精神又有什么意义?又有何值得提倡和学习的呢?

所以,“谦让”不等同于“剥夺”,“敬业”不等同于“死亡”,关注“我”的本身不等同于对“助人为乐”的颠覆和否定。

除了特殊情况下真的需要舍生取义外,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满足自我”和“有助别人”是不矛盾不冲突的,它们之间有着微妙的平衡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凡事注重一个“度”,在既不损人也不损己的基础上,做到善良、懂事、宽容等等这些。


关于善良

人心存良善,更应懂自保

做人别太善良,不中听却实用。

世态炎凉,人心淡薄,别太善良

姑娘,我宁愿你别太善良

别把善良给错了人

对不起,善良不是我的义务

做人别太善良,学点计谋,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竞争


关于宽容

常把宽容放嘴边的人往往自己并不宽容,却用“宽容”处处实施道德绑架

感觉不是在夸我,而是在骂我,

我的心里总是很不是滋味,其实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称赞啊


关于懂事

太懂事的孩子没糖吃

太懂事的孩子最可怜

太懂事的孩子,大多活得不幸福

太听话的孩子没前途

越懂事的孩子越让人心疼

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太懂事的姑娘,往往没人疼

让孩子过早懂事,是一种残忍的教养

从小特别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了是不是更容易不快乐?


关于孝顺

孝顺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本没什么毛病,然而不分对错盲目过分强调孝顺则会形成愚孝,从而滋生了一批一批妈宝、居婴,妈宝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尊重老人,在衣食住行上尽心尽力照顾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但对于一些蛮不讲理、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老人,做子女的也不能一味顺从和妥协,否则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给自己或者自己身边的人带来无限困扰。

对父母的“听话”不一定是一个孝顺孩子唯一可以做的!


关于父母

父母对子女是无私的,这句话没毛病,但我们也要知道,天底下,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爱孩子,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在子女面前一碗水端平,如果遇到自私的父母,遇到压榨、利用甚至丧心病狂到毒打虐待的父母,丢弃负罪感,勇敢反抗或离开。


关于说“不”

遇到不情愿的事,果断说“不”比回避或委婉的效果好

总是附和别人,拒绝别人自己心里会比被拒绝人还要不好受,但是讨好的结果往往反而不是讨好,倒让对方对你的讨好理所当然,进而变本加厉地对你进行索取。


关于原谅

原谅是个很私人的话题,千万不要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瞎起哄劝别人原谅,你不是当事人,你不知道当事人到底经历了什么,甚至永远无法对当事人的经历真正感同身受。

我不恨你,但也不会原谅你。


关于敬业奉献

对不起,我不要向“敬业到猝死”学习。死了就不能再敬业了,所以要好好保护身体,劳逸结合,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去工作去学习去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价值。

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以敬业奉献为名,让员工牺牲家庭、牺牲生命健康,无条件服从压榨,那这份工作不要也罢。


关于钱

我们已经过了耳听爱情的年纪,这句话不仅放在爱情里,放在任何领域都适用。

比如,你宠爱一个小孩子,怎样表现对他的亲,买东西啊,买好吃的,买漂亮衣服,买玩具,光说亲,是亲吗,那是虚伪,是表演,是假亲。

比如,你喜欢一个姑娘,怎样表现对她的重视,买东西啊,

比如,你想孝敬老人,怎样表现你的孝敬,买东西啊

情感是通过具体的物质来体现的,所有的物质大部分都需要用钱来买。

钱不庸俗,钱是体现爱、关心、孝顺等等,表达爱、关心、孝顺等情感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所以,向往有钱,想赚钱,这些都没有错,只要不钻进钱眼,不为了钱干违法犯罪缺德的事,那努力赚钱让自己让家人过上体面舒适的生活又有什么错呢?


最后,想说两句话: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佛慈悲,也有金刚一怒。

一个人三观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生长环境、后天经历等有很大关系,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我不奢望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够与人为善、和和美美,我知道那不现实,我唯愿有些落后的思想能够少一点,封建迂腐的蠢人能够少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XX年,有些三观是该刷新刷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