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积淀(一)

一、什么是“人文”?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 贲卦》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古代有天、地、人“三才”之说。

天有“天文”,日月星辰、阴晴圆缺,它们把天空打扮得美丽动人;

地有“地文”,山川河流、树木花草,它们把大地装饰得多姿多彩;

人有“人文”,最初是工具服饰、语言文字,而后扩展到各种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典章制度等等,它们使人区别于动物,脱离了野蛮,显现出人之为人所特有的资质和风采。

因此,所谓人文素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人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而是关于人之为人所特有的资质和风采方面的修养。

“文明以止”中的“明”,就是鲜明、畅达,比喻人的自然性,比如人的“食、色”等欲望,无法消除也不该消除。“止”,是指界限、遏制,比喻社会的纲纪伦常。

“文明以止”,其本意是说,如果一个人(特别是统治者)的德行能够像天地日月一样正大而光明,并以礼乐来教化世人,那么天下的民众就会被他的光明之德所感召和指引,以至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

因此,在中华民族的这一人文观念和文明意识中,重要的是不通过霸道强权,而通过对人的文明教化作用的治理方式来实现社会治理的目标。不通过征服自然和无止境地猎取消耗自然资源的方式来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欲望和需求,而是通过节制自身欲望,协调天人的方式来实现物与欲“两者相持而长”。

山西大学刘庆昌教授在《人文底蕴:文明人的基本标识》中,对于人文的定义是“人文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既可以以知识和思想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凝结在一切人造的物件和人为的事件之中。”

链接:《周易. 贲卦》

              山西大学刘庆昌教授《人文底蕴:文明人的基本标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文积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