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专题研讨会现场
近日,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张力研究员,中央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研究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孟鸿伟博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潘信林,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北京理工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董宏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晶、副教授于晓雅、副教授王远美,北京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副社长付刚等专家学者和一线机构代表,围绕“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会议由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师专业标准深度开发与实施策略的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联合负责人、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课题“基于标准的卓越教师评价的国际比较与本土实践”课题负责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熊建辉博士主持。
熊建辉博士首先对课题研究背景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开展中小学在线教育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专题研究,是在过去20年周南照教授带领的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团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深化研究,特别是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路径。他诚恳希望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就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素养、中小学教师开展在线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标准开发与实施、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素养提升和专业发展策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师教学中过度使用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内容发表真知灼见,以为教育宏观决策和在线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张力研究员在线发言
张力研究员认为,对中小学在线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问题开展专门研究非常有意义。考虑到该研究任务时效性、针对性都很强,需要在形成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基础上调集国内的精干力量,集中攻关。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教师素质素养方面,要全面系统梳理、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习总书记对教师工作发表的系列论述,这是做好这项研究工作的根本遵循;要对标对准中央关于教师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透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体现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的宏观政策导向,特别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未来15年的基本定位和方向目标。第二,充分聚拢现有调研成果,将研究方案细化为问题清单,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摸清在线教师的基本面,深刻洞悉在线教师的群体特点,将标准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确保提供一个有用且能为将来的具体决策、推进实施、具体行动计划等提供重要参考。第三,在全球受新冠疫情影响而面临停课停学所造成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教育中断过程中,中国表现非常好,举办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停课不停学”收到实效,尽管已有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新闻发布中国的经验做法,也有教育科研机构、社会智库、高校等做了效果评估,但这一涉及好几十亿人次的在线学习的实践到底收获了什么,仍需要在摸清基本面时进行仔细研究。他特别指出,OECD教育和技能司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全球教育创新计划对疫情期间98个国家在线学习情况形成了专门的调研报告,但很遗憾地发现这份报告并没有充分体现中国的探索经验。为此,他建议本课题研究既要充分注意和追踪世界各国的有益探索尝试,同时也要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更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与国外机构建立顺畅联系,更好沟通信息、共享经验。
钟秉林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钟秉林教授在研讨会中表示,疫情期间我国实施了规模最大的线上教学“停课不停学”实践。在这个大背景下,老师们教学质量如何评价、考核制度如何去调整等问题摆在面前,研究制定教师标准、提升教师素养是十分及时且必要的。他认为,如今的在线教育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六大冲击:一是对教学理念、人才观的冲击,要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二是对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产生冲击,知识的单向传递变为多向传递,教师的角色迁移,师生的关系转为“学习伙伴”,未来要构建师生共同体;三是对传统学习过程带来冲击,要持续深化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倡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四是对学校的管理机制产生冲击,教学管理机构、学生管理机制、教师聘任考核机制、教师布局等都需要调整和变革;五是对评价机制带来冲击,需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跟踪评价动态机制进一步完善;六是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产生冲击,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保持敏锐的目光,能够积极跟踪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并勇于尝试。在线教师的标准确立也需要建立在对六大冲击的深刻解读分析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高质量参考性报告文件。
王珠珠研究员在会上发言
王珠珠研究员认为,疫情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归因有三:一是教育思想的问题,部分老师不理解“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单向知识传递输出完毕后并不考虑学生的吸收程度;二是互动性极差;三是得不到学生的评价。因此,在线教师提升素养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转变教育理念,对课堂互动和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复盘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情反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孟鸿伟
在此背景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面对信息化的教学新生态,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在线教师队伍的升级,打造具有在线教育特色的创新型教师队伍。针对在线教师如何应用线上教学方式、如何提升信息化素养、如何保证孩子线上学习的效果等问题,与会专家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指导建议。孟鸿伟博士认为,在线教师素养就是能够调动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能力。从评价和务实的角度来看,在线教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课堂设计、教学组织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对“素养”落实的一个重要评价。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晶
李晶教授指出,在线教师素养标准要具体而可行,在线教师素养标准应定位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素质框架的“补充”上,关键要看能不能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的理解。我建议不要分学科,也不要分教师发展阶段,要分学段。不同学段学习过程、特点区别比较大,所以分学段很重要,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第二就是解决在线管理的问题。在线教育分两种,一种是自觉学习,这就需要学习资源。另一种是不自觉学习,那么就需要在线教学四步式:第一步是输出式教学,相当于往一个瓶子里灌水,没有漏斗,能进去的非常少;第二步是互动研讨式,把这个学习内容进行互动研讨,学生真的消化了;第三步要实现有作业;第四步是对实现的教学内容进行反馈评估和交流。如果没有后两个,就是挫折教育,学生努力学了也没有什么效果。第三个则是素养,面向全国范围的在线教师标准,就需要适配分层不同地区素养的老师。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北京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等专家表示,在线教育极强的时空灵活性为教育防疫贡献出巨大价值,经此一“疫”,未来的学校授课,多数甚至绝大多数的课程会在某个方面引入在线学习的成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教学将成为大势所趋,新场景会不断涌现,在线教师的素养将成为成为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未来,在线教师不仅应是师德优秀、师表风范,坚持师行自律的高标准教育人才,还应该具有优秀的互联网思维和数据思维,能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解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课程效果反馈等问题,从而优化学习效果,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唯一在线教育企业代表,掌门教育联合创始人吴佳峻从在线教育机构实操维度出发,提出“在线教师大学”的概念,落实教研院和教学院强强联合的“双院联培”制。他认为,在新教学形态下,优秀在线教师的培养必定是修筑于传统教师培养的垣墙之上,扎根于在线教学的时代沃土之中。监管部门、学术机构、学校、教育机构等多方携手制定在线教师标准,通过标准化、系统化、个性化的联合培养,稳定在线教师教学水平,缩小教学服务方差,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助力在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现场参会嘉宾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掌门教育正式启动“在线教师能力建设计划”,该计划将在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多位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联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师发展中心推出国内首个K12在线教师示范培训项目,上线在线教师基础课程培训,系统性、针对性地帮助在线教师重塑职业意识,同时提升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师德规范等素养。
研讨会上,北京理工大学董宏建教授、北京教育学院王远美副教授、于晓雅副教授等专家围绕中小学在线教师标准开发与素养提升这一主题,分别从政策分析、理论研究、一线实践等视角做了详细报告。他们就在线教师的整体特点、教育观念、能力要求、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深入透视在线教师群体,描画在线教师职业发展趋势,为后续在线教育研究报告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此次研讨会对研究提升在线教师整体素养、释放在线教育潜力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中小学在线教师标准体系的确立将为在线教育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参考指南,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行业整体教育教学服务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才兴教”教育战略落地,持续推进在线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未来,随着研讨会中相关计划、项目的陆续落地,我国在线教育的高质量、规范性发展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