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读书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说读书会改变一个人的灵魂。

      今年9月份至今,我是读了不少书的,对我认知的改变是翻天覆地,内心的最深处的思想从上到下换了一缕新装。一切的一切都变了,世界更容易为我所理解,我也更好的与自然相融了。

       大学毕业之前,我是读过不少书的,然而其基本范畴都是一些教学课本及相关的课外读物,对其中的一些知识智慧都是不求甚解,有时连知其然都做不到,导致凡考试必不能拿到高分,非常苦恼。

      工作期间读书少了些,其涵盖范围都是一些编程相关的技能型书籍,很少接触一些人文类别,可能是这几年思想没有进步的重要原因。过多繁杂的日常工作导致没有时间停留下思考,结果常常是疑惑自身将要选择的道路的正确性,没有清晰明确的准则,以致于经常性在同一类问题面前打圈圈,找不到适合的解决方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千多年的孔圣人一语道破天机。学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收到蒙蔽,只思考而不学知识就会处在危险境地。这个千古名句,出现在我念初一的语文课本上,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是在初中就开始听说这一道理。在此我大胆臆想一下,大部分人怕是和我一样只是积极不停的汲取知识,做到了“学“这一方面,而“思”这一方面怕是相去甚远了吧。

       读书要思考,是我这几个月来最深的感受。不思考,就不能发现本来面目。如:“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个人人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选段。我们来说道说道“教之道,贵以专”这个事情,《三字经》这段话表达的意思是“教育的方法贵在要专心致志的教育孩子”,我从这段话读出的核心观点是专心致志。延伸思考一下,与我们当下流行的“一万小时定律”、“工匠精神”、“死磕主义”是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都是在强调专心致志,深度聚焦的做事态度。

       思考改变思想,这在我今年9月之前,我个人万万没有的顿悟的。“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定胜天”这些极力强调人的因素的句子数不胜数,个人命运的抉择在自己手上,我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运。这种思想影响了我二十多年,至今我人不否认个人努力的重要性,然而一味突出个人努力是否真的可以达到目标,永攀人生的高峰呢?现在,我手中的选票,毫不犹豫的塞进反对的票箱。

       我有一个小弟,一路从乡村小学,去到镇里上初中,然后考到市里上省重点高中,再念到双一流大学高分强势专业,并读了研究生,然而邻近毕业之境,竟发现找不到中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提供的薪资水平确实难使学生体面的生活。纵观他过去的二十年,在读书这条主流认可的道路上走得不可谓不努力,但是结果让他猝不及防。更“出奇的“是高考时没有他学校档次高,专业认可程度不好的同学反而薪水年年看涨,职位步步高升。如果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我的这位小弟为何“吃的苦中苦,终为人之下”,那有什么依据解释这种现象呢?

       “个人努力---获得好结果”这条因果逻辑链的正确性是否真的深入思考过呢?“获得好结果”这个果是否只包含“个人努力”这个”唯一因素”,还是包含了其他未知的因素影响呢,例如“环境”、“运气”、“家庭背景”、“个人长相”......。事实证明,环境、运气极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命运,19世纪全世界前100富豪都集中出生在1830-1840这十年之间,因为他们都赶上了1860-1870年这个改变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工业革命,30-40岁壮年的未来富豪们兴致勃勃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力拍打着财富的浪花。

     思考会击碎过去错误的观念,重新组织成为事实验证过的真谛。

     思想就在这一次次击碎,一次次重组中改变了,由之前单一线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方式进化到结构性逻辑思考,更完整的剖析事物的结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本质。在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找出通往目标方向的最优路线。这一切都归功于思考。单纯思考而不汲取相关知识,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源,一切都是妄谈。这刚好又印证了孔圣人“思而不学则殆”,正所谓大道归一,好不确切。

    反复的读书、学习、思考,最终会发散人的思维,拓宽人的视野,影响人的思想,最终改变人的灵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