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如何赋能知识产品?

《专业化生存》共读第4天
共读内容: 第三章(P37-P52)

问题

⑵好的技术工具为好的知识产品赋能,距离本书在中国出版,已过去3年多时间,中国的知识市场也出现了新兴的互联网工具甚至互联网知识平台,结合你的经验,谈一谈“工具如何赋能知识产品”。

回答

“工具如何赋能知识产品”这个问题中心确实是“如何”,是“HOW”(方法论)层级的内容,一般人看到这个问题后,径直奔着目标“HOW”就去了,最后“看山跑死马”,兜兜转转碰得头破血流后才想到——自己应该停下来,看看这个问题到底在问些什么,自己真的理解这个问题了没有。

工具如何赋能知识产品?

这里涉及到四个词汇——工具赋能知识产品

【工具】(wiki)

工具或装备、器材,是指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它的好处可以是机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

这“方便人们完成工作”暗含着工具的本质就是“省力”——节省我们的精力。所以,一种工具——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工具——是以其目的即“尽可能节省使用者精力”为核心的。不能省力的工具就不是好工具,不能省力的方法就不是好方法

【赋能】(wiki)

取其字面意思,就是“赋予能量”

赋能(Empowerment),也译为赋权、充权、充能、授能、培力等,有不同的定义解释。根据社区心理学家(如Rappaport,1987;Rappaport,1992;Perkins & Zimmerman,1995)的一般说法,赋能乃是个人、组织与社区借由一种学习、参与、合作等过程或机制,使获得掌控自己本身相关事务的力量,以提升个人生活、组织功能与社区生活品质。根据研究显示,觉察的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减少心理压力,能预测正向的健康行为,并与促进社会行动及政治参与有关。

赋能的重要价值
许多社会问题的存在,乃是起源于资源分配不均,这些无法获得资源的人最好是透过互相、帮助别人或自己努力去争取他们应得的权利,而不是让社福机构或慈善团体来满足其需求。
赋能的核心在于是以“发掘优势”取代传统的不断收集危险因子——即着重去“扬长”而不是“避短”,以寻找“环境影响”取代传统的责备受害者(victim blaming)——“责备”反而可能会引发负面影响,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

另外,赋能的重要特性还在于——这是一段进程而非处于一个稳定状态

【知识】(wiki)

Purser & Pasmore将知识定义为:

用以制定决策的事实、模式、基模、概念、意见及直觉的集合体

学者Nonaka于1994年对知识给出了精致的定义:
当讯息(message)被赋予意义后,就成为资讯(information),而资讯再经过整理后,才转化为知识(knowledge)。知识是人类理解与学习的结果。

就关于知识的定义来说,这是文刀比较喜欢的一个定义——这里涉及到3个关键词:讯息、资讯和知识,涉及到两种关系以及两种操作:

  • 讯息和资讯——意义
    资讯是有意义的讯息,把讯息转化为资讯,我们作为主导者需要对其“赋予意义”:

这讯息和这世界有什么关系?
这讯息和我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和这世界到底有什么关系?

  • 资讯和知识——整理
    知识是根据主导者的个人目的而整理过后的资讯,我们要做的是对资讯进行“个性化整理”:
    我的目的是什么,即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和这世界建立怎样的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能给我带来什么,能帮助我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建立自己想建立的关系吗?

【产品】(wiki)

产品(Product),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

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产品的实体,还包括产品的核心利益(即向消费者提供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即核心产品

产品的实体称为一般产品,即产品的基本形式,只有依附于产品实体,产品的核心利益才能实现。

期望产品是消费者采购产品时期望的一系列属性和条件。

附加产品是产品的第四层次,即产品包含的附加服务和利益

产品的第五层次是潜在产品,潜在产品预示着该产品最终可能所有增加和改变

产品五层次
核心产品:提供产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
形式产品: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
期望产品: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条件。
延伸产品:附加利益和服务。
潜在产品:未来可能的发展。)

总结

  • 工具——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尽可能节省使用者精力的中间手段;

  • 赋能——使获得掌控自己本身相关事务的力量

  • 知识——当讯息(message)被赋予意义后,就成为资讯(information),而资讯再经过整理后,才转化为知识(knowledge);

  • 产品——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

工具如何赋能知识产品?

产品作为“载体”也是一种工具,于是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一或者一类工具如何为另一类工具赋能”。

很简单,就是让被赋能的工具更能节约用户的精力

知识的产生需要经过“赋予意义”和“个性化整理”这两个重要阶段,然后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和欲望以某种形式打包成为产品,最后交付用户,同时通过沟通交互采集反馈,以便于后续迭代升级。

这里涉及到了五个基本动作——赋予意义、个性化整理、打包、交付和采集反馈。这五个动作斗是可以通过工具来优化,从而达到“节省精力”的目的。而“工具为知识产品赋能”就是从这五个动作上赋能,使得每个动作都能够获得掌控自己本身相关事务的力量——即自动化(自适应处理偶然偏差),自动通过算法应对现实情况中的不确定性,包括各种常规波动和突发情况。

结合当下的情况,那就是:

充分利用计算机语言的规范化与流程化,充分挖掘计算机的算力,用算法和计算机(背后主要是芯片CPU)作为工具来为知识产品赋能,“按需即时生产”使得后者出产更加高效,个性化定制使得其和用户又更加匹配。

我想要的立马就能创造出来并呈现在眼前——这是所有产品的梦想,不过,砖家学院里知识创客的知识产品更可能实现这一点!

你说呢?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具如何赋能知识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