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脉脉养生”关注
疾病查询、健康指导、养生经典、有病不求人
俗话“十个女人九个冷”,意思就是说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点,尤其是中国女性,因为体质比较弱,所以就特别怕冷,好多女性都有难以言说的痛经,归根到底,还是我们身体内的供热系统出了问题。这个系统的闸门坏了,热能就不能散发,身体当然就冷了,身体自然也承受不了。
阳池穴,有生发阳气,沟通表里的作用。阳,阳气也。池,囤物之器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阳池穴是调节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这一穴位,便可迅速畅通充血、暖和身体。经常按摩阳池穴,就好像将阳光聚集在一起,让人从此不再怕冷。
阳池穴很好找,它位于人体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往前对着中指、无名指的指缝,基本上是腕背正中间的地方,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在这里找到一个痛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两手齐用,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这种姿势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传到阳池穴内,操作起来非常简便。刺激阳池穴的时候,动作要慢慢地,时间要长些,手法要轻柔。
不过中医里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但凡身体阴虚、气虚的人,很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气候干燥的时候,本来就阴虚的人,内外燥热互为结合,对体内的津液消耗较重,就会导致体内水火平衡失调、更没有过多的津液来滋润皮肤、“灌溉”我们的身体,于是就会出现皮肤干燥和口干、眼干的症状了。
而液门穴有降浊升清,袪燥火的作用。液,液体也,经水也。门,出入的门户。揉按它也就相当于打开了液体之门,液体就会随着“门口”流出,灌溉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眼睛干涩啊、嘴巴干啊,当然也就统统不会有了。
液门穴位置:液门穴其实还是在手上,它位于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因此揉的时候比较痛。
操作方法:每晚睡前按揉液门穴3~5分钟,长期坚持。
俗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风者善行而数变 百病之长也”。也就是说,风邪是导致百病的罪魁祸首。“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唯风可到”,风邪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而后脑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风邪很容易从此处侵入人体的内部,轻则伤风感冒,严重时会导致中风瘫痪。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对头部的保暖。这除了要求我们出门要戴上帽子和围巾外,另外还要多按摩风府穴和风池穴。
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故名风府。
风府穴位置:风府穴,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也就是头发的边缘,用大拇指中间的关节在这个边缘向上比划一横指就是1寸(大拇指中间关节就是1寸)。
风府穴平常一定要保护好。因为风府穴位于督脉,我们前面说过,督脉总督全身的阳气。如果风邪从这里进入人体,就会使阳气受损,从而出现头痛、恶寒(即怕冷、畏寒之症)等症状。这个穴位,我们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风寒侵袭外,平常还要多按摩,以刺激体内的阳气,这样对防治因风寒而引起的头痛、头重有很好的功效。
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囤积水液之器也,是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风池穴位置:与风府穴相平,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方,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处。
风池位于胆经上,此处也不可受风,否则人就会出现口苦、目眩等不适症状。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风邪的作用,从而预防感冒。那么如果已经感冒了怎么办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为这个穴位还有通窍的功效。
若无感冒先兆,按压此穴时酸胀感并不明显。如果酸胀感较明显,说明你离感冒不远了,此时应得勤加按摩。
其实不仅仅是感冒患者,这个穴位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效果也是很好的。比如你平时看书或电脑时感到头颈部不舒服了,按按此穴就可以快速消除疲劳,让你神清气爽。
古代医者认为,“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也就是说,平常多按摩这两个穴位,就可以起到抵御风邪侵袭的作用。对于那些抵抗力弱的人来讲,每天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按摩这两个穴位,那么感冒、头疼基本上就可以与你绝缘了。按摩时,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两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胀微热感即可,每天重复2~3回。
如:腰痛、妇科、男科、补肾、腰间盘突出、背痛、腿痛、膝盖痛、颈椎病、肝病、胃病、便秘、尿频、腹泻、小腹突出、痛经、乳腺增生、乳腺癌、坐月子、痘痘、白发、脱发、丰胸、美容、皮肤病、老年斑、衰老、阴虚、感冒、咳嗽、发烧、失眠、结石、咽炎、嗓子痛、头痛、牙痛、打呼噜、口腔溃疡、口臭、鼻炎、耳鸣、眼病、甲状腺、头皮屑、脚气、痔疮、手脚冰凉、风湿、盗汗、癌脑出血、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心脏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痛风、老年痴呆、静脉曲张、补气、补血、补钙、瘦弱、肥胖、小儿疾病、瘦腿、瘦腰、湿气、健脾、打嗝、狐臭、抽筋、戒烟、经络、中成药、泡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