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611-认识世界的工具
作者:常教员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地图可能是人类发明的最古老的用来认识世界的工具。
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很多古代地图都含混不清,在实用性上几乎不值一提,甚至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倾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古往今来的每一张地图背后,都融入了精心设计的结构和绘图者的巧思。
三叶草叶地图,形状是基督教三位一体的象征
耶路撒冷位于中心,被欧洲,亚洲和非洲包围
(图片:Wikipedia)▼
而在地图绘制当中,最困难的部分恐怕要数地理信息的收集和获取。从纯凭想象脑补,到实地考察走访,再到用高科技手段生成最及时的实时地图,这条路人类走了整整几千年……
泥板、莎草纸、绢帛上的地图
虽然能被发现的文物遗迹很少,但可以确认的是,地球上的各个古文明都已经掌握了地图的绘制。并且,在不同的需求下,古文明里的制图师们会用不同的地理信息收集方法和绘制思路描述自己身边的世界。
人类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地图是一张古巴比伦的地图:巴比伦城在世界的中心,两河笔直地穿过地图,周边散落着一些小圆圈,代表他们所认识的其他城市。而在更远处,则是一片包围着大陆的海洋,象征着超出巴比伦人认知范围的远方世界(当然他们并不愿意承认那些未知世界的存在)。
公元前6世纪的巴比伦地图
是世界已知最古老的地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是一张典型的实地走访+理想世界的地图,几乎没有实用价值,却是很好的统治工具。对巴比伦的王来说,有了这张地图,他就可以宣称自己是天下中心,四海之内的地方都是王权的边界。当然,这也可能是当时人认知的边界。
比这张图稍晚的,是古埃及著名的莎草纸地图。考古学家们从残卷上还能看出,这张图是由绘图者沿着尼罗河上溯后绘制而成。上面的地理信息,不仅有尼罗河沿岸的城市村庄,甚至还有土石结构,可能是人类最早的地质地图。
莎草纸是世界已知最早的纸
对远古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是古埃及、以及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埃及莎草纸地图)
(图片:Wikipedia Commons)▼
中国也有自己的古地图,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实物是马王堆出土的三幅帛地图,涉及地形、驻军、城邑等三种功能,信息翔实丰富,在大比例尺上的地形失真也很小,具有相当的水平。可见在西汉时期,中国的制图师们已经掌握了令人惊讶的地理信息收集技术,尽管当时的技术条件极为有限。
马王堆三号墓出图的地图
(图片来源:Wikipedia Commons)▼
由这些文物也可以看出,地图从古至今都不仅是一张图,它反应的始终是人类认识世界、利用世界的前沿,也高度依托于当时的技术而存在。此后,随着人类认识世界的需求变化和技术推进,地图的绘制方式和能表达的地理信息也在不断丰富。
1689年的世界地图
这时候的地图就已经比较精准了
(图片:Gerard van Schagen / Wikipedia)▼
尤其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后,地图学逐渐变成了科学的一个分支,应用了大量精密仪器,并有自己的编制审校规则。航海家们驾着船,沿着海岸线绘制大陆与岛屿的轮廓,并结合观星设备确定的经纬度将这些轮廓在更大的地图上表现出来。陆地上的勘探员们则背着设备深入高山冰川,在轮廓的基础上补充高程信息,让地图更显精确。
大航海时代
航海家需要当时最先进的地图
同时又会在实际航海中将地图进一步优化▼
而随着太空技术的出现,卫星照片与地面勘测的组合,则让地图的精确度和信息丰满度有了新的提升。政区图、交通路线图、资源禀赋图、气象图、绿化水平图,面向各个行业的技术用图越来越多。
熟悉我们的读者可以说是见得多了
以这些图为底图,还能自行结合想展示的信息
(比如前段时间文章里写到的苏北河道及主要城市)▼
在数码时代到来之前,人类已经穷尽了纸面信息所能表达的极限,发明了多种多样的地图,成为了人类表达世界的历史的一部分。
电子地图里的技术含量
美国人何伟在2001年自驾中国时,是带着《中国汽车司机地图册》出发的,然而他却常常无奈地发现,地图上指示的交通线有时是状况良好的柏油路,有时则是乡村土道,也可能是一条河床,甚至是一条正在翻修的路。
很多路是需要老司机带的
开惯了西部公路的美国人见了就只能挠头了
(图片:yy摄影小杨 / 图虫创意)▼
纸质地图在路况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对初来乍到的新司机是非常不友好的。
这个问题,直到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的数码地图问世才得以解决。它们首先在需要实时信息的交通领域取代了纸质地图,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获得了全新的生命。
一图在手,哪儿都敢走▼
国内这方面的先行者是百度地图。
2005年,百度地图PC版登陆互联网。那时候智能手机都还没有普及,但会上网冲浪的人可以在电脑上提前查好路线,通过短信发到手机里随时查看,出门再也不求人。
经过一代代升级,如今PC版更好用了
北京好热,想去哈尔滨乘乘凉▼
那时还没有人能想到,这种技术在日后会以怎样的形式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2011年,智能手机刚刚问世,从九宫格键盘时代走过来的“老人们”还没习惯全面屏,百度地图手机版就出现了。用户不仅可以查到路线,还能看到沿线的美食娱乐住宿信息。人们还从未见过如此好用的实时地图。
后来,百度地图的功能越来越丰富,陆续上线步行、骑行、公交导航,甚至AR导航、国际地图,并发布了国内第一套4K高清地图图像,能清晰显示人行道、停车位等信息。实时路况和导航变线更是不在话下,方便了亿万用户的出行。
内容翔实准确
更多功能待你探索▼
在这对真实世界不断细化的刻画背后,是百度地图15年来都未曾停歇的技术精进。
2013年,百度地图导航宣布向大众永久免费开放,承担起了沉重的社会责任。也是在同年,百度组建了国内第一支数据自采队伍,用卫星遥感结合线下核实的方法,让地图更精确,以更好地服务用户。
最早的数据集采方式叫做区域定时采集模式。数据采集员会人肉或者驾车携带采集设备,于固定时间在固定地点回采信息,更新路况。
车辆采集▼
采集员们每天八点半就要出发,一直工作到光线无法支持采集时收工,一年有350天都在路上。步行采集员的任务更重,要背着40斤重的设备,每天跋涉30公里,唯一能坐下的时候,就是采集景区全景时蹭一蹭游览车。
采集员头戴设备工作时的样子▼
2014年,这支钢铁般的团队,还登上了珠峰大本营,顶着严重的高反摄下了祖国屋脊的壮美全景,吸着氧气嚼着泡面庆祝自己胜利完成了任务。2016年,百度地图车队更是全国第一个采集了任性的重庆黄桷湾立交,把过山车一般的道路信息率先传递给了用户们。
珠峰大本营和重庆黄桷湾立交全景图▼
但在人工测量的环境下,状况是免不了的。
百度地图内业制作团队的一位技术顾问,是为地图测绘事业奋斗几十年的地图老专家。在百度地图15周年盛典上,他介绍说早期的采集工作十分辛苦,经常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有位百度地图15年的老员工还回忆说,当时他带队去青海采集,天气恶劣路也不好走,车直接朝着沟栽了下去,用了2个小时才全队脱险。
所以在团队不断扩张,走访的地方也越来越多的同时,百度也希望这支队伍的科技武装能越来越强大。最终,百度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采集装备,实现了全方位自动化作业,让采集员的工作更安全高效。
过去的车采单元由两人组成,一人驾驶一人操作电脑,副驾驶位置很不舒服。现在,采集设备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车采单元只需要一人就可以搞定,大大强化了车队的探索能力。
当然这些自动化了的设备自身的技术含量也很高,除实现传统的全景照片拍摄以外,还能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路标、指示灯等交通要素进行语义分析,打包后发送给后台。在与卫星图像结合之后,用户才能收到切实有用的路线导航。
而在百度大脑AI技术的支持下,现在的百度地图已经实现了信息获取、数据采集、数据生产和动态修正全流程AI化,重新定义了地图数据生产流程。
百度地图80%数据生产环节已实现AI化
相较传统地图生产工艺
效率提升30倍以上▼
百度地图有数亿用户,他们每天的行动轨迹、互联网路况信息和卫星遥感监测情况,会被及时传输到后台,进行处理,及时发现路况的细微变化。
在异常出现时,百度地图就将呼叫最近的采集车辆,现场监控道路变化,确认现场信息。
更新后的图片信息,将在图像识别等AI技术的分析下,生产出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路况信息,并分发给等待数据的用户。如此就能避免此前德国行为艺术家用一推车手机,人为制造了一场地图道路拥堵的乌龙事件。
最后,这些信息将在不间断的监控中随时更新,动态修正,不让用户走冤枉路,也少让用户在拥堵中绝望地等待。
上海十八号线地铁建设时,沪南公路沿线的司机们一定对百度地图的快速反应有所体会。当时路政部门划定了车辆绕行线,很多车辆出行都多少受到了影响。而在施工结束后,百度地图后台第一时间通过轨迹大数据修正了路线,保障了用户以最短的路径重新上路。
点击观看视频,看百度地图是如何实现数据采集AI化的▼
这样的故事,在全国所有的城市,每时每刻都在以微秒级的速度无声地发生着。
百度地图的采集员们对此很感自豪,他们不加矫饰地说道:“我们踏遍崎岖,是为人们路上少点崎岖。我们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让人们有路可走。”
而以AI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切实为亿万用户带来安全便利的百度地图,也确实有这个资格挑起“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的大梁。
一张地图里的人性光辉
更有意思的是,日渐发达的技术带来的丰富功能,也让百度地图从一件单纯的技术产品,向有人情味的人文符号转变着。它正在成为更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极大地丰富了地图这种古老工具的外延。
2019年4月,百度地图团队收到了一位广西用户的求助信。
原来这位用户在看百度全景地图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已故的父亲。由于老父亲生前不爱照相,街景影像中在三轮车边等待接活的老先生,就成为了儿女寄托思念为数不多的照片了。这位用户希望百度地图能给他高清图片留作纪念。
(图片来自抖音@四川共青团)▼
对这位用户来说,百度地图是一架隐藏的时光机,带着他回到了与父亲相伴的岁月。
这件小事在微博上被顶上了热搜,也引发了全网用户用百度地图“街景时光机”看全景地图的热潮。在有多张历史照片的地方,用户可以点开历史影像,回看那些陪伴自己长大的老弄堂、老小店、老朋友。
用户使用时光机后感慨万千▼
那些大家以为已经消逝在时光中的东西,原来还以另一种形式,被折叠在百度地图上,带着人们用超越真实的视角去重新观察这个真实的世界。
网友直呼“看着看着我就哭了”、“真的感谢百度地图,让我去了很多有回忆的地方。”
这也是15年来百度地图为用户们提供的无数价值的一个缩影。
(图片:《新周刊》)▼
大家早已习惯在这个虚拟app上快人一步地感知世界变化,感知真实世界的全貌。当某一个瞬间唤醒了人们的集体记忆的时候,它的存在才显得那么珍贵。
而在这次时光机活动背后,则是百度坚持多年在各地拍摄的13亿张全景照片。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百度地图现在业内还在坚持做全景地图的,这让地图成为了一个能承载很多温度的产品,见证了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并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图下了定义。
8月27日,百度地图举办了自己的15周年庆典,全面回顾了这些年来百度地图的成长、蜕变和创新,也感谢了员工、用户的支持与陪伴。
百度CTO王海峰▼
庆典上,百度地图还邀请了“老中青”三代员工分享自己与百度地图“结缘”的经历。采集团队总工程师从百度地图诞生之日起加入,见证了数据采集从“纯人工采集”到人工智能化采集的发展历程,如今已成为整个采集团队的技术顾问。
在他们的注视中,李莹如此展望百度地图的未来:“百度地图在AI时代将加速前进,以新的方式、新的高度,重构我们对地理信息、生活信息、甚至万物信息的理解。”
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莹▼
而百度地图也确实基于多年积累的产品实力,正在通过全景时光机、急救车护航播报、母婴室地图等功能,努力刻画一个更有温度的世界。
在人类千万年的制图史中,技术从来都不只是带来便捷,而是一个个时代的匠心呈现。而百度地图,也正在用15年的默默付出续写这首长诗的新篇章。
- 广告 -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TabulaRogeriana / Wikipedi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