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发了一个新年红包给读者,是个拼字红包,但说实话,效果不尽人意。
我封了3000块钱,500个红包,拼字12秒,开始设置的10秒,然后我自己测试了半天,发现难度有点高,如果发出去大部分人都领不到就难堪了,改为12秒,我测试了半天还是自己领不到,但感觉好像差不太多,应该会有不少人能领到,所以就放出去了,没想到,5分钟不到就被领光了,看来我低估了大家拼字的速度,对自己手残的情况认知不足。
为什么要设置拼字,为什么要设置时间,其实是希望通过一定的门槛,希望红包的存活期长一点,能让更多读者有参与的机会,很尴尬的事情,现在微信官方不提供任何粉丝红包工具,所以只能通过第三方,那么就无法判断是否是自己的读者,早看到的读者可能随手转到各个群里,很多不是读者的也能领,就不是我本意了,加点操作门槛,先看到的人至少花点时间去拼,这样可能到处转发就能稍微控制一下。(你看,我本意是不希望转发的)
我不喜欢发几毛钱,一两块钱的红包,但如果让我满足更多读者,也有点压力,3000块钱确实不算多,但也不是大风吹出来的,我不收智商税,不搞割韭菜的社群,不接商业广告,讲真,自从苹果赞赏被取缔后,其实一篇文章真没多少钱赞赏。但是这个红包发出去后,还是被一些读者留言骂,有几个从没有互动过,更没有赞赏过的读者骂我发的垃圾红包,骂我恶心人,好吧,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于是怀着十分诚恳和愧疚的心情把这些人全都拉黑了。
当然,本文并非吐槽文,闲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红包是微信支付翻身的一个漂亮战役,但很多东西需要背景条件,微信可以做的极为简单,什么额外的都没有,就可以让几乎全体中国人沉迷其中,而你如果奉行这种设计理念,恐怕连冒头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微信的红包设计也是很有考量在里面,还记得我们之前的网课么?
但今年微信并没有红包摇一摇。
除了微信之外,其他一些红包产品也各有其设计特点和目标。
支付宝的集五福,年年遭吐槽,但年年在延续,很有中国特色,对这样的产品,我觉得盲目批评和盲目吹捧可能都是错的,至少我不敢轻易去下结论。
但我想说支付宝的口令红包真的是天才的创举,这也让支付宝成功杀入微信地盘抢夺红包流量。微信对此也没有办法去遏制,毕竟,你总不能去屏蔽和封锁用户的正常交流。很多人会想当然觉得微信可以为所欲为的去封杀和屏蔽所有碍眼的对手,其实不可能的,正如当年百度不敢封淘宝一样,没有哪个巨头敢对用户高频合法诉求进行过度压制,这等于拱手把用户送给对手。
前年我也用支付宝口令发读者红包来着,也是觉得被群发的太难控制,就没再用过。
另一个我很佩服的创意是新浪微博的粉丝红包,可以让粉丝充值,并且充值排行可以展现,新浪是把媒体属性发挥到极致的典范,以前我举过这个案例,我只花了不多的钱就排到了知名围棋网红柯洁的粉丝红包前列,当然我没有商业诉求,但如果你去看看王思聪的粉丝红包充值排名,那一大串的整形美容广告,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了,不过感觉微博越来越复杂,莫名其妙的功能越来越多,粉丝红包似乎还在,但入口已经很难找了。
回到我自己的话题,我一直都有公众号给粉丝发红包的需求,在很早的文章里就提过,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商榷 ,嗯,也就是马化腾和张小龙双双赞赏的那篇文章。
我能理解微信的保守,他们很担心红包功能会被滥用,成为各种无良营销吸粉的手段,但理解归理解,我认为什么都不做其实是非常糟糕的,那种各种假冒红包营销的手段其实根本无法杜绝,利用第三方工具实现红包营销的也非常普及,而恰恰是我们这样想规规规矩给读者发点红包过个节的,反而没有好的工具。所以微信的不作为,只是让合理合规的需求无法满足。
我其实想要的是这样的,比如说,订阅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有一定有效互动(精选留言或赞赏)次数的读者可以领取红包。其实我发红包对增粉没任何帮助, (2月14日,订阅数负增长,2月15日,零增长,2月16日,截至写稿时,依然负增长,发红包的效果,嗯,呵呵),更无意用词作为宣传营销手段。
那么,由于微信的不作为,市面上就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红包小工具,主要是小程序形态的居多,节假日,红包工具的访问量和收益率都非常好,当然,这里也存在被滥用以及政治敏感的风险,所以很多开发者都抱怨,好好的产品刚上量就被微信封了接口。我以前也强调过,政策不透明,对小程序生态,开发者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说,好好做规矩的产品微信是鼓励的,但现实是,并没有明确的边界可以遵守,很多开发者一方面希望在微信生态上分一杯羹,一方面也吐槽微信官方的策略无法理解,而且难以沟通。而这带来了一个坏的循环,开发者越担心产品被不明原因封禁,不可持续,越会用捞一票就走的心态做产品,不求长远规划,不做耐心打磨,反而加剧了钻规则漏洞,寻求那种快速爆发快速套现快速走人的方法。而微信官方恐怕就更加不相信开发者,更不愿意公开透明规则,这个循环就越来越糟糕,结果就俩字,双输。
第三方的红包小工具,有如下几个形态
第一:是刮刮型,理论上属于给赞这样的,讨红包,这个之前微信官方出过一版,但只玩了一天就停掉了,所以有第三方重现了这个玩法,本身这个玩法是很受欢迎的,但题材内容很容易涉嫌色情敏感,而有意思的是,一些刮开后失望的人反而会觉得自己付钱没有看到“想要的”而疯狂举报。
第二:语音型,读出一段文字领取红包,典型如包你说,刚推出的时候应该是颇赚了不少手续费。但我觉得应该可以设置一个限时比较好玩,这样可以玩一些绕口令。不过我这种想法还是太老实了,有人秀过一种玩法,是大款们在夜总会的玩法,让那些公主们念出一些肉麻的话来领红包。好吧,点到为止。
第三种:拼字,拼图型,很多知名企业用这种来做品牌宣传,这种通常限时都很短,毕竟占小便宜的人很多,比如10个人只有1个人可以在限时内拼完,那么你发100个红包就可以覆盖1000人,而实际上很多红包难度之高,反正我这种手残是不指望了,可能30个人都只有1个人才能限时内完成,而通常这些品牌商每个红包就只发1块钱,我们算算,相当于3分钱覆盖了一个用户,而且是频繁拼写他们品牌的用户。
用户的时间真不值钱啊,咳咳,说着好像我自己也中枪了。
第四种:答题型,由于现在各种冲顶大会突然火爆,答题型的也突然热门起来了,答题型又分三种,针对个人爱好的,猜谜型的,公共常识的大类,个人爱好的走暧昧风,猜谜的强调社群互动,而公共常识答题则属于纯追热点。
第五种:纯拜年型,一段拜年视频+红包。
这种就是很多小团队追一下过年热点,冒出来不少。竞争力来自于你是不是有好玩的视频。如果素材找的好,还是很不错的。
第六种:抽奖型,可以认为是红包的变种吧,自从冯爷推出抽奖助手后,类似产品出来一大堆。
有些抽奖类产品已经可以抽取现金红包。
那么对于开发者,我不能说自己明确微信官方的策略,但我会基于我的理解,给予所有开发者如下忠告。
1、政治敏感性一定要高,无论是图片素材,文字素材,答题素材,一定要知道有些玩笑是不能开的,你说我微信群里常开某类玩笑也没事啊,产品上绝对不可以。某知名答题小程序不是微信为了推自己产品封杀的,而是他们触犯了政治敏感元素,当前我国的政治环境,希望大家各自谨慎。
关于先审后发也好,关于禁止内容自定义也好,很多时候微信也会顾及上面的压力,这点希望开发者要知道。
创业者在这里所遇到的风险和麻烦,非创业者是无法体会的,有些人不但自己体会不到,还很自作聪明的来反驳,觉得创业者多事,觉得我是给有关部门抹黑,妈蛋的我是有多蛋疼自己找这种麻烦。
2、微信官方对朋友圈的维护力度显著大于微信群,希望把握这个原则,基于群传播的尺度会相对宽松,基于朋友圈的会相对严格。
那如何理解这个事呢?群是个自发的组织,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或离开,而且用户加入或离开群对微信本身价值没有伤害。而朋友圈是默认标配,用户虽然可以选择关闭,但官方显然希望用户打开保留,毕竟朋友圈也是微信的广告载体之一。
3、微信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管理尺度不一致,一定程度的政策不断调整,但请开发者务必保持一个认知,理性沟通,就事论事,不要过度揣测,不要陷入不必要的恶意遐想,不要想当然的去评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一些简单的问题被当事者莫名其妙复杂化了。 当然,我也呼吁微信给予开发者更充分的沟通环境和沟通渠道。
当然,开发者如果能真的换位思考,能理解微信的官方顾虑和官方诉求,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大部分人做不到,我也不能说完全做到),就事论事,切忌盲目猜测,有时候开发者会自以为换位思考,然后整出很多莫名其妙的理由和借口,其实适得其反。
4、产品要自己找一些亮点,特色,不要一窝蜂的抄袭。为什么别人过审了你过不了,同样的东西100多家在做,先发的过了后发的不过,换你是审核也一样。
还有,官方的文档,规范多读几遍,认真读,当然,你可以说为啥官方选择性执法,但如果违规被罚,那就是违规,别违规还有理了。
如果你被警察抓了酒驾,你说,那谁谁谁昨天也酒驾你们为啥不抓?
5、不要一昧的追求传播性,爆款,要尽量让产品有长久存在的价值。
有很多工具类产品,是长期具有使用价值的,以前我去拜访过一个我的公众号读者的创业公司,他们做一些调查问卷工具的(当时还没有小程序,也不局限于微信生态),开始我对这个模式也不太以为然。了解后才发现,具有忠实用户群,其整体收益还是不错的,至少比我以为的高不少。
以上是关于新年红包相关产品的一些简单闲扯,没有罗列更深入的逻辑,也没有做更进一步的用户群分析和规模频次分析,因为我掌握的数据也有限,不过几个主要的红包小程序,收益率应该是不错的,不要小看百分之二的手续费,只要规模做起来,百分之二也不是小数目。
还是那句话,这是我使用给赞以来所有的赞赏数据,不是单篇文章的,不要羡慕的口水,单篇赞赏比绝大部分人想象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