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修复术》读书笔记

文章目录

  • 《大脑修复术》
    • 内容简介
    • 第1章 抑郁 -- 抑郁是大脑的重感冒,也是进化的护身符
    • 第2章 焦虑--焦虑是大脑的过时本能
    • 第3章 社交恐惧--有社交恐惧的你可能并不缺乏社交技巧
    • 第4章 幻觉和妄想不是精神病人的特权
    • 第5章 不睡觉会死人
    • 第6章 上瘾是欲望,不是快乐
    • 第7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成功人士的必备修养
    • 第8章 大脑神经终身可发育,要活到老学到老
    • 第9章 如何优雅的老去
    • 第10章 如何拥有强大的记忆里
    • 第11章 如何应对现代人的注意危机
    • 第12章 你在听我说话吗?
    • 第13章 创造力是比记忆力和专注力更重要的大脑核心竞争力
    • 第14章 拖延症和提前症
    • 第15章 每天洗多少次手才算强迫症?
    • 第16章 心理变态的可怕与强大
    • 第17章 躁郁症: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 第18章 有人在我大脑里装了芯片监听我!
    • 第19章 身体和大脑,谁才是主人

《大脑修复术》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摘自豆瓣
*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感觉无缘由地坐立不安;

*以前*喜欢的事现在提不起兴趣;

*记忆力越来越差;

*明知道该出门社交,却找各种借口宅在家里;

*长时间玩游戏或刷手机;

*外出期间总担心家门没锁、炉火未关;

*凌晨两点,却辗转反侧,毫无睡意;

……

缺乏专注力、焦虑、抑郁、记性变差、社交恐惧、成瘾、强迫症、失眠……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心理和精神问题的困扰。如何识别自己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如何应对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压力和成长中必经的心理困境,如何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保持心理健康,并拥有满意的学习和工作表现,本书作者——耶鲁大学精神医学博士后姚乃琳——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将帮助你了解焦虑、抑郁、强迫症、拖延、社交恐惧、失眠等困扰你的精神症状,页将让你了解专注力、记忆力、创造力等大脑认知功能的底层规律。通过深度阅读本书,你将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第1章 抑郁 – 抑郁是大脑的重感冒,也是进化的护身符

如何自我诊断抑郁症;

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消极情绪,兴趣缺失。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内疚,有自杀的想法、计划,甚至有自杀的尝试,感到疲乏、缺乏能量,睡眠变多或变少,体重或胃口发生明显变化,难以思考和集中注意力,难以做决策,因心理因素导致的行动迟缓、焦躁不安等等。

抑郁症与一般的情绪低落不同,一个人要符合抑郁症的标准,至少满足上述症状的5项,且持续2周以上的时间。

4个流行的抑郁症假说

1.一元胺假说

一元胺包括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

如果人们长期处于慢性的环境压力下,压力会使大脑分泌TG2蛋白增多,降低调节情绪的能力

2.炎性假说

炎性假说认为,得抑郁症可能是因为身体有炎症。

3.HPA轴改变假说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4.神经可塑性假说

大脑发生的变化:海马体更小,情绪调节等回路异常

雄性更擅长应对急性压力,雌性更擅长应对慢性压力

为什么抑郁的人似乎比较缺乏毅力:血清素可以增强一个人的恒心和毅力。而血清素的减少和抑郁症有很大关系。

有抑郁症的人为什么倾向于回避冲突;可能是海马体的变化导致的。

抑郁症是否可以痊愈:很难说痊愈,间歇性发作。

什么人容易的抑郁症:遗传因素、压力事件、童年创伤

睡眠和抑郁症的关系:3/4的抑郁症患者有失眠的症状

生活方式影响抑郁症的发生:日照时间(增加日照时间和户外活动能缓解抑郁情绪)、生活环境、社交媒体(这个感觉挺有意思,书上是这样说的,‘一方面可能是有抑郁倾向的人更喜欢用社交媒体填补现实的空虚。另一方面,经常用社交媒体也会让人产生“别人都活的很好,只有我的生活这么失败”的错觉,于是嫉妒或不平衡;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会让人觉得白白浪费了时间’

产后抑郁是怎么回事:一般在新生儿出生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发生。男性也会得产后抑郁。

抑郁症的“懒”和普通人的“懒”不一样;“启动性差”,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否需要很久才能开始? 负责启动性的,是大脑的多巴胺和奖赏系统。多巴胺不仅负责人的欲望,也负责人的运动,因为抑郁症患者的多巴胺分泌失调,所以他们长时间处于低欲望状态,什么也不想做。

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几种选择:根据程序不同,轻度到中度,一般心理治疗效果比较好;重度需要药物治疗。

  1. 认知疗法 :教病人识别头脑当中的消极思维方式,让病人认识到正是这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加重了他们的抑郁体验。

自助改善抑郁的方法:

  1. 体育锻炼。运动可以明显改善压力导致的抑郁。有氧运动不仅可以治疗抑郁症,而且可以预防抑郁症。
  2. 光照疗法:早上起床后出门可能改善抑郁
  3. 社交支持
  4. 新出现的技术手段:神经反馈治疗等

抑郁症与人类进化:有一种理论认为:抑郁基因的优势在于保护人不得传染病。抑郁基因使人疲倦厌食,不愿参加社交,从而保护得抑郁症的人免受传染,基因得以延续。 另一种解释精神疾病基因为什么在人类进化中一直稳定存在的理论是蒲公英-兰花理论。认为环境和基因的交互影响,导致同样的基因在糟糕的环境下使人得精神病,在良好的环境下则会让一个人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这种对环境影响敏感的基因称为“兰花基因”,而不太受环境影响的基因叫“蒲公英基因”

第2章 焦虑–焦虑是大脑的过时本能

焦虑和恐惧的区别:威胁是否在场、情绪反应持续的时间。

7种不同的焦虑症:

  1. 分离焦虑:和依恋对象分离时感到恐惧和焦虑
  2. 选择性缄默症:一直无法在应该说话的特定社交场合说话。
  3. 特定的恐惧症:比如有人特别害怕蛇
  4. 社交焦虑障碍:对自己成为焦点时有明显的恐惧、焦虑或者回避。
  5. 惊恐障碍:反复出现、毫无预兆的惊恐发作。
  6. 广场恐惧症
  7. 广泛性焦虑症:对各种日常事务无缘无故紧张

焦虑对进化十分有用:这种压力调节在原始社会中活命十分重要,用来帮助我们战斗或者逃跑。

长期焦虑的危害:可能导致痤疮爆发、性功能障碍、头痛、肌肉紧张、无法集中注意力、烦躁不安等。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焦虑症:基因和环境。三个主要因素:

  1. 性别 女性得焦虑症的概论是男性的2倍。
  2. 遗传和家族史
  3. 童年时期的负面经历

焦虑不仅是大脑的问题,和身体也是息息相关

绝大多数焦虑症没有得到治疗

治疗焦虑症的最有效地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的操作简单易行: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认知方式是消极的、不现实的,接着要比较自己的想法和现实结果的差距,然后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来减轻焦虑。

日常减轻焦虑的方法:

  1. 改变看待压力源的方式,不要把它当做威胁。‘把生活中的压力源看做原始社会中采野果子,缝制皮裙这样按部就班的事。简单来说,尽人事,听天命’
  2. 细化你的目标。焦虑的一个典型思维特征就是反刍思维。你有很多项目要完成,每天都在脑子里反复想怎么应对。应对反刍思维的方法是,把你的目标写下来,分成可以执行的小步骤。你只需要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个小步骤。一旦分解成小步骤,你就不需要经常做过于长远的展望。
  3. 练习冥想。密集的冥想练习可以迅速降低人体促炎性因子基因的表达。减少压力和焦虑导致的皮质醇分泌。冥想的方式很简单;静坐,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任由大脑中各种念头来去而不加评价或抑制。
  4. 定期做有氧运动。只是自助减轻焦虑的最有效地方法。

第3章 社交恐惧–有社交恐惧的你可能并不缺乏社交技巧

#这章个人不太感兴趣,所以看得比较粗略

我们的社交焦虑很大程度上是“习得的”。

如何自我诊断社交焦虑

  1. 社交场合感到焦虑和恐惧
  2. 社交认知扭曲,过分关注自我
  3. 为了避免尴尬,尽量不出现在社交场合中
  4. 焦虑的程度和实际的威胁不相符

焦虑会导致共情能力变差

内向和社交焦虑不一样:内向的人倾向于独处,但不害怕社交场合。

克服社交焦虑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具体的操作:
第一项技术叫做行为实验。研究者准备了不同的恐惧场景,通过练习来客观审视自己的想法。具体分为3步:

  1. 在头脑中产生一些预期。
  2. 开展行为实验,假设回到过去
  3. 结束后评估自己的行为和最初的预期有什么差别。

第二项技术叫做社交失误实验。一句话概括,故意做一些看上去很尴尬的事情,然后看结果到底会怎样。还是上面的3步。预测,实验,评价。#注意实验不要伤害别人和自己。

生活中减少社交焦虑的自我调节的方法

  • 改变思维方式: 把原来夸张、消极的想法转变为客观的想法
  • 改变对生理反应的解释:把出汗、心跳加速解释为兴奋
  • 在社交场景中调整呼吸 :练习缓慢的深呼吸。学会调整呼吸的一个简单方法是练习呼吸冥想。(从1数到4,吸气到腹腔里。保持一会再缓慢呼出)
  • 转移注意力 :当你因为过度关注自我而焦虑时,试着把注意力转移到谈话内容或对象身上。
  • 接纳不舒服的感觉
  • 转换选手心态和评委心态 :不过分评价自我

第4章 幻觉和妄想不是精神病人的特权

幻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幻觉和妄想并非精神病人独有;7.5%的发生率

大脑产生幻觉的原因:‘“脑补出错”

如何自己制造幻觉:这个有点恐怖就略过了。
#如果你还是想知道,就看这行。站在一面大镜子前,身后放一根蜡烛,关灯,盯着镜子中的自己一分钟,你就看会产生一种奇怪的错觉–脸变得扭曲,甚至变成其它东西。

第5章 不睡觉会死人

人类为什么要花1/3的时间睡觉?促进发育,修复大脑。

光线影响睡眠:人造光会干扰褪黑素的分泌,特别是蓝光。因此一般睡前4小时建议不要接触蓝光。(手机、电脑的护眼模式就是过滤掉蓝光的)

睡眠中的神奇现象;“鬼压身”(睡眠麻痹)
神奇的清醒梦:即梦中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甚至可以控制梦。#在高中的时候,我做过几次清醒梦。挺好玩的。回想起来, 那时候做了很奇特的梦。各种元素的奇妙组合,有些现在还记得。
那么怎么做清醒梦呢?(增加清醒梦的概率):睡前默想“我今晚会意识到我在做梦”,这种自我暗示可以帮助。 此外,冥想也可以强化做清醒梦的能力(通过增强前额叶皮质–自我意识)。

打呼噜: 睡眠窒息症,又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影响睡眠质量。治疗方法有:改变生活方式,服用口含片、呼吸辅助装置。其中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远离酒精、戒烟、减肥、睡觉侧着睡。

缺乏睡眠的坏处:可能导致肥胖。长期缺乏睡眠提高死亡率。记忆力下降。影响情绪。熬夜可能引发急性精神异常症状。

睡太多也不好:一个成年人一般需要睡眠时间是7-9个小时。

如何改善睡眠:安眠药和褪黑素(都有副作用)、
规律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等,但剧烈运动不是)、
正确的生活习惯(光线、饮食(睡觉3小时前不要大量进食)、每天在相同时间起床(包括周末)、适量缩短在床上的时间(指在床上躺着睡不着)、减少酒精和刺激性食物、床上不要做睡觉无关的事情)

第6章 上瘾是欲望,不是快乐

欲望还是快乐
多巴胺的作用其实很简单。奖赏回路中的多巴胺,一是作用于我们的奖赏系统,让我们产生欲望;二是让大脑预期奖赏,指导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简单来说,多巴胺的作用就是“让你想要”,以及让你主动选择能够得到更多奖励的行为。但是“想要”和“需要”是两件事,“想要”并不代表这件事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和快乐。

上瘾和养成习惯很像,一旦养成很难改变。其中的机制是纹状体具有一个功能,将我们特定的重复行为打包成一个习惯性程序,让它可以在无意识的状况下被调用。随着习惯的形成,大脑前额叶控制该行为的能力会减弱,行为会变成一个自动过程。习惯也因此容易调用难以改变。

游戏上瘾
收集类游戏是一种容易让人上瘾的游戏。一方面,人有延伸自我的需求,这种需求往往通过占有东西、参加社团等得到满足。收集类游戏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另一方面,收集东西是一种挑战,调整成功可激发大脑的奖赏回路,让人愈发想做这件事。而收集游戏这种挑战更简单,容易给人带来奖赏感,导致上瘾。

赌博成瘾
当我们成功做一件事时,多巴胺会快速释放,给人奖赏感,我们下次就会更有动力去做这件事。但是,多巴胺的峰值也会出现在“接近成功”的失败状况下,(原本是鼓励动物接近成功时再尝试,直到成功),但赌博中,每次差一点成功会让人更想赌一把,反复刺激多巴胺分泌,导致成瘾。

期望决定快乐
多巴胺的分泌不仅增加行为动机,也负责编码预期和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你做了某件事后,得到的奖赏超过预期,(大脑黑质和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神经元活跃程度就会增加)你下次就会更想做这件事。相反,奖赏比预期低时,你下次就会没有动力做这件事。 这种动态的调节可以让人在头脑中建立一个价值系统,帮助预期之后的奖赏。

“高频出现的随机奖赏”会让人特别容易上瘾。每一次奖赏的出现都是一次惊喜;高频保证奖赏回路可以快速搭建。#此处容易联想到某些游戏的抽奖。

实际上,成瘾规律的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果你把学习的结果当成预期奖赏,比如希望考到某个成绩,(如果)学习的结果低于你的预期,多巴胺的分泌就不会增加,学习动力就不足。不过,如果你把学习的过程(接触新知识本身)当成奖赏,就比较容易对学习本身“上瘾”。 学习了解新事物在生存进化上对个体有益,因此学习了解新事物本身会促进多巴胺分泌。

如果觉得学习某个知识技能没有吸引力甚至痛苦,可能是因为学习难度和自身能力或预期差距过大。

比较效应;本来你买东西用了红包省了很多钱,但发现有更大的红包没有用,大脑的奖赏程序就会下降,人就会懊恼;如果生活很糟糕,读一些别人的糟糕经历,可能会觉得自己现在还不错。

多巴胺–大脑的“货币系统”

多巴胺不代表体验的愉悦程度,而代表体验的价值。价值也就是优先级。
当你口渴时,喝水的价值就会增加,你就会特别想喝水。
和大脑的货币系统相关的另一个现象叫做"延迟折扣现象"。也就是说大脑认为一个月后的1500元比今天的1000元价值低,时间感知上遥远的奖励在大脑中激发的多巴胺远不如马上可以得到的奖励激发的多巴胺那样多。

享乐适应症

我们第一次做某件事得到了很大的快乐。但随着做这件事情的次数不断增加,我们体验的快乐越来越少,只有增加体验的强度才能感受到同样的快乐,这个现象叫享乐适应症。原因是每次得到满足后,大脑对下一次结果的预期增加了,如果下一次没有变得更好,我们得到的奖赏感就会降低。(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递减)

理智看待上瘾

病态上瘾和好习惯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和差别。

如果你有了不良的上瘾行为,解决方法是给自己找一个有益的奖赏行为替代它。比如把购物成瘾代替学习新技能。原则是替代行为难度不要太大,期望也不要太高,并且最好能较快得到奖赏反馈。

第7章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成功人士的必备修养

心理弹性是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成功适应的能力。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压力引起身体的强烈生理反应;使大脑回路在压力事件和恐惧情绪之间建立起联系。

内分泌系统:压力和记忆是倒U形关系

活跃的多巴胺奖赏系统让人不容易被压力压垮

神经肽Y:压力下的闸控系统

童年经历影响心理弹性

社会支持可以增强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的大脑基础:大脑的腹外侧前额叶皮质、腹内侧前额叶皮质

增强心理弹性的方法:运动、正念练习、认知重评、意义感和自我效能感

第8章 大脑神经终身可发育,要活到老学到老

大脑的可塑性最初产生于胎儿时期,童年时期和青年时期是大脑可塑性的两个高峰期。但其他时期大脑可塑性依然存在。

不同时期影响大脑发育的因素:
胚胎时期的大脑发育:孕妇在怀孕期间压力过大,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性格。男性同样也有影响。
儿童时期的大脑发育;养育者的抚摸和肢体接触可以改变孩子的基因表达;母乳喂养对孩子智力发育有明显的好处;发展心理学家推荐的早教形式是没有成人指导的开放性的自由玩耍;什么时候学习第二语言最合适:一个人生命的头几年对学习第一语言至关重要,是人类学习语言的关键区。如果在语言关键期学习第二语言,会和第一语言同样熟练。如果在青春期之后再学习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就会逊于第一语言。 目前的看法:第一语言熟练后,青春期结束前学习第二语言比较合适。
青少年时期的大脑发育;‘习得性无助’和固定式心态;‘习得性无助’指反复失败后,不愿再努力。即使问题有可能解决。固定式心态指认为智力的固定的,无法改变。而成长式心态认为智力可以通过后天塑造,所以有成长式心态的人学习和努力的动机很强。如果成长过程中,总是给孩子贴上标签,如‘差生’、‘聪明’‘、天才’,就会导致孩子认为他们的能力是固定的,

第9章 如何优雅的老去

学习、健康生活、保持乐观、保持目的感和意义感

第10章 如何拥有强大的记忆里

海马负责快速学习和存储瞬间信息,功能类似于电脑缓存。接下来,通过电脑的电活动写入大脑的新皮质,转换成长期记忆。这个转化过程主要在睡觉时进行。

影响记忆力的因素
抑郁和焦虑影响记忆力;跨时区或者三班倒损伤记忆力

记忆的生理基础:记忆存储于神经元中。神经元彼此连接成神经网络。

记忆如何形成;微观上表现为不同区域的神经元群落的周期性同步激活。通常需要反复练习和激活才能达成。

睡眠是巩固记忆的关键:主要是非快速眼动阶段和快速眼动阶段。

如何提取记忆:海马中的一些重要神经元可能起到“检索标签”的作用。 每当我们回忆一件事,就会修改这段记忆。每次回忆时,环境的新消息都会被编码到记忆蛋白中,可能修改原来的记忆。对一件事的回忆次数越多,可能离当初的状态越远。

越擅长遗忘的人,可能越擅长记忆:如果记住所有东西,可能会导致信息互相干扰,影响大脑的整合功能

理解和专注影响记忆效果:理解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和记忆持久度,便于学习和整合新信息。专注力也是记忆的关键,专注力由大脑的前额叶控制。多任务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专注力。

提高记忆力和记忆效果的方法
玩可以增强记忆力–过山车、打球、玩游戏。这种增强效果发生在大脑释放多巴胺的前后。
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一周3次以上,时间总共超过2个半小时。
学习之后4个小时锻炼身体可以明显提高记忆的效果。
喝咖啡对记忆力有好处。
饮食的选择。不饱和脂肪酸

提高记忆效果的短期策略
一个人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存储在短时记忆空间的信息是4个单位(比如4个词语)。如果要记住10个词语,显然超出这个短时记忆容量。但如果用联想记忆,把10个词语压缩成4个画面,就容易记住4个画面,也就记住了这10个词。这种联系越天马行空,记忆越深刻。
接下来是如何将记忆变得牢固、持久。技巧有两个,一个是记忆可视化(语义信息,如历史事件转换成小电影),一个是记忆联想化(无逻辑或规律的知识,如单词)。

第11章 如何应对现代人的注意危机

为什么我们容易被突发事件干扰
大脑偏爱对新的、变化的刺激做出反应。

压力越大,注意力越难集中

专心工作的时候为什么会走神
大脑天生对变化的刺激敏感,对不变的刺激逐渐抑制,所以大脑保持专注的时间非常有限。在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短暂的休息可以大幅提升你继续完成任务的专注力,并延长你保持专注的时间。

怎么才能不走神
短暂改变一下任务的内容,就可以大大提升后续的专注力。每隔30分钟,就刻意让自己“换换脑子”。

被手机分散的注意力
习惯性使用智能手机会显著地影响你的专注力。如果你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即使它处于关机状态,也会影响你的注意力。把手机带在身边这件事本身就会影响专注力。
于此类似的是,多任务模式也会影响专注力。

如何通过训练提升专注力
缺乏专注力可能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大脑额叶的功能发育不全或能量不足。第二,长期的不良注意力习惯。这种可以通过一段时间有意识的训练改善。如果长期依赖手机,改变的方法就是需要专心的时候远离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或者锁在柜子里)。
改变走神的方法是及时打断走神的过程,一旦意识到走神,就要马上把注意力拉回来。
掌握两种语言的人可能拥有更好的专注力。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专注力,即使只是单次运动,也可以改善几个小时的专注力。
冥想可以提升专注力:坚持冥想3-6个月,可以明显提高一个人的专注力。

提升专注力的生活习惯
兴趣
减少干扰
提前制定好一天的计划
注意休息和睡眠
喝茶和喝咖啡

第12章 你在听我说话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和多动。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人不一定两个症状都有。
影响因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高度遗传的精神障碍,常常以家族的形式存在。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只是正常多动特质的极端化表现

什么环境容易诱发多动症

多动症患者的大脑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药物和非药物(认知行为疗法)

多动症不一定是坏事

第13章 创造力是比记忆力和专注力更重要的大脑核心竞争力

创造力的大脑基础
大脑默认网络和创造力息息相关。当你执行一项具体任务时,大脑默认网络会被抑制,而当你什么都不做时,大脑默认网络的活跃性反而会增加。大脑默认网络和一个人的自省、思考和想象有关,而这些大脑活动恰恰是创造力的根源。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资源的匮乏或丰富会显著影响创造力的发挥。“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大脑被紧急问题占据,很难有富余的认知资源去思考。
心理距离会影响创造力。心理距离是指任何不发生在此刻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有心理距离的事情。心理距离越大,越容易产生创造力。
生气可提升创造力(短暂)

如何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第一,给儿童更多的独处时间。
第二,不要用外在的奖赏引导儿童做某事,而是鼓励儿童自发去做某事。
第三,增加儿童的体验,开拓他们的眼界

如何激发成年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归根到底是对已有信息的创造性重组的能力,所以激发创造力,一方面大脑要有足够多的素材,另一方面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创造性重组。
激发成年人创造力的关键是在于,保持好奇心。

第14章 拖延症和提前症

为什么几乎所有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行为呢?这是因为拖延症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满足比明天满足更重要”的倾向。

克服拖延症的方法:
巧克力法:举例:每工作一小时奖励自己一块巧克力,告诉自己我很棒。频繁的奖励可以让自己不再纠结长期的工作,而是告诉自己很快就可以获得奖赏。(当然不要真的一小时吃一块巧克力:))
寻找意义法:尝试找到工作的内在意义,并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做事。(个人感觉不靠谱:(,)

如何克服拖延:
抽象目标与具象目标:当你具体思考一个目标的实现方式、地点、时间等细节时,你就会更倾向于高效地完成这件事。
给自己设置截止日期;(但自己设置的截止日期不容易遵守)
把“我必须做某事”变成“我想要做某事”
放开对自己的限制:“我做得不好不是因为我能力不行,而是我没有安排好时间”这种思维方式叫做自我设限。比如你考了60分,但你告诉自己。我还是很聪明的,只是没有好好复习而已。 做一件事情之前,不要怀疑和限制自己的能力,以开放的形态告诉自己,我准备的越多,表现就会越好。

第15章 每天洗多少次手才算强迫症?

重复行为或者仪式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强迫症
强迫症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有强烈的执迷冲动和想法,另一方面是采取仪式性行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并非习惯性行为就是强迫症。强迫症患者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是,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强迫性想法和行为,即使知道这些想法和行为超出了实际需求。强迫症患者每天至少会花一小时在强迫性思维或者行为上。

强迫症患者的大脑
可能是大脑的习惯形成系统出问题了。

习惯破除法
治疗强迫症的一种典型方法。要求强迫症患者队会诱发强迫性行为的场景不再做出平时的典型反应(习惯)。

强迫性人格障碍

第16章 心理变态的可怕与强大

无法感到悔恨,倾向于操控和利用他人,善于欺骗,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冷血。

心理变态者更冲动易怒

心理变态者难以感知他人的疼痛

心理变态者是否缺乏同理心(大多数时候关闭了共情能力)

心理变态者的决策能力很差

为什么心理变态犯人屡教不改
从惩罚中学习的机制有问题。

心理变态者可能更具创造力

心理变态特质一般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
一个心理变态特质的人也可以是亲社会的。

心理变态特质的环境适应性

第17章 躁郁症:一半是天堂,一半是地狱

躁郁症特征:巨大的情绪起伏和能量变化。

躁郁症患者的大脑(前额叶、海马、杏仁核和边缘系统)、高度遗传

躁郁症患者可能衰老得更快

躁郁症不是非黑即白的精神疾病

电击治疗没你想得那么可怕

第18章 有人在我大脑里装了芯片监听我!

精神分裂不是人格分裂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叫做阳性症状,另一个方面叫做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妄想和幻觉。阴性症状包括认知和情绪功能衰退。
精神分裂症患者第一次发病时间通常在青春期晚期(18-20岁)

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及健康状态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

为什么会得精神分裂症
遗传贡献率搞到高达85%。

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的误诊率可能高达50%

第19章 身体和大脑,谁才是主人

大脑和免疫系统的关系
“我们个性的一部分可能确实是由免疫系统控制的”

肠易激综合征

帕金森的消化道起源假说

弓形虫可能改变人类的行为
弓形虫是一种寄生虫,人类主要通过吃生肉、未充分清洗的蔬菜或者接触猫的粪便感染弓形虫。
当老鼠的大脑有弓形虫时,弓形虫会改变它们的嗅觉。老鼠会对猫毫无恐惧感,甚至被猫吸引。(弓形虫操控老鼠被猫吃掉,弓形虫只有在猫科动物体内才能繁殖)
被弓形虫感染的黑猩猩也有类似的行为。
弓形虫会对人脑造成一些改变。
弓形虫对免疫缺陷的人和胎盘有致命影响,孕妇应该避免接触猫粪便和生吃蔬菜。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