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

模式的概念

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首次提出“模式语言“一说。

模式: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方法归纳到理论高度,就是模式。

亚历山大将模式分为三部分:

1、此类问题所在的上下文,即当前模式所面对问题的周围环境和状况,也就是说模式在什么状况下发生作用。

2、动机,即模式的目的或预期目标是什么。

3、解决方案,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或解决此类问题所采取的方案的核心。

流程的永恒之道有三,第一个就是工作流之道。

工作流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工作流模式:解决流程类问题的方法论,是解决流程问题的最佳实践。

1999年Workflow Pattern Initiative成立,提出工作流模式概念。2000年总结21种工作流模式(控制模式)。2004年,扩展工作流数据模式和工作流资源模式。2005年扩展出异常模式,控制模式则达到了43种。至此,工作流模式被分为控制模式、数据模式、资源模式以及异常模式四大类。

控制模式是流程的中枢神经。目前流程有三大规范:XPDL、BPEL、BPMN。

例子1:并发分裂模式提高审批效率。对于传统的请假审批,因为资源——请假单只有一张,所以只能按串行进行处理。但电子化后,则可由多个领导同时批复。因此,实现并发裂变模式的关键在于资源。并发裂变可分为显式解决方案和隐式解决方案。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1张图片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2张图片

其技术实现也可分为两类:

    1、在流程定义期实现。通过可视化流程设计,在采用隐式或显式方案,画出流程定义图,并持久化存储到数据库中。持久化存储的流程定义,在运行期又拟向解析为多个工作流对象之间的关系。

    2、运行期实现。流程引擎读取持久化存储的流程定义(一般为xml格式),并解析为对象及对象集合之间的关系(活动集合activities,转移集合transitions)

   细层次的编码实现,目前又基于petri网的token机制,也有基于实例的状态机方式。

约束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驳回问题。并发分裂模式无法解决,需要引入多选分裂模式和多选汇聚模式两者的结合。

单选分裂模式与单选汇聚模式

单选分裂模式(排他选择模式):分裂为两个或多个后续分支,当前活动执行完毕后只能选择一个分支继续执行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3张图片

   基于数据自动匹配技术实现:动态脚本语言,在节点上编写可执行求值的表达式,并持久保存;规则引擎技术实现。

   驳回时变量是否清空:用活动级别的变量代替流程级别的变量;活动执行完毕后,清空工作流变量的值。

   与其他模式关系:与简单合并模式配对使用;基于事件的排他选择模式区别(基于事件是由外部事件直接触发对路由选择的计算,本模式是认为触发)

单选汇聚模式:分裂出两个或多个分支合并为一个后续分支。在实例期,对同一个流程实例,只会有一个分支到达简单合并网关。不需要做任何判断,包括显式实现和隐式实现方案

workflow pattern官方网站将控制模式分为八个基本类,43种具体控制流。八个基本类包括:基本控制模式、高级分支同步模式、多实例模式、状态模式、取消和强制完成模式、迭代模式、结束模式以及触发模式。

单作战任务的资源协调——资源模式

组织结构分类模型详解:从劳动分工理论诞生以来,组织结构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古典组织理论时代、行为科学组织理论时代、现代组织理论时代。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4张图片

古典组织理论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分为直线型与职能型。

     2、事业部型组织结构(M型)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5张图片

  事业部型组织结构优势: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积极性,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内部协作;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有利于企业发展;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更容易协调。

  事业部组织结构缺点: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造成管理人员浪费;独立核算,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时代的组织结构模型

   项目型组织结构:以业务为中心,目标为导向。往往与职能型组织结构并存。其特点时项目开始则成立,项目结束即解散。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6张图片

   矩阵型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机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体。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7张图片

超事业部型组织架构:又称“执行部制”,在事业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在组织最高管理层和各个事业部之间增加了一层管理机构,负责管辖和协调所属各个事业部的活动,使领导方式在分权的基础上又适当的集中。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8张图片

  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矩阵型和事业部型组织结构的综合发展。在矩阵制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产品利润中心、地区利润中心和专业成本中心的三维立体结构,若加上时间维则可构成思维立体结构。优点是对于众多产品生产机构,按专业、产品、地区划分,管理结构清晰,便于组织和管理。缺点是机构庞大,管理成本增加,信息沟通困难。

现代组织理论时代的组织结构模型

  流程型组织结构:按照端到端的方式,而不是作业方式来组织管理商业流程;在流程级别上进行衡量和管理,而不是衡量部门效率,站在顾客目标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而不是基于组织的部门目标。

  群体生态型组织结构:源于生物学的自然选择理论,侧重于研究某一类群体组织中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及其适应环境的过程。即组织结构中的组织随着环境的变化,有的会被淘汰,有的会被留下来。

组织结构与工作流及资源模式的关系:

  1、工作流离不开人。

  2、企业战略决定企业组织结构模型,组织结构模型则是支持企业战略的基础。想要做好BPM、工作流,必须要使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和流程这三者高度一致。

  3、充分发挥BPMS或工作流系统的作用,一定程度上需要组织结构模型的调整。

  4、只有充分了解各个组织模型的特点,才能真正做好“流程”。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9张图片

 

资源模式在案例中的应用

资源模式分为创建模式、推模式、拉模式、折回模式、自动开始模式、可见性模式和多资源模式七个类别。资源模式的实现过程为:首先给某个工作流活动指派特定的资源集合,接下来对这些资源集合按照不同的分配策略进行最终的任务分配。基本实现过程为: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10张图片

活动和任务是不同的概念。活动在定义期,任务是运行期概念。一个活动可以有多个参与者,为每一个参与者生成的实例称为任务或工作项。对于非人工活动来说,不存在任务或工作项概念。在定义期,流程建模工具需要连接到组织模型数据库,取得组织结构数据,进行资源指派。运行期,活动实例调用资源模式引擎,运用各种资源模式生成任务实例。资源指派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而言,

定义期指派模式:定义期(建模期)指派即在对流程定义进行建模的期间,直接为流程中的活动指派参与者资源集合。

定义期解决方案:需要连接到组织机构库,取得所有可用的组织机构资源,以树形列表的方式,展现到界面上供流程定义的建模人员使用;将选定的特定组织实体存储到活动的参与者属性中,保存到XML定义中。运行期解决方案及技术实现:从流程定义中解析当前的活动;根据组织实体分类和具体的分配策略要求,调用组织机构提供的API接口,取得组织实体集合或者组织实体集合中的具体用户进行任务分配。

根据不同组织结构实体类型,划分为直接分配模式、基于角色的分配模式、基于历史的分配模式、基于职务的分配模式等。最基本的直接分配模式:为某个活动直接分配具体的用户参与者。该模式优点:快速高效,可以直接为活动分配特定的参与者,避免了在运行期需要计算的问题,因此不会计算不到的结果的场景(例如在某个角色中找不到任何用户)。缺点是:如果某个特定用户调职,根据业务情况不能再作为某个活动的参与者,就必须修改流程定义发布新版本;如果某个特定用户离职,在进行工作移交时,其已经办理完的任务需要做特殊的处理,才能让接替者查到离职人已经办理过的业务。

BPEL规范是一个服务编制规范,主要适用于自动任务。在资源模式中,规范的实现指的是BPEL4PEOPLE和HUMAN TASK规范。与其他模式的关系:可以与顺序模式、会签模式、竞争模式组合使用。

作战任务或作战队员之间的通信——数据模式

控制模式时中枢神经,负责控制作战任务的组成与流转;资源模式负责为单作战任务调配资源;数据模式负责在作战任务之间进行通信,其掌握各种通信技巧,在业务与流程之间,流程与流程之间,流程与活动之间,活动与活动之间,任务与任务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工作流数据的分类

WfMC分了三类:工作流控制数据(工作流系统管理的内部控制数据,包括了与流程实例和活动实例相关的执行数据和状态数据)、工作流相关数据(工作流系统使用工作流相关数据确定流程实例的流转条件,并选择下一个将执行的活动,这些数据由业务应用系统访问并修改)、工作流应用数据(业务应用系统管理的业务数据,有些业务应用数据需要传递给工作流引擎,作为人工UI的列表显式使用。在EAI的应用中,有些业务应用数据还会由工作流引擎携带,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递。)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11张图片

工作流相关定义数据又细分为:连接业务应用系统的关联数据(工作流系统与业务应用系统进行关联的数据)、传递作用的业务应用数据(当流程跨越多个业务模块或系统时,需要在模块或系统之间传递数据,此时会利用工作流系统进行传递,需要在工作流系统里暂时存储或转换这些数据)、影响路由的业务应用数据。

工作流中的数据对象

数据模式中的通信场景

  1、工作流管理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需要将工作流与业务信息系统进行集成,集成方式包括嵌入式集成、独立部署+远程调用式集成、平台即服务式(PAAS)集成。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12张图片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13张图片

工作流模式(流程的永恒之道----笔记三)_第14张图片

 2、工作流管理系统内部的数据通信:活动实例之间(依赖于数据本身的范围)、子流程活动实例与子流程实例之间

异常模式

信息系统中的常规异常:

     1、信息系统中的短事务:事务是一种机制,把包含在多个有状态的操作作为一个统一的工作单元进行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