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制板注意事项

1、一般工厂的厚径比为8:1,即如果孔径为0.15mm(6mil)那么板厚应该是1.2mm,但是如果0.15mm的孔径对应的板厚是1.6mm,那么就会增加生产的难度和成本。(咨询来自捷多邦)

2、1oz的铜厚能做到的走线最小宽度是4mil,如果走线最小宽度小于4mil那么就需要使用0.5oz的铜厚。但是捷多邦内层0.5oz的铜厚要比1oz的铜厚贵。(咨询来自捷多邦)

3、电路板各层的铜厚最好一致,即全部使用1oz或者全部使用0.5oz,如果有的层使用1oz有的层使用0.5oz也会增加生产复杂度,这种称之为阴阳铜。(咨询来自捷多邦)

4、有GBA封装的PCB板,过孔最好做成塞油的。

5、注意常规工艺中孔到线的距离应该大于0.2mm(7.8mil)一般在规则中设置为8mil,线到线的距离要大于4mil,孔到孔的距离同网络要大于等于8mil,不同网络要大于等于12mil,线到焊盘和线到铜皮均大于4mil。(咨询来自捷多邦)

6、铺铜后再次修改走线会非常困难,因为我们将shape->Global Dynamic  Shape Parameters中的Shape fill下的Dynamic fill设为了Smooth,将它改为Disabled,点击OK即可。线移动完之后还要再把铜皮切换回Smooth,然后更新铜皮。

7、关于控制阻抗时所参考的铜皮问题,例如六层板的层叠顺序从上往下依次为TOP GND SI2 SI3 POWER BOT,设计SI2和SI3层走线的阻抗参考为GND和POWER层,那么在铺铜皮的时候就要注意,SI2层的走线不能被SI3层上的铜皮挡住,如果SI2层上的走线被SI3层上的铜皮挡住,那么SI2层向下参考的层就是SI2层上的铜皮了,而不是POWER层。同理,SI3层上的走线也不能被SI2层上的铜皮遮挡,如果遮挡了,那么被遮挡的线就参考到SI2层上的铜皮了,不能参考到GND层了。需要在SI2和SI3层将对应遮挡线的位置的铜皮挖空。

8、常规工艺中走线到过孔的距离为8mil,那么在设置规则的时候要注意:

刚开始在这里设置为了8mil

PCB制板注意事项_第1张图片

然后把PCB改完以后就发给工厂了,但是工厂审核的之后说在内层还有很多过孔到走线的距离只有4mil。

检查之后发现,一是内层里面BGA区域内的过孔和走线的距离好多只有4mil;二是内层是无盘的,那么就要设置走线到hole的距离:

PCB制板注意事项_第2张图片

然后还要设置BGA的区域规则,因为BGA的区域规则优先级高于普通规则,所以为什么之前有好多过孔到线的距离小于8mil但是没有报错,是因为没有设置BGA的区域规则:

PCB制板注意事项_第3张图片

这里的BGA区域规则设置完毕后发现报了很多过孔到线距离的DRC错误,然后调整完距离即可。

9、在导出Gerber的时候,本来在每个Gerber文件里面都加入了板框,也就是outline,但是通过CAM350查看gerber文件并没有板框,最后发现有两种方法:

一个方法是:

PCB制板注意事项_第4张图片

这个Undefined line with的意思应该是没有定义线宽的线(也就是线宽为0的线)按照多少的宽度来处理

二个方法是:

把outline的那个线宽修改成非0,比如改成1mil。

我采用的第二个方法。

10、除了钻孔文件工厂还要一个分孔图,网上查说这个分孔图是用来核对孔的数量的,分孔图如下:

PCB制板注意事项_第5张图片

这个表里面有每个孔的数量。不知道怎么从PCB里面导出来,就直接截图后发给了工厂。

11、如果BGA区域里面的走线需要使用线宽小一点的走线,一定要注意这个小线宽的走线不能和控阻抗的线宽一样,否则PCB板厂在制板的时候就分不清这个宽度是否要控阻抗了。比如:孔阻抗的时候,top层单端50欧姆的线宽为6mil,差分100欧姆的线宽为3.4mil,但是top层的bga区域里面如果线宽太宽会走不开,因此top层里面的单端走线在bga区域里面就要走细一点,假如你是用的也是3.4mil,那么板厂在制板的时候很可能会认为你这个3.4mil也是差分走线,因此你可以选择3.3mil或者3.5mil都行,一定要注意不能选择3.4mil,即不能和控阻抗的线宽一样。

12、过孔离内层铜皮太近,这可能和无盘工艺的设置有关:

PCB制板注意事项_第6张图片

如上图的这个过孔离铜皮就很近。以后要注意在规则里面设置过孔到铜皮的距离,要设置Thru Via到铜皮的距离,也要设置Hole到铜皮的距离。最好最好不要出现这种过孔离铜皮太近的情况。

13、PCB工厂一般使用Genesis软件来处理Gerber文件,百度搜索Genesis软件即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PCB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