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之法》问题与思考

问题1

  在第9章中,提到了这样一句“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而在本段之前刚刚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进行了分层,那这句话是否是可以理解为:风险会从多方向来袭,企图缩短软件的生命周期,而所谓“没有风险”只是没有预见风险,并且没有对其未来的风险情况进行评估呢?

问题2

  在第11章中,有下面这样一段内容 “5. 写好代码后,小飞对照设计文档和代码指南进行自我复审,重构代码。” 对于代码重构不是很清楚。
  我查了一些资料,都在强调着重构的好处,因为软件产品最初制造出来,具有良好架构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需求发生变化,为了实现变更,不可避免的要违反最初的设计构架。经过几次修改后,软件的架构就千疮百孔了,并制约着新功能的实现等。最后新需求的开发成本会超过开发一个新的软件的成本,而导致这个软件的死亡。而重构在“软件系统的过程, 它不会改变代码的外部行为, 同时改善其内部结构。 这是一种严格的清理代码的方法, 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引入错误的可能性。 本质上, 当重构代码时, 是在编写代码之后改进它的设计”
  但是我对于具体的情况依然不是很了解,重构是对于旧的架构进行修改,来满足新的需求,那是否只是使用现在积木(代码)搭建一个更漂亮更优秀的大楼呢? 何时应该进行重构呢?

问题3

  在第16章中,我们谈到了创新,谈到了创新的迷思,时机和招数等。列举了一些产品的创新,比如对于一个魔方的销售,针对不同的用户使用了一些不一样的商业模式。
   我还是不太了解在软件工程领域中创新是什么样子的呢? 新的设计模式属于软件工程领域的创新么? 他是否像其他自然学科那样存在某些规律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呢?

PS:

  • 软件工程的研究生要比软件工程的本科生强在哪里呢? 或者说高级软件工程师与一般的软件工程相比,就只是知识层面更加厉害了么?
  • 有哪些 可以对未来工作中带来很大帮助的 编程习惯呢?
  • 以毕业后工作为目的,该如何渡过研究生生涯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构建之法》问题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