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奋进一路精彩(82)什么是“禀赋效应”?

今天上午需要处理的事情比较多,有点小忙,正在处理文件的时候,电话铃声响起来。一看,是一个用户芳美女的电话。

“李哥,我今天处理了”,用户芳美女的声音传来,有一丝丝的惋惜;

我问到:“啊!您处理了什么了”?

芳美女:“就是那个手推车呀,当时听你的话就好了”;

“哦哦,能卖出去就很好,也算是间接的帮助别人了,再说,您放在家里也没有用了,呵呵”,我想起来了,这是用户芳美女去年委托华凯月嫂服务社给她卖儿童手推车的事。

华凯月嫂服务社有一个用户芳美女生完了孩子以后,为了方便带着孩子出去玩,就花6800多元买了一款性能很好的儿童手推车,孩子长大了,就不用了,这车子就闲置起来了。2017年有一天,芳美女在收拾库房的时候,把手推车收拾出来,想处理了,当时咨询过我,卖什么价位比较合适?我建议卖2500元左右比较合适,因为2000多元就可以买一个性能比较好的新的手推车了。

华凯月嫂服务社帮她发布了信息,有用户秀美女恰好想买,但是,她只想出2300元钱,芳美女觉得这个车子自己用的很爱护,很仔细,几乎和新的一模一样,还是8成新,怎么会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呢?芳美女不舍得卖,于是,芳美女坚持少了3600元不卖。

结果,大家都会猜得到,基本上打听得多,没人买,毕竟要花平常人一个月的工资买一个二手手推车合不来。今年三月份,芳美女家里的库房要租出去了,这手推车就以1900元的价格匆匆的处理掉了。

华凯月嫂服务社 与您分享:芳美女可能是忽略了自己心里的“禀赋效应”。

什么是“禀赋效应”?它的意思是说:同样一种商品,一旦拥有它,人们就会高估这个商品的价值。

由此,我想起来上学的时候学过一个成语:叫“敝帚自珍”。“敝”—破的、坏的;【注音】bì zhǒu zì zhēn

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家的破扫帚,对别人来说不值一文,自己却要当个宝贝。

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别看道理这么简单,放到谁身上都难以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具有极强的普适性。

以前看过一个案例,行为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开创者理查德·泰勒教授,曾经找了一些加拿大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第1组:泰勒教授准备了几十个印有校名和校徽的马克杯,这种马克杯在学校超市的零售价是5元,在拿到教室之前,教授已经把标价签撕掉了。泰勒来到课堂上,问学生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第2组:泰勒教授同样地来到第二个教室,但这次他一进教室就送给每个同样这样一个杯子。过了一会儿教授说由于学校今天组织活动开大会,杯子不够,需收回一些。老师让大家每人都写出自己愿意以什么价格卖出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组中,学生平均愿意用3元钱的价格去买一个带校徽的杯子;而到了第2组,当需要学生将已经拥有的杯子出售,出价陡然增加到7元钱。

相对于获得,人们非常不乐意放弃已经属于他们的东西。泰勒把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1、比如,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个就不需要解释了。

2、应用在借钱上。

你如果借给一个朋友1万元,两年以后问他要。很多人即使有能力还钱,也是支支吾吾的不愿意还钱。

原因:你的一万元,被你的朋友借去了。他拥有的时间一长,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他资产的一部分,一旦让他吐出来,会很难受,就像是你抢他的钱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社会会产生很多“老赖”的原因。

所以,借钱给别人,最好像 华凯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与客户合作一样,签一个类似于“劳务派遣”的协议。用银行贷款的案例讲,就要像银行一样,让对方分期付款。不断的提醒朋友:这个钱不是你的。这样被欠债的几率就降低了。如果银行借你100万,告知你3年后一次连本带利归还,估计大多数人都还不上。因为在心里上早就以为钱是自己的了。

华凯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日成长:我们都能够学会选择与放弃,学会放弃“得不到的”;学会放弃“已经失去的”;学会选择目前拥有的,珍惜当下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路奋进一路精彩(82)什么是“禀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