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2

“今天出来晚了呢?”
“发现一有趣的up主,专产误解系AMV,然后把主要的几个作品看了就把时间给忘了;还有一件高兴的事情就是又捡了一首歌。”
“怎么什么都是捡来的呢?”
“你要体会一下‘捡来’这个词,不多说啦。哦对刚才也是很偶然看了一篇张佳玮的推送,我平时其实不大喜欢看他的文章,但是这一篇我读了好几遍。”
“我看看。”

“然后,虽然曾国藩建议“一本书读完前,别读另一本书”,但我个人却觉得,不妨同时读几本书。尤其是重读时。
读书如饮食,吃甜了,吃点咸的;齁了,喝点水。
比如读海明威久了,干涩;那我回头读读大仲马,膏腴。
读巴尔扎克久了,觉得他有些密密麻麻;那我回头读读奥登的诗?多敞亮。
晚上要睡了,读爱伦坡觉得有些冷?那就读读汪曾祺或者冯骥才,沾点人间烟火气?”

“‘所以,【一年要读完多少多少本书】这种爱好,若非专业编辑,更像是一个社交用的梗。’,这句话特别喜欢。”
“更有趣的是,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BGM放随机模式,真好轮到了Guns N' Roses的《Don't Cry》,之前听的时候没什么感觉就一直放在那儿,今天直接点了单曲循环。”
“所以收集捡来东西的歌单要叫什么名字呢?”
“我用Google Translate来翻译‘偶然性’,出的结果和我想的不太一样,但第一眼看到这个词,就决定是它了,‘Chance’。”
“准备去你云音乐空间视奸啦。”
“今天Chance正好9首歌,也不是每天都有更新,毕竟是一件随意的事。还有,我还没找到关掉播放排行的按钮(逃”
“大傻子。”

“你说那个时候,男生们明明都穿着同样的制服,为什么还是能一眼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啊,那可能是十几岁时独有的特殊能力吧。”
“高三那年,为了防止大家念书过度久坐了,年段组织了每周一次的阳光体育活动;你知道的,长跑我是擅长的,可我基本没参加过。”
“哦,我们当时也有。可这是为什么呢?”
“跑到能把整个操场尽收眼底的地方,近千号人里,就算有一两百人梳着单马尾,就算不看正脸,可能只需要感觉到那个步频就够了,就能够把她认出来呢。”
“哈哈哈哈哈我也是,那上大学呢?”
“上大学后啊,你可能都不知道喜欢的人在哪里呢。”
“感觉少了股少年气。”
“可能还不止吧?”
“嗯?”
“可能长大之后,都不用说是喜欢,比较在意的人,你会有意无意就企图介入或者介入他们的生活;反观一些没太在意太多联系的,更能专注讨论一个话题,所谓的‘交流’,就是抛弃了对琐事的挂念,集中于此吧。”
“扎心了。好像和在意的人们产生了一些矛盾,彼此不怎么说话了的时期,偶尔也是有意无意看到对方社交平台更新的动态,也会有一点难受吧,这也是扎心的一种。”
“行吧,我跟你说,喜欢的球队要输球了,我整个NBA分组的微博都不刷了,感觉每一条动态都像带刺了一样。”

“你别看这两三周写日记写的轻松愉快,其实精神状态并不是特别好。”
“怎么说?”
“不到一个月闯了三次红灯,今天六点多起床的时候,一点开车的心情都没有,四千公里暂且无法达成,索性在床上发呆了半个小时。”
“那还不是过来了。”
“依靠特殊的保护机制吧。”
“嗯呐。”
”一个就是我睡眠不管什么情况都特别好,到点就困,避免了没必要的空消耗吧;还有我高考前发现我对日语有特殊的感觉,听日语歌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极快地恢复心情,最近看一些日语摇滚Live。“
“那就好,今天给你的歌要晚上才听噢,这也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首啦。”
“好,托福考试加油。”

【今天小红吃苹果了吗?】吃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