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篇小议:什么是“大宗师”?

庄子《大宗师》篇小议:什么是“大宗师”?_第1张图片

前言:庄子《内篇.大宗师》是老庄思想的中心篇,全面讲述了什么是“真人”,“真人”就是得大道之人,也就是以“道”为师的得道之人,"大宗师"就是“道”,是指导人们学习的老师,也可以说是终极老师,“真人”也可以称为“大宗师”。

下面根据原文进行小译和小译,原文省略(搜索便知)。

一、(原文略)凡人认知的局限性和不足。

小译:知道上天的行为,知道人的行为,已经是认知的极限了。知道上天的行为,就是上天所生的人。知道人的行为的人,以其知道的知识哺育其不知道的知识,而且能够活到天年中途不夭折,他的认知已经达到极盛的状态。虽然这样,但是还有忧患和不足,人的认知是依据事物做出的判断,可是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岂能将人的认知当成上天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岂能知道人的行为不是上天的行为呢?况且成为“真人”才会有真的认知(真理)。

小议:庄子开篇分两方面说明人的认知,一是对上天的行为的认知,二是对人的行为的认知,这两面的认知达到极限也是有忧患和不足的,因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如何能证明这些认知是真知(真理)呢?从而提出真人的概念,只有成为真人才会有真知,这为下一步说明什么是真人做好了铺垫。

庄子《大宗师》篇小议:什么是“大宗师”?_第2张图片

二、(原文略)什么是真人?

什么是真人呢?上古的真人,不逆反“寡”(以寡人自居),不以英雄和成就自居,不玩阴谋诡计。像真人这样悠然的人,时机错过了不后悔,时机正当有所为不自我得意。像真人这样悠然的人,登高不颤栗,入水不湿身,入火不会被烧热。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的认知已经达到了用“道”驾驭万物的境界。

上古的真人,睡觉不做梦,醒来不忧愁,饮食不知甘美,气息深沉绵长。真人的气息从脚后跟流过,大多数凡人的气息从喉咙流过。因此凡人被压迫时,喉咙被堵住,痛苦发出的声音像青蛙叫一样。那些奢望很深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天机(天赋)很浅。

上古的真人,不知道喜欢生,不知道害怕死,出生不欣喜,入地不抗拒,悠然而来,悠然而走而已。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不求自己到哪里去。受到什么境遇都喜欢,忘却生死而复返。所以不以心求道,不以人力干涉和帮助上天的运行,这才是真人。像真人这样的人,他的内心空无,他的面容平淡,他的额头庄严,凄凉时的样子像秋天,温暖时的样子像春天,喜怒哀乐与春夏秋冬相通,与万物有接触却无法探测他的内心。因此圣人用兵,灭掉敌国却不失民心,泽利万物万世,却不是为了将仁爱施加于人。所以喜欢操控外物的人,不是圣人;有亲疏尊卑之分的人,不是仁人。投机取巧的人,不是贤人。不知道利害对立统一的人,不是君子。追求名利而失去自我的人,不是士人。让人不心甘情愿做事,不是用人。像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这些人,他们是强迫别人去做事,按照适合他们的想法让人做事,不是人本身自己心甘情愿去做事。

上古的真人,讲义气却没有友人,好像有不足却无所不能承受,特立超群却不坚持己见,胸怀宽广虚空却不浮华,欢喜的样子却不像欢喜,行为好像不是出自自己,慈祥的样子让人觉得很亲切,与其交往德行让人敬佩不止,见识渊博好像知道世间所有事,高超的境界好像不受约束,与万物都有联系却好像如自闭一样,言语很深奥好像忘记言语,以刑法作为身体,以礼法作为翅膀,以认知作为时间,以德作为行动指南。以刑法作为身体,杀生显得慈爱有余。以礼法作为翅膀,可以走遍世间。以认知作为时间,不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以德作为行动指南,有脚的人都能登上山丘,好像凡人以为真人是勤于行走的人。所以真人的爱好是统一的,不爱好也是统一的,统一是一,不统一也是一,统一拜上天为师,不统一拜人为师,天人不相互竞争而合二为一,这才是真人。

小议:这一段文字庄子阐述了什么是真人,真人与凡人的区别是:真人以“寡人”自居,不当英雄、不居功自傲、不玩阴谋诡计、登高不怕,水火不侵,得道知真理,呼吸用脚,不知生死,生死一体,超然脱俗,不求道、不逆天、身体和精神与万物融为一体,刑法、礼法、时间、道德都是真人的一部分,天人合一混为一体。

庄子《大宗师》篇小议:什么是“大宗师”?_第3张图片

三、(原文略)什么是得道?

死与生,是命,就像黑暗和光明一样永恒交替,这是天。人之所以有不可得,是因为事物有内在运行的规律。人们常常把老天看做“父亲”,全身心去爱,何况是超群卓越的真人呢!人们常常认为君主的行为超过自己,尽忠而不后悔,何况是“真知”呢!

泉水干涸了,鱼儿在陆地上聚集到一起, 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不如相互忘却,在江湖中自由自在。与其称赞唐尧的盛德而非议夏桀的暴虐,不如忘了两者同归于道。

大地孕育给我形体,劳动使我生存,衰老让我隐遁,死亡让我休息,所以我善待生,也善待死。把舟船藏在沟壑里,把山藏在深林中,这算是藏很隐蔽稳固吧!可是半夜有个大力士连山一起背走,睡梦中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将小的东西藏在大的地方,终究还是要丢失的。把天下藏在天下里而不知所踪,这才是事物的大性情。特别是人变成有形就非常欢喜!但是人有形,可是事物的变化却没有穷尽,那么这样的欢喜可以计算吗?所以圣人超脱物外不求所得与万物共存,善待少小,善待老弱,善始善终,这些人们都纷纷效仿,何况是将万物化为一的“道”呢?

“道”有情义有诚信,却无为无形;“道”可以指引却不可以言授,可以领悟却看不见;“道”自己有根有本,没有天地之前,道早已永恒存在。道生了神鬼和神帝,生了上天和大地。在太极的上面而不为高,在六极的下面而不为深,先于天地而生而不为时间长久,长于上古时期而不为年老。狶韦氏得道,化为天地;伏羲氏得道,成为人的始祖;北斗星得道,永远不会改变方位;太阳和月亮得道,永远不停息地运行;堪坏得道,化为昆仑山;冯夷得道,化为山川;肩吾得道,驻守泰山;黄帝得道,驾云飞天;颛顼得道,居处玄宫;禹强得道,立足北极;西王母得道,坐阵少广山。没有人能知道它的开始,也没有人能知道它的终点。彭祖得道,从远古的有虞时代一直活到五伯时代;傅说得道,辅佐武丁,治理天下,乘驾东维星,骑坐箕宿和尾宿,位于列星之中。

小议:通过庄子论述可以得知,得道就是得到真知,真知源于对道的认识,道无为无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先于天地而生,在太极之上,六极之下,比上古时期还存在的时间长,得道的人根据境界不同,会有不同凡人的能力,比如狶韦氏得道,可以驾驭天地,与天地同存,彭祖得道可以从夏朝一直活到春秋战国时期,寿命长达八百岁。

综上所述:通过庄子《大宗师》上半篇(下篇论述如何得道,下一篇再议)的描述可以得知:大宗师就是以“道”为终极老师,得道的真人也可以称为“大宗师”,真人与凡人不同,凡人看到事物的大多数是假象,真人领悟道之后,透过假象领悟到事物内在的运行规律,掌握事物内在运行的规律,就是“真人”,得到的就是“真知”(真理)。所以庄子认为,真正的老师就是“道”,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远远不够,与“道”同行,才能真正领悟到真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大宗师》篇小议:什么是“大宗师”?)